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为何不好看了——一个20年老观众的感受

2011-10-09
新车评网

F1为何不好看了——一个20年老观众的感受

今天下午举行的日本站F1,维特尔毫无悬念地卫冕世界冠军,今年的F1看点基本到此结束。

我从1991年开始迷上看F1,至今正好20年。当时的我13岁上初一。那时候国内的电视台当然不可能有F1的消息,我是看香港无线电视每周日下午三点的《体育世界》里,每当有F1分站举行,就会有一节15分钟的时间重温该站比赛的过程。从那时候起,我对F1的每个车手、每支车队如数家珍,每一次超车、每个特殊的画面和片段,也都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直到1997年我上大学前,几乎每一站的F1分站比赛我都没错过,甚至自己还用了一个笔记本记录下每站比赛的成绩、积分、统计数据……

90年代初,我目睹了赛纳、曼塞尔、普罗斯特一代车手争夺的精彩(当然也包括1994年赛纳身亡的悲惨);90年代后,我眼看着舒马赫如何从一个新人一步步成为F1的霸主,从1995年直到2001年,我都可以说是舒马赫的忠实粉丝,那时候看F1,基本上就是看一部舒马赫带领法拉利雄起的奋斗史。2001年后舒马赫和法拉利成为霸主,F1悬念顿减,同时我也因为出来工作了,每站比赛必看的习惯逐步消减,但直到舒马赫2006年退役,这十年间的F1其实还算好看。

舒马赫退役后,F1曾经出现几位新一代车手你争我夺、丁当马头的局面,阿隆索、莱科宁、马萨、汉密尔顿、巴顿,再有后来冒起的维特尔,比赛曾在一时间变得充满不可预知性,这从吸引人程度上说其实是有利的。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车手的实力均等,赛车性能突然成了一个影响赛果的非常突出的因素。而近4、5年的F1,每个赛季接连出现“火星车”,各车队之间对赛车技术的争议始起彼伏,F1主办当局的主要精力几乎都耗在了如何不断修改规则去制衡那些“火星车”,但却依然不甚见效。

新生代F1车手,技术都是高超的,从他们比赛中极少犯错就可以看出来。和老一辈车手相比,新生代车手更重视职业素养的训练,但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缺少了当年舒马赫、赛纳乃至曼塞尔的那种强烈的个性展现。一个鲜明例子就是在舒马赫年代,我看完比赛后必定还要看颁奖礼,因为每次舒马赫胜出,他上台后必定会有一个招牌式跳跃动作,底下的车队成员也会有非常活跃、激动人心的各种动作表现。这些画面让我作为观众,也能感受到车手、车队个性和人情的一面。但是后来的新车手,颁奖礼上台就是往那儿一站,甚至不同车队之间的车手连香槟都不会互喷一下……所以现在的比赛即便我看了转播,一般也不会等着看颁奖礼。

F1为何不好看了——一个20年老观众的感受
【新生代车手重视职业素养,却少了老一辈的个性感染力】

F1为何不好看了——一个20年老观众的感受
【赛车性能对结果的影响巨大,比赛中争夺画面减少,垃圾时间大增,直接降低F1转播的吸引力】

事实上,看F1这样的顶级赛车,不仅仅是看一堆车在跑、在超,还是看这个圈子里每个人的个性、角色,以及在他们之间发生的各种事情,就像看娱乐圈一样,是一出出精彩大戏。这正是F1赛事吸引人的地方。但是“舒马赫年代”后的F1,因为缺乏竞争,车手的个性更少被激发展现,这部大戏的角色已经暗淡不少;加之比赛悬念小,偶有一些摩擦和花边事件对大局结果也都无关痛痒。这样的F1,我用一个20年老F1车迷的身份评价,真是不好看了。

0
推荐内容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