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旧账——对汽车3.15的若干问题思考

2011-03-14
新车评网

明天就是大名鼎鼎的“3.15”了,考虑到媒体将会推出海量报道去给消费者伸张正义(平时少见他们这么大义凛然),我也来凑个热闹。但我比较没诚意,翻来去年3.15时写的一篇随笔,自己看了一遍,发现所有内容今年依然适用(说明我们的汽车市场一年来基本没有什么长进),相信也有网友没有看过此文,所以请允许我偷懒直接将去年的文章重贴一遍,希望大家看后增加一点汽车消费权益的认识和谈资——

下面是我针对“汽车3.15”联想到的一些问题,没啥条理,姑且一记。

汽车消费投诉发生率为何不断增加?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中国一年就生产过千万台新车。人口多了医院的生意也会好,所以汽车故障总数会增多,投诉也增多,是正常的。

为什么会发生汽车投诉?所有汽车品牌都是有售后服务的,只有当售后服务无法让消费者满意时,才会升级到“投诉”的层面来。所以汽车投诉增多,直接反映的是汽车售后服务水平低下。

消费者为什么喜欢投诉?没有消费者喜欢投诉的,只有当消费者强烈感觉到自己获得的价值低于原先的期望值(或产品出售方给予的“承诺值”),就会产生心理落差;当这种落差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售后服务)来解决,就会萌生“我要投诉”的念头。

为什么消费者的期望值会高?因为在现阶段的中国,汽车还属于高档消费品,就算是3、4万的经济型车,对他们的买家来说也是一宗高档消费。很多中国家庭买个汽车要花上几年的积蓄,这跟国外花点零钱买部车代步的情况很不一样,所以中国消费者对汽车这个产品有高于外国消费者的期望值,是完全合理的。

那为什么花这么大的代价还要买车?因为买车可以改善生活品质,谁都想改善生活品质。没有车就没有生活品质了吗?在国外还不明显,但在国内大部分地方就比较明显,因为国内的公共交通服务普遍都差劲,你没有车就得天天挤公车,忍受劣质的出行方式。所以付出很大的代价,消费者也要买车。价格由价值决定,也说明了眼下汽车这个产品在中国的价值是很高的。

所有投诉都是有理有据的吗?不是的,不排除有些消费者无理取闹,而且这种案例的绝对数量可能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也给了汽车厂商一种借口,一旦出现无法调解的矛盾,就设法给投诉者套上一顶“无理取闹”的帽子,从而脱身。

有方法判定投诉是不是无理取闹吗?难。汽车投诉现在面临的问题有举证无力(消费者要自己举证,这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鉴定无门(没有权威机构可以提供产品缺陷鉴定,就算有,鉴定成本也高昂)、流程复杂(消费者向4S反馈,4S要上报厂家等厂家批复,处理过程漫长)等。我们到菜市场买菜觉得被骗了,可以到公秤上讨个公道,但在汽车消费和使用环节遇到怀疑的问题,没有一个“公秤”可以反映客观事实。

到底汽车遇到哪些问题可以投诉?其实只要是消费者不满意的问题,都可以投诉,包括对产品性能、品质、服务处理方式的不满等等。有些投诉是为了出口气,难有结果的,例如你投诉某款车噪音怎么这么大,车漆怎么这么薄,最多也只会得到一个“我们以后会改进”的答复。有些则看厂家和经销商的处理态度,例如刹车异响、内饰松动杂音、车厢异味大这类,态度好的经销商可能会想方设法给你弄好,懒得弄的可以给予一个“这不属于故障,只是产品设计特性、共性”之类的答复,你也无可奈何。

哪些投诉比较有胜算?如果是关乎安全、关乎人命的问题,拿去投诉,才有机会引起较大程度的重视。这跟汽车召回法的规定一样,召回法根本没有规定汽车性能不佳要召回,只有当发现可能危及安全、危及人命的缺陷,才需要召回。举个例说,某款车不停的烧机油,或者变速箱故障不断,只要不危及安全,不会跟导致事故产生直接的关联,厂家都不必召回。

那为什么不规定所有的问题都得召回?这是不可能的。汽车有几万个零部件,使用情况又非常复杂多变,没有一个车厂可以保证自己的车永不坏。如果一坏就要求免费修,那汽车厂商肯定修车修到破产,除非把可能修车的钱又加到卖车的钱里,结果就是车价更高。而在中国目前的汽车消费大环境里,车价只能走低,走高是要被骂死的,即便你卖高价为的是保证更高的质量和服务标准,也无人会谅解你。

为什么中国政府不能制定更全面的保护汽车消费者的法规、推出更严厉的召回规定?这里头有一个隐含的事实——中国目前拥有庞大的自主品牌汽车产业,这个产业还在成长期。客观事实是,自主品牌的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跟同市场销售的合资和进口车,总体来说还不在一个档次上。如果国家推出一个很高的汽车质量标准或者很严格的召回规定,一棒子打出去,很可能最先打倒的就是一大片自主品牌。国家显然需要保护民族汽车产业,至少在它的成长期给予一定的庇护,这一点,有识之士也不会反对。

那为什么在国内召回的进口车比国产车还要多?购买自主品牌车型的用户,他们对产品的期望值相对来说可能要比那些购买合资车、进口车的用户期望值要低,所以单论投诉发生数量,合资和进口车可能比自主车更高。但这不能用来证明自主品牌的质量超过进口车。就如同国内2009年的召回个案中一半是保有量很低的纯进口车型,难道绝大部分的国产车,质量都比外国出口来的车要强?这是不辩自明的吧。

那为什么很少国产车或自主车召回?在国内现行召回法里,只规定了厂商在何种情况下要“主动召回”,但没有“强制召回”的规定。强制的情况,只是由国家质检总局对发现问题而未召回的产品发布一个“安全警示”。为什么不能实施“强制召回”,上面已经解释过——因为没有一个权威部门去举证、鉴定,自然没有人作出哪个产品需要强制召回的决定。主动召回的话,看的是车厂的态度和勇气。如果问题的影响面还不太大,不召回不但可以省钱,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自我声张,造成负面舆论。自主品牌冒这个风险的本钱更大,因为一旦发生问题,本着受保护的地位,还可以跟相关部门沟通、弥补,一般还是会被“留情面”的。至今被质检总局发布过“安全警示”的有雷诺进口车、克莱斯勒进口越野车、雪佛兰进口科帕奇,还有最近已经无人不晓的丰田车。看这个名单,足可知道这个“安全警示”是有中国特色的了。

颜宇鹏
2010年3月15日

0
推荐内容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
#总编博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