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嵩加盟福特中国 不要把商场当成秀场
从宝沃到福特中国,一次履新,就是一个秀场……
对杨嵩来说,眼下东风日产的盛赞已远去,宝沃的惨淡不便言表,唯有在福特中国再现“巅峰”,才算赢得体面。
4月8日,杨嵩正式履新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
有人不解,“为何前两天福特中国战略2.0发布会不一起亮相?”我想这大概是一个营销手法。从东风日产“天才营销”副部长,到离开汽车圈选择创业,再到加盟宝沃力推“营销军规”,杨嵩俨然成了一个有圈中话题人物。将杨嵩加盟的消息与战略2.0发布会放一块,可能是1+1小于1,而拆开就1+1大于1了。
如今在汽车圈,没在新闻就没存在感,福特中国这波操作可以理解。但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何有些媒体凭杨嵩的过去,就能“预见”其将给福特带来“变革”,大吹特吹,甚至将之与卡尔·本茨发明汽车、杜兰特创立通用汽车相提并论,搞成了一场个人英雄主义秀。撇开将来成效,单聊挽福特在华颓势与发明汽车、创立通用相提并论,就有做秀的嫌疑。
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奥数天才抑或是会写代码的营销精英?杨嵩有许多“光环”,经过近日一波的商业互吹,大家都了解了。接下来请回归理性,不吹不黑地讲。
日产之后 再无“巅峰”
杨嵩被汽车圈熟知,是他在快销界小有成就之后的2005年加盟东风日产。彼时,以任勇为首的东风日产团队尊崇“狼性”文化,在国内汽车市场还处于“混沌”阶段,先于一众合资品牌一步,快速引入多款日产主力车型,展开产品线,拓宽布局。
正是在这样一个整体快速向前的体系内,杨嵩以跨界营销人的身份,助力东风日产创下“合资最快增速”的业绩,也打造自己营销干将的声誉,成就了个人事业的一个“巅峰”。此处,杨嵩个人才华与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不要忽略了体系的推力。
杨嵩在2014年离开日产,选择创业,并在2016年先后推出“路上读书”APP和MO眼镜等项目,当起了“创始人”。创业,自己选的项目,做自己的老板,谈不得“不适合”,自然也不遗余力,可以说是个人能力的终极展现。
但两个品牌上线后,均无突出业绩表现,或者说至少我们从公开报道和天眼查并未了解到两个品牌有突出表现。
2018年初,阔别汽车圈4年的杨嵩,在北汽福田高层的邀请下,就任宝沃汽车集团总裁,成为一把手,真正成为那个打造体系战力的掌舵人。就任3个月,连发奇招,宝沃“营销军规”、一场3小时的个人脱口秀发布会,一时引爆舆论,甚至有媒体写道“在杨嵩的引领下,一定会助力宝沃取得新的突破性业绩,宝沃势必将会成为国内汽车市场未来的中流砥柱。”
事实上,2018年底,未见宝沃发展曙光的北汽福田选择出让“绝对控制权”,神州接手。或许,宝沃“底子”太差,即使是奥数天才、营销精英,期望杨嵩凭一已之力改变宝沃品牌的命运,有点强人所难。(既然以凡人的标准来判断,就不应该再拿去和“英雄”们相论了,两相不宜。)
才华归才华,不可否认的是,东风日产之后的杨嵩,再无“巅峰”。
对杨嵩来说,眼下东风日产的盛赞已远去,宝沃的渗淡不便言表,唯有在福特中国再现“巅峰”,才算赢得体面。
福特+营销干将,第二“巅峰”可期?
福特在华事业深陷泥潭,引入“更中国”的人才寻求突破,陈安宁和杨嵩成为主力干将,有人评价这是当下福特在华“最合适的人选”。不可否认,两者均拥有大型跨国企业中、美汽车营销经验,陈安宁更是老福特人,但前景是否如各路媒体“预见”的可期?
一个是掌舵者的角色,一个是统管福特在华三大销售渠道的“副将”,陈安宁和杨嵩,成为了福特在华事业复兴的关键。前者,2010年加盟奇瑞汽车任副总经理兼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往前的2009年奇瑞销量连续9年位居自主品牌全国第一,稳居自主第一阵营,随后的9年间,奇瑞与第一阵营再无关系。我反对“唯销量”论,但事实上奇瑞的体系力、产品力也未见成长。这或许,不能归咎到陈安宁身上,但身为“一把手”,其任期业绩,不算出色。
古人对于成就一番事业,精辟总结为需“天时地利人和”,人和虽然放在了最后,却尤为重要。掌舵者与副将间,能否在各自的角色上发挥积极作用,进而相辅相成,将决定事业的成败。对于负责销售的杨嵩来说,陈安宁能否搭建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体系,提供充足的“子弹”?对于掌控全局的陈安宁来说,杨嵩能否在销售端挽回颓势同样至关重要。
在4月3日举行的福特中国战略2.0发布会上,陈安宁掏出了3个王炸,林肯国产化、3年30款车以及做了马丁脸那位设计师。联想一下英菲尼迪、讴歌的国产,福特2017年推出的2525计划,首款本土化SUV领界,以及福特马丁脸系列的市场反馈,很难让人对这一手的“王炸”抱过高期望。
对杨嵩来说,与在宝沃大发“文采”不同,面对福特三网合一关系错综复杂,全系产品声量薄弱,消费者口碑等大课题,必须真正深入体系去动手术,在短时间内介入、掌控,并实现改善。真正地,让商场回归商场,而不是一个大型秀场。
然而,事在人为,既然负有盛名的大将都到了,一场拯救福特的大仗势必要打响,能否擦出新火花?我们拭目以待。(文/新车评 王洁瑜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