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P缺点说太少?看老外评车说缺点有感

2014-01-08
新车评网

YYP缺点说太少?看老外评车说缺点有感

YYP缺点说太少?看老外评车说缺点有感

上面两张图取自我上月在美国买的最新一期《Motortrend》杂志。这是美国目前最权威、专业、发行量和影响力都最大的汽车杂志。这期他们有个重要大专题:2013年度最佳汽车评选。专题共测试点评了22个车型、超过40台车,每款车都有至少一页的总结评价。当中他们对每款车的好与坏做了点评,清晰列出了优点和缺点。

和大部分读者一样,我对他们列出的那些“缺点”特别关注,并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下面的表格是我简单翻译的,由于相当部分车型我亲身也试过,所以在第三栏也列出了我自己的感想。

YYP缺点说太少?看老外评车说缺点有感

大家看到了,其实对于里头的缺点,我真正认同的并不多。甚至对于《Motortrend》这种权威媒体老拿外形说事,我是有些想不通的。

这引发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说我们(尤其是我个人吧)评车,缺点提的不够多?

在我入行没多久时也是一个写文章特别“挑刺”的小作者。当时共事的一位香港资深(从业超过30年)行家对我说,车评人总体上分两派:一派试图找到每款车的不足,毫不留情进行批评,以此证明自己足够专业;另一派则认为全世界车款多不胜数,厂商造出每款车必有其出发点和可取之处,车评人该多着眼于优点,道出每款车的价值所在。

上面一番话我记了很多年,用来提醒和鞭策自己。随着我的从业经验和年资进一步丰富,我愈发感觉上述两种态度都不是必然的:好的车评人完全可以做到糅合两种立场,拿捏到一个真正专业和客观的立场,优点必须找,缺点如果有也得说。

找一部车的优点,其实并不比找缺点来得容易;同样,要说出一部车的缺点看似不太难,但要说中、说准,说得让人信服(包括该车的准确目标消费者以及造出该车的专业开发人员),却真的极考水平。

我的一大感受就是,作为专业评车者,信息来源往往是比一般消费者、试驾者更全面和多渠道。当你越了解一个厂家对一部车的造车意图,就越会知道一些东西并不能称为“缺点”。因为投入多少资源造车,或用户花多少钱得到怎样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定的客观现实(可以理解为一些公式)决定的。你越掌握这个公式的构成,就越清楚不该挑剔一些东西,或者说即便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也不能要求更多。

与之相对的是,有的东西听起来好像我们在赞美它,但其实在我看来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评价。比如我说:后座放倒操作起来很挺轻松的;车厢的人机工程还是很合理的;这个车开起来很有轻快感……这种话是赞美吗?我倒觉得只是一种描述或专业性判断。

其实我明白,很多人口中所谓的“多说缺点”,只不过是想听我多说一些我的“dislike”(不喜欢的东西)。但我真心觉得这是很个人的东西。就拿外形来说,我因为dislike而打死都不会买的车多的去了,可能占到市面上的50%。但我说出这样的dislike有意义吗?我说一部车好看,你说不好看,并不证明我的审美比你强。

当然有些东西是可以靠我的经验积累,总结出一些客观——或者说更接近“主流”标准的评价。例如某台车的方向盘太轻或太重了,某台车的底盘设定有什么不妥当,这些不是我的个人喜好,而是我用经验推论出的一些专业价值观,这些我是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的。

我也在思索:我们是不是该把更多作为专业人士的喜和恶传达给大家,比如说:我们不喜欢这样的设计,我们喜欢某某的设计;我们不喜欢这种感觉,我们喜欢某某的感觉。但这样真的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吗?或者说这对提升大家的消费观真的有意义吗?

我觉得,新车评网用户大多数是观点上的精英,都是极具个人思考、判断能力的,这和广义的“老百姓”有差异,这也是新车评网用户群体有别于那些大众化汽车网的一大特点。所以我们尽量不说like和dislike这种纯观点的东西,为的就是尊重和保存大家各自的观点,给予大家更多保留个人思考的空间。

但是这又会有些人说我们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观点,给人不诚恳、有保留、甚至有隐瞒的感觉,这并非我们本意。因此,来年我们会针对这个问题,推出一些让车评人、编辑团队更自由抒发个人观点的内容板块,做到客观判断和个人观点同时展现。当然,观点仅供参考:)

YYP缺点说太少?看老外评车说缺点有感

本文开头说的《Motortrend》年度车选举,最终获胜者是凯迪拉克全新CTS。他们用了4页篇幅详尽评价这车的表现,文字里我几乎找不到一句缺点。我相信这不是唱赞歌,而是基于他们的专业自信。

 

0
推荐内容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