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车评,真的那么“不可饶恕”吗?

2015-03-20
新车评网

粤语车评,真的那么“不可饶恕”吗?

阿棠的MINI试驾视频因为用了粤语,引起了热议,留言两天就快冲上300条了。这么高的人气,看来YYP早该自己用广东话做一期……

哈哈,说笑。用广东话做视频我不是没想过,但自己把它否了。这回阿棠算是把我没敢做的事,大胆尝试了一回。结果嘛,正如留言里大家所见的,褒贬参半,意见相当两面化。于是团队内有人说,这样下去不行啊,YYP赶紧出来说点什么呀。

我说什么好呢?说一点自己的经历吧。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我的普通话在小学阶段就属于班里比较优秀的。证明就是我记得小学二年级的一次普通话竞赛里(是答卷,不是口试的)我得过99分,全年级第一名。基本上除了一些生僻难的字,其它一般字的普通话发音都难不倒我。

但这并不代表我就能说出很流利的普通话。正如你是背英语单词的高手,不代表你就能流利地说英语。一个事实就是,虽然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普通话教学,但大家生活中身边的语言,还是广东话。

我真正了解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是离开广东,去了武汉上大学的时候。还记得大一刚进学校,所处的生活场景整个变成普通话,我才发现自己说话变得很磕巴,很多话想要表达时,都得先用广东话想到那个意思,然后经过一个翻译的过程,再用普通话组织怎么说。有时跟同寝室的室友争论斗嘴(大学生都老爱干这事),就发现自己普通话不流畅、反应不快是挺吃亏的。

那怎么办呢?我可没傻到去恶补普通话。只是在那样的语境下——当你不仅仅是上课、朗读课文的时候说普通话,而是整个生活,从日常交流,到吃饭购物,到和知心朋友吵架谈心,都用的普通话,自然而然的我的普通话就越来越好了。大概过了两三个学期,我发现自己说普通话逐渐摆脱了“翻译”这个过程,很多话可以直接表述出脑子里的意思了。再到大三、大四的时候,我已经能很流畅地用普通话表达自己了。

这种“免翻译”、“直出式”的普通话能力,对一个广东人来说是种后天技能。出来工作第一年,我有个香港老板,普通话不成样子。开会时如果他说普通话,会议时长加三倍。于是我主动请缨做粤语/普通话的同声传译——我坐在老板身旁,他说广东话,我几乎无延迟地转成普通话说出来。在场的同事们能听粤语就听粤语,能听国语就听国语。那工作我干得相当漂亮,至今想起还觉得自己挺牛逼的:)

说好普通话,在当今中国当然是有好处的。至少和北方朋友(广东人习惯把不说广东话的统称“北方”)交流,距离可以拉近很多。我在这行里交了好些很好的朋友,包括可以把酒谈心的知己,说的都是普通话。如果我普通话不够好,估计就没这些缘分了(遗憾的是我人生至今还没交过一个说普通话的女朋友)。

到我开始做视频时,通过网友互动才知道,我那自我感觉良好的普通话跟全国范围公认的“标准”平均线,可能还有差距。这时我又督促自己刻意再注意点,例如一些常用字发音要纠正(我早期的视频里常常还把镀铬说成du luo呢),我还悄悄做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努力——把我拼音输入法里沿用多年的模糊音功能(z、c、s和zh、ch、sh不用分)关闭了,强迫自己更认识每个字的读音。

所以大家就看到今天的YYP普通话是如此的出类拔萃、惊天地泣鬼神——好吧,说的是作为一个广东人:)

编辑部里还有一个人的经历和我类似,就是同样广东土生土长、大学去武汉上的阿聪。所以大家看阿聪做视频,普通话的表达还是可以的。

上面的故事只是说明一件事情:对于地道的广东人,想要说好普通话,已经很不容易。要达到出镜表演的水平,还得是新车评试驾视频这种没有事先拟好脚本、要一边开车一边组织一边表达的说法,更不是一般的难。另一个客观事实是,粤语和普通话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不仅仅是发音不同,很多语法句式都不一样(比如一个说“我先走”,一个说“我走先”)。更别说一些地道俚语的用法差异。这跟一些内地朋友把方言规范成普通话不是一个概念,我的武汉同学个个都能说口音非常标准的普通话,那是因为武汉话和普通话基本是一个语系,转换难度小很多。

说到难度,虽然粤语是我母语,我还是认为它比普通话更难。粤语有8个音调,普通话是5个;虽然粤语和普通话各有一些彼此没有的发音,但总的来说粤语发音种类更多、更复杂。基于我目前对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粤语里有些词汇用来描述特定的场景事件,会比普通话更精辟到位。粤语也是一个特别有历史底蕴的语言,它保留了很多古字的用法,比如“是”说成“系”,“吃”说成“食”,都和古人一样。有很多古诗词用粤语去念,确实更加押韵,更有味道,这些都是客观事实。

我说这些也不是基于我喜欢我的母语。其实我对很多其它语种也很喜欢。比如说我就特别喜欢听闽南语,觉得是一种很豪迈、有人情味的语言,闽南语的歌连歌词都特别有味道。我也很欣赏东北话,虽然听过两次二人转里有些全场笑点我确实没听懂,但这只会让我更有兴趣加深对它的了解。上海是当前中国最前卫最开放的城市,但上海人别说私下了,有时候在工作场合也会说上海话,对此我并不觉得难受,反倒总是竖起耳朵看看自己能听懂几句。至于普通话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也无须多言,既是“吃饭工具”,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精神富足。

骨子里我很欣赏各路语言,还打从心里敬佩羡慕那些能说多种语言的人。大学时我有一个海南的室友,他会说海南话、客家话、广东话,普通话还说得比我好,看着他跟广东老乡们混得比我还熟,我特别羡慕。有一次去欧洲遇到一个在西雅特公关部工作的女孩儿,大约20岁出头,会说5种语言,还在学习第6种,我觉得她特别美。

这个心态,得感谢我另一位前任老板。她是北方人,本身不说粤语。当时我们在深圳的办公室,广东籍员工的“势力”比较强盛,很多时候不论聊生活还是谈工作,说着说着就成了粤语。那时候有个别北方孩子就私下抱怨说“感觉被排斥”。我老板当时说了一番很有水平的话,大意是:

语言的目的就是沟通,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去用自己最舒服最自如的方式表达自己,只要保证别人能够准确接收到你的信息,这个沟通就是成功的。猜度别人说某种语言是为了排斥谁,或者强迫别人用他并不擅长的语言去和你沟通,都是不必要和不合理的。这位北方老板的这番话,让我这个广东人都很感动。当然,只要是开集体会议,或者需要被那些普通话系员工接收到信息的场合,我们还是会自觉地说普通话,这就让语言回归到了沟通的本义上来。

扯远了,还是让我们回到新车评视频的粤语/国语之争上来吧。我要说的是:

一,这是一次尝试,仅仅是尝试而已,并不代表我们决定长期推出粤语车评这个产品。阿棠除了这个MINI的视频,还有另一个同样用了粤语的视频,稍后会上线。这两个视频,我们用来试探、征集观众们的反响,决定今后怎么调整、还做不做。

二,粤语车评也是之前一部分网友提出的建议,这其实是对网友建议的一次听取和实施。此前很多网友批评阿棠普通话不标准,所以我们一致推举他作为粤语车评的“试验品”,最能看出好坏差异,也能看到这个产品存在的必要性有多大。我们的小伙伴们已经在认真参透大家的每一条留言,做意见整理。

三,粤语车评在我们的规划里,并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创新的开端。大家现在所见的粤语+字幕形式,也并不是这个产品的最终或唯一形态。至于接下来是什么创新呢?呵呵,这个我现在真不想说,留个惊喜给大家。

四,不得不坦承,出现粤语车评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部分车评人的普通话不够水准,即便无关对错,也是我们职业技能有欠缺。编辑部里普通话叫人捉急的还远不止奥迪棠一人。所以这次的争论,会激发XCP内部进一步重视普通话教育和推广,即日起强制某些员工任何场合只准说普通话,粤语说一句扣稿费一百……

五,憧憬一下,如果网络视频可以支持多语种的多声道切换、字幕切换,那就能很好地解决不同语种的问题。届时说不定我们可以发动全国各地朋友,帮我们制作多声道版本的新车评视频……技术无止境,谁说不可能?

 

0
推荐内容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