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灯”这个词不少人都听过吧?这是坊间对原厂卤素大灯的“爱称”,这些大灯往往有亮度低、照射距离短、照射边沿模糊等问题。在开了几年后,我们领导对她致炫的“蜡烛灯”也愈发不满。
所以,领导交给我们一个任务,在不改变原厂电路的情况下,提升灯光的夜间照明能力。想来想去,我们还是觉得将灯泡升级为与原厂接口完全一致的欧司朗H4激光夜行者灯泡是最靠谱的方案。这款灯泡的功率为60w/55w,色温4050K,号称可以提升150%的亮度,照射距离可达150米,实际换上后效果如何呢?
为此,我们设计了“照射强度、照射距离、照射宽度、切线形状”这四个项目来进行对比测试,也算是为我们后面要进行的《10万元A级车灯光横评》先练练手,大家如果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也可以在文章底下留言。
事先需要说明的几点是:一、因为我们不是主机厂,我们希望测试结果更贴近消费者的实际用车场景。所以我们并没有选择完全黑暗的条件下测试,而是城市灯光的干扰下进行的;二、我们也没像别的媒体一样,以照到桩桶的反光条为准,而是以一位“黑衣人”为基准,以大多数编辑都能开车时注意到这名“黑衣人”为准;三、考虑到多数用车场景都以近光灯为主,而且近光灯强,远光灯也差不到哪儿去(起码我们遇到的车基本都是这样的),我们这次主要测试的是近光。
通过切线和广度来验证安装是否正确
(原厂灯的切线)
鉴于之前我尚酷换灯泡时,维修工装错过位置,这次为了避免犯这种低级错误,我们决定先观察对比更换灯泡前后的切线。目前全球对灯光的切线有两种要求:一种是美规,要求左右两侧的切线等高;另一种是欧规,要求驾驶员侧的切线要比副驾驶侧低,这样既能避免晃对面车,又能尽可能的扩大照射范围,目前我们国内采用的是欧规标准。
(更换欧司朗激光夜行者灯泡后的切线)
对比更换灯泡前后的切线,我们发现是完全一致的,但就致炫的灯光切线来说,我们认为照明效果并不好,右边切线有两个飞边,光也有点散,导致右侧的灯光强度不够,容易形成视觉盲区。当然,后面A级车灯光横评的时候,我们也会对比看看大家口中挺神的透镜,到底能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个对比项目——灯光照射的广度。像致炫这种采用反光碗式的大灯,灯泡位置稍微发生点变化,都会造成射出去的光广度不够。根据我们的日常使用来看,大灯的照射广度是越广越好,如果带有弯道辅助照明,那更是加分项。但因为这次不是横向对比,所以我们用这个项目来验证灯光安装的是否正确,测试结果显示,在距离墙面2米的情况下,右侧大灯照射的极限范围距离右侧大灯的正前方是3.6米,更换前后结果一致,证明我们这次换灯泡的操作是没有问题的
更换灯泡后是否真正提升了亮度?
确定了安装没有问题之后,我们测试的第一个项目,当然是两个灯泡的照度。在测试前,通过照度计我们测得原厂的灯泡照度为1560lux,而更换成欧司朗激光夜行者之后,大灯的照度变成了26140lux,就数据来看,提升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色温也有上升,明显感觉到欧司朗激光夜行者灯泡的颜色更偏冷一点。不过也没到泛蓝的程度,4050K的色温应该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既可以提升亮度又不会牺牲太多的穿透性。
接着我们就测试了大灯的照射距离,按前面说过的测试方法,我们以观察到黑衣人为主,桩桶为辅,测勉强能看到的距离,所谓勉强能看到,就是这个情况下,多数人可以观察到是一个人,再远一点也能看到,但极容易忽略掉。测试的过程很复杂,但结论却很简单:原厂灯,我们测得照射距离为47.7米,换成欧司朗激光夜行者之后这个距离变成了66米,提升幅度在30%左右,提升还是很明显的。
尾巴
新灯泡点亮的那一瞬间,是让人兴奋的。只通过肉眼都能看出,新灯泡的亮度比老灯泡有明显提升。在随后的各项测试中,新灯泡照明能力更强也得到了印证。在这个所谓消费升级的年代,“便宜”渐渐从褒义向贬义方向倾斜,有时候看到某些商品或者解决方案很便宜,心里甚至会产生“这东西能不能行”的质疑。所幸在灯牌换装的这个案例上,低成本的方案取得了胜利。便宜就没好货的说法,在汽车大灯灯泡这件事上,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