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法国车才能打动人?

2011-08-09
新车评网

怎样的法国车才能打动人?

这两天再一次开C5,最深刻的感受,依然是它安静的隔音和舒适的底盘。法国车总是特别“能走”烂路的,标致如此,雪铁龙也如此,雷诺这个特性不是很突出,主要原因是雷诺近年与日产结盟了联合开发底盘,而且来中国的雷诺都不是主流型号,不足以代表其特性。

从前的标致206、307的行车品质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有一种厚和韧的感觉,走烂路轻描淡写地就能熨平路面的起伏,看过一个海外车评人把法国车的底盘行车感受描述为“猫足”,感觉很贴切。

C5的底盘不会太像“猫足”了,C5车大而重,悬挂的接地感觉比206、307要“浮”一点,但它依然会尽忠职守地过滤路面的冲击,而且车身和底盘的刚性明显是很够的,所以你长时间经常走烂路,也可以很放心“车不会散”。我开的这台C5已经走了快3万公里,而我们公司还有一台走了15万公里的富康,同样并没有松松垮垮的迹象。

怎样的法国车才能打动人?
【这是C5大显神威的时候】

说到底,法国车始终将舒适性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去过法国的人大多只会想起巴黎这些大城市,但实际上法国是个农业大国,乡村小路和山路遍布整个法国,所以法国车的底盘调较总是十分重视过滤零碎震动的能力,应对起伏的路面、坑洼时要表现得足够安定,还要确保车子能够轻松顺利地拐过连续的急弯。此外,法国在北非、南美洲都有不少殖民地,这些地方的路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法国车在设计上也会针对这些偏落后的用车环境,表现在206、307这种级别的大众化车型上,法国厂商往往不会用太过复杂或者高新的技术,他们讲求的是“调较”,用简单结构实现理想的效果。

我从事这一行后首次有机会接触到的法国车,已经是富康、爱丽丝、标致206这个时代的产品。但在我小时候阅读的车书里,看过当时的车评人对标致205、106、306,雪铁龙的AX、BX、CX,雷诺19、21等这些车都有很高的评价。法国车的驾驶和行车素质,似乎在欧洲素来享有很高地位。

这种情况在1990年代开始有所改变。因为欧洲一体化,各国对本国汽车的保护壁垒逐步撤除,德国车也要去意大利、法国占领市场,同样法国车也要开拓德国甚至北欧的市场。于是法国车要加强高速稳定性,而德国车要加强转弯的灵活性,意大利车要加强品质,北欧车要加强驾驶乐趣……总之,欧洲各国汽车的传统特质都在弱化,大家都要把产品做得更加全面。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法国车的行驶品质有点变化,标致205、306这些欧洲一代操控“神车”也没能将这个美誉保留在它们的后代身上。

时至今天,我们说起法国车,标致,雪铁龙,大家想到的更多是浪漫美丽,很少人会联想到它们行车舒适。这不得不批评一下法国品牌在国内做的营销方向过于“形而上”,缺少“形而下”的价值传达。看看C5的电视广告,车子穿梭在巴黎铁塔下,一男向一女鲜花传情……跟车的内涵不能说不沾边,但就是没落到实处上。这种营销方向造成了今天买法国车似乎都是那些感性的人,稍微讲求理性的都会觉得买法国车“不踏实”。但事实上,法国车其实不失为实用、实惠的选择(我们近期还会有一篇C5保养方面的文章可以证明)。

简而言之,这代法国车在中国的用户群体被塑造得过于局限,不够广泛。回想雪铁龙在1950年代推出的成名作2CV,当时它的广告画面是车子疾驶在颠簸的乡村土路上,而放在座椅上的一筐鸡蛋并没有碎。这是多么踏实、理性的价值传达,受众群体就是广大的法国人民——即农民(这和我们都以为法国人就是手捧鲜花的形象相差蛮远吧……)。这样的形象可能有人会嫌它土,但我觉得这才是真的人见人爱,能打动我去买它的车。

怎样的法国车才能打动人?
【雪铁龙一代经典2CV,能否想象这款车从1948年生产到1990年才停产?】

0
推荐内容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