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头发掉光,就为了干掉一个门把手?

2023-02-09
XCP陈家诚

汽车上有什么零部件是每一次开车绝对会接触到,但又毫无存在感的呢?

笔者首先想到的是是车门门把手。或许是这东西太过于不起眼,对汽车的外形和性能的影响非常小,几乎没有人会想象小小的门把手能玩出什么花样,所以汽车门把手的设计在很长时间里都没太大的变化。直到前阵子,极氪发布了旗下第三款车型极氪X的官图,人们发现它居然没有使用门把手?我发现,还是能玩一点花样出来的,尤其是在电动车身上。当然,之前也有极少数车型会取一点巧,如本田缤智、丰田CH-R和奇瑞A3等车型将后门门把手布置在C柱上来达到“隐藏”的效果,绝大多数车型还在使用传统的外露式门把手。

设计师头发掉光,就为了干掉一个门把手?

十年前发布的特斯拉Model S引入了全新的门把手设计:锁门时门把手缩入车门内,解锁时自动伸出,这种真正的隐藏式设计使车侧型面完全平整,弹出开门的过程绝对比传统门把手更高级和先进,当年特斯拉就是用许多创新设计惊艳全世界,也使新的开门方式走进大众视野。随后越来越多汽车品牌开始借鉴,把特斯拉捧为偶像的造车新势力尤其钟爱这种设计,在极度内卷的中国市场隐藏式门把手更是几乎被卷成新车标配。

设计师头发掉光,就为了干掉一个门把手?

除了常见的长条形状,有的厂家还在挖掘隐藏式门把手的新玩法。大众在去年为一种新的门把手设计向德国专利商标局申请了专利,开门时车门伸出一个圆柱体,从中再展开两根握杆,用户通过旋转这个“水龙头”打开车门,锁门时门把手下沉车门内与表面齐平。这相当于变种的隐藏式门把手,但笔者看到后的第一感觉是“可以,但没必要”,除非你真的很享受每次开门都有一种开金库似的仪式感。

设计师头发掉光,就为了干掉一个门把手?

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增加了对智能设备的需求,交互技术的进步也支持小小门把手往更高的层次发展。但显然“隐藏”并不是汽车门把手的最终形态,因为始终需要一个物理把手,一些新车已经向我们揭示了汽车门把手的下一个发展趋势——彻底去掉门把手!

例如福特电马Mustang Mach-E,其车门上既没有传统的外露式门把手,也没有隐藏式门把手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B柱和C柱下方各有一个圆形按钮,按下后车门会轻轻弹出,前排开门按钮下方还有一个小手柄辅助开门并防止夹手。刚刚发布的极氪X也是采用类似的方案,同样没有门把手,同样在B柱和C柱下方有一个按钮,不同的是极氪X的车门上没有附加构造,所以显得更加干净。

设计师头发掉光,就为了干掉一个门把手?

这两辆车只是无门把手化的第一步,未来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没有门把手的新车,而且开门的方式将更加科幻。例如福特就注册了多项可以抛弃门把手的开门方式,首先是在外后视镜安装光束传感器,侦测到人员靠近(车钥匙信号或体温体征)后车门将自动打开,原理看起来跟商场的自动门有点像;另一种方案是车外的面部识别系统,可在一定距离外识别车主的face ID并自动打开车门;最后一项是与车窗结合的无钥匙进入系统,车窗上设置一个电容触控区域并结合麦克风,车主可通过语音指令或特定的敲击方式解锁车门。

设计师头发掉光,就为了干掉一个门把手?

不管这三种方案离落地还有多远、实际好不好用,说明有些品牌已经在尝试摆脱这个伴随汽车近百年的部件,小小的门把手到底碍着谁了?

首先,隐藏式门把手或无门把手设计能让汽车看起来更高级、智能和有仪式感,特别是在隐藏式门把手已不新鲜的今天,“无门把手”无疑是一个更有前瞻性的设计,也是值得拿来宣传的设计亮点。

设计师头发掉光,就为了干掉一个门把手?

第二个原因就更有实际意义,事关新能源车的核心竞争力,制造商都在想方设法提升续航,最有用的当然是采用容量更大、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或效率更高的电驱系统,其实空气动力学对续航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大部分车厂都双管齐下,一边优化三电系统,一边强调新车有多低的风阻系数。

出于实用性的考虑,车身整体造型不可能有太多妥协(例如做成极端的水滴形状),因此只能从细节着手。门把手、后视镜等车身突起物会造成气动干扰,从而影响整车的风阻系数,有仿真实验显示内置门把手和外后视镜能使车辆的正面投影面积降低2%左右,风阻系数降低10%左右,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减少12%左右,对续航会有一定的提升。尤其是门把手的设计并不受法规限制,不影响行车安全,改造的成本也不高,门把手自然首先被设计师“开刀”,有些车型也开始用流媒体外后视镜取代传统的外后视镜,道理与移除传统门把手相同,但部分国家对外后视镜的规格有法规限制。

设计师头发掉光,就为了干掉一个门把手?

当然,消费者实际用车时未必会感受到区区一个后视镜能换来多少续航,相反会认为自己需要为这个可有可无的设计付出额外的购车成本,实用性和可靠性也要打上问号。汽车没有了门把手固然能吸引人们的好奇感和新鲜感,开门方式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仍需要设计师肝多几个通宵告诉我们答案。

0
推荐内容
#编辑室同仁 39
#编辑室同仁 42
#编辑室同仁 12
#编辑室同仁 27
#编辑室同仁 22
#编辑室同仁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