神评怪论(7):一场关于安全的,持续两个月的大讨论
四月底,丰田邀请阿文去观察三组“流言终结”实验;六月二十日,南京事件,宝马7撕碎了马自达2;巧的是,这段时间里,本田恰好邀请李立山去日本本部的研究所里,参加他们的两项现场试验:汽车碰撞行人,本田阐述了如何在人车碰撞事故中保护尽量行人;汽车碰撞汽车,东风本田思铂睿和广汽本田奥德赛碰撞在一起,相对100km/h碰撞在一起,ACE车体结构化解了两者的冲突。本田还播放了雅阁和N-WGN(仅在日本销售的K-Car)对撞视频,两者都保障了驾乘人员的安全。
就南京事件,李立山和许多媒体同行都向本田研究所主持活动的高级工程师上地幸一提出疑问。
看过碰撞视频之后,上地幸一非常吃惊。他认为,如此高的速度所产生的碰撞能量,已经超出一般民用车所考虑的范围,只有坦克或军用车会考虑这样的情况。宝马又用自己最坚固的部位车头,去撞击马自达侧面的位置,侧面直接是乘员舱,已经没有什么吸能的空间;那不是什么技术的问题,而是现在技术的极限。
李立山问,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越重越大的车碰撞安全会性更好呢?
上地幸一认为,原理上来说,就好像一大一小的弹簧压在一起,当然是小弹簧变形更大。而本田在安全碰撞的理念,就是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不希望自己太有攻击性,不要让对方受到太大的伤害。如果大家都想要买个大车来保护自己,那可能世界上就没有小车的存在,车子只会在拼命地做大。换句话说,本田这种安全理念的出发点,其实就是为了让“大小不同的车辆可以在社会道路上安全地共存”。ACE的车身结构,也是让小的车更坚固,令大的车杀伤力更低。
ox123:
车重的时候,对于个体来说,肯定是比车轻安全的。但是对于整个群体来说,车重其实更不安全。这也是国人的安全理念和国外完全不一样。国人比较自私,只要自己比别人更有利就行。而国外比较先进的理念是,大家都有利,才是最有利的最有效率的。
举个例子,开车的时候,所有车都在排队通过一个狭窄路口,有序但不是太慢。如果你这个时候开车过来,怎样才能迅速通过这个路口呢?当然是插队了,你能最快通过这个路口。但是如果所有人都在插队,你还能快速通过这个路口吗?恐怕谁都很难过去。
对于车重带来的安全性也同样道理。如果其他的车都是小汽车,你一个人开着泥头车,相撞起来,你是最安全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是开的泥头车呢?结果是每个人都不会安全,只要相撞,死伤都会比2个小车相撞更加严重。
所以,现代汽车安全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减重。所有的车都减重的话,不仅互相碰撞会更加安全,对行人也更加安全。
我举双手赞成ox123的说法。前面我们已经辨明,重车更加“耐撞”,但是几乎所有汽车厂商都在“逆势而行”,都没有推出比现款车更重的换代车的计划;即使是最顶级的旗舰车型,也纷纷开始减重。现代汽车瘦身减重成为潮流,除了降低燃料耗费,在无法避免的对撞上也有好处。堵车时,每个人都让一步,虽然自己可能没占到小便宜,但是整个路口的堵塞就缓解了;在保证乘员舱强度足够的情况下,每辆车都造得更轻一点,万一发生对撞,给对方造成的伤害不是也更小一点吗?
保证自己的安全,也减少对方的伤害,和平共处,比起单纯以伤害别人为代价的“耐撞”,这不才是真正的“安全”吗?
游子意:
汽车安全如果上升到全社会的角度来考虑,是否安全的标准是要考虑如何从整体上降低事故中的伤害。而绝不是只要自己没事,管他别人的死活的态度。所以,全世界主流的汽车厂家都在降低车重,而不是争相把车越做越重。都在不断提升车辆在碰撞中的吸能能力,而不是不择手段保护自己,例如把车头做尖,可以给对方更多伤害,而对自己无害。这是文明的标志,是一种社会良心和社会责任。
设想另外一种情形,车厂都认同了神车党的理念,开始恶性竞争,那就相当于落入了一种囚徒困境,车越来越重,越来越耗油,越来越贵,而全社会整体交通的安全性越来越差,因为越重的车发生碰撞时,碰撞的动能越大,这是一定的。不仅车车相撞,伤害变得更大,车人相撞和撞击固定物的事故,死亡率都会更高。这种状况,相信每个理性的人都不愿意看到。所以,神车党的那套厚钢板,车重就是安全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非常自私、短视的思维方式,不可能被主流车厂认可,包括真正的德国大众工程师,这套神车理论是南北大众的中国公关人员专门针对中国很多人的思维方式打造的。这种思想能流行,是全社会的悲哀。
游子意从反方的假设推断:车越来越重,越来越耗油,最终越来越贵;车车相撞,破坏力更大,经济损失更严重,车内成员安全更无法保障,人车相撞的死亡率会更高,全社会整体交通的安全性越来越差......
而我们也明白了,没有一家主流的汽车厂商,现在会愿意把自己的车造得越来越重的。
luke680:
如果全世界都只开日本车的话,那日本车的安全性是没什么问题的。
我在想,终极的安全其实就是一项“君子协定”——这不是普通的合约,而是懂得互相包容、互相体谅的君子之间的约定。他们约定共同的原则保护自己,也约定共同的方法保护对方。一旦有人背叛了这个约定,毫无疑问地,那个人马上获得了最大的好处,但是会对所有人都造成伤害。
如果将来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就汽车的安全达成了具体的“君子协定”,那么不仅仅是本田车、日本车,开什么车的话,安全性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也许现在技术上还做不到,但只要大多数人明白了这样的安全理念,开发碰撞兼容的汽车这就是未来不可逆转的趋势。
经历持续两个月的大讨论,我们明白了顾己及人的安全理念。明白了“什么才是安全”,应当比知道了“什么样的车最耐撞”更有收获。确实,更大、更重、更高级的车更“耐撞”,但这也不是在反对大家去买一辆适合自己的豪华车。如果有一天能够成为有钱人,我肯定不会抗拒把最豪华的车开在路上。但我一定会小心翼翼地开,那时的我就更要明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