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的必购单品? 场地试驾吉利icon
当吉利推出icon这款车的时候,我就在思考,这款出自BMA平台的紧凑型SUV,它的存在使命是什么?毕竟从外观和内饰的设计语言来看,它既不属于“博”字辈,也不属于“缤”字辈,甚至连个中文名都没有,它就像是无缘无故冒出来的全新车型。
后来,在吉利官方那里了解到,这款SUV是吉利在技术研发和设计这两个领域上的突破和尝试。吉利还说,这台车的立项目标是“要造一台自己都舍不得卖掉的车,一台很纯粹和前沿的车”。
驾驶初印象:转向轻动力足
先说明,这次官方邀请的“内测”是在封闭的道路中试驾,所以路况相对比较单一,因而得出来的体验也比较有限。上手这款车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款BMA平台味道很明显的车型,转向力度和回正过程偏轻、紧绷厚实的底盘、以及加速柔顺的动力系统,完全就是吉利新平台的特征。
相对而言,厂区里不同的路面和相对低的速度,倒让我对动力系统的体验更充分。1.5T+7DCT+48V轻混组成的动力系统,最大功率130kW;最大扭矩255N·m,而48V的BSG电机还可使功率最多提升10kW,扭矩提升45N·m。
它给我的印象,无论是加速还是减速过程,平顺性表现都非常不错,且整车加速还挺快的(官方宣称0-100km/h的时间为7.9秒)。另外,提供经济、舒适、运动三种驾驶模式,经济模式和舒适模式区别不大,但运动模式下的icon,加速很敏感暴躁,此时的加速标定,有点像吉利缤越。
还有个比较明显的BMA平台特征是,这款车的环境隔音效果不错,在中低速的工况下车厢内的静谧性挺好。不过,受制于比较方正的外部造型原因,这款车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风噪还是有些明显,尤其是A柱和外后视镜的位置,风噪声最大。
设计才是卖点 一个全新的调性
颜值是吉利icon的一大卖点。从前45度角看过去,我们可以发现它有很多的设计亮点,首先最显眼的是“眯眯眼”日行灯/转向灯,造型非常独特;另外前脸的“回”字形进气格栅,也是仅有的吉利家族设计语言。
此外,车顶车身双色的搭配, 也算是现在汽车潮流设计的标配。设计师还有一点小心思,这台车A柱和车顶之间的过度做得很突然,且车顶还是后溜造型,因此看起来比较有蓄势待发的视觉感。
内饰的设计也很有特色,对称式的内饰元素设计,看起来非常的舒适。双色的搭配加上各种高低不同的曲面造型,使得它看起来有种工业的极简风。这种质感说实话实车看起来会更加明显,因为它的内饰有很多曲面是图片所不好表达出来的。
吉利icon搭载的GKUI车机系统有两个亮点功能值得点赞。第一个,540度全景影像和行车记录功能,如上图所示,在开启全景影像功能之后,驾驶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全车所有方位的情况,还可以触屏随意调节屏幕中车辆的位置,以便于更好地观察。这不是吉利icon独有,但它的畸变效果以及流畅程度表现都是同级上等。另外得益于全车摄像头的配置,它还可以做到全车所有角度的监控,这比只有车前监控要更全面实用些。
第二个亮点,车机导航界面可投放到液晶仪表,且是所有导航功能的投放,流畅度和信息显示全面性非常好,实际使用效果不错,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行车安全性。(我知道奥迪有虚拟座舱技术,但是车机导航这方面,国产车更新及时多了),吉利这个小设计,算是解决了一个用车痛点。
中控挡把区域的设计,总体来说比较简洁明了,观感很不错。另外,这款车的前排储物空间表现挺好的,比如无线充电区域、中控下方掏空的储物格、前排杯架以及双侧的手机格,满足日常使用完全没问题。
只不过,在挡把右侧的倒车雷达、全景影像等功能键的布局,从主驾驶使用来看稍微有点设计不合理,三个键最少被挡把挡住了两个,这在行车过程中使用的话,有一定危险指数。
空间和乘坐感受怎么样?
在车内空间方面,从上述实测成绩可以知道,吉利icon的总体表现都在同级中处于居中水平,除去表现最差的后排头部空间,其他的项目都能在中上游的位置。而且,吉利icon和吉利缤越在车内空间的表现上,区别挺明显的。
乘坐感受方面,这款车的前排座椅很舒适柔软,包裹性也很不错。相对来说,它的后排座椅乘坐舒适性就比较普通了,受制于车辆底盘油箱的结构设计,它的后排座椅坐垫只能做得比较薄,因此坐起来能感觉到它比前排座椅硬很多,舒适性比前排差点。
尾箱的储物空间比较中规中矩,优势在于它的规整性很不错,没有很多突出的设计,劣势在于它的尾箱台阶太高了,实测有10厘米,这对很多女生来说,搬行李就比较不方便了。另外,放倒后排,整个后部空间并不是全平,后排座椅和尾箱地台有较明显的台阶,所以放倒后排后这款车的运载能力谈不上优秀。
总结
从各方面来看,吉利icon这款车的优势在于内外造型的设计、BMA平台的驾乘质感、平顺的动力系统,以及最独特的整车调性。在这个越来越标榜个性化的时代,对那些追求与众不同的年轻人来说,应该挺有吸引力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刚推出,几千台就被抢完的原因。
不过,汽车毕竟是单价高昂的产品,即使有再多喜欢个性的年轻人,能够愿意把这种追求个性的心理,正儿八经的花十几万转化到汽车上,这个群体的比重有多少,目前就未知了,也许这款车能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