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都推新平台,这是浮云,还是福利?

2018-01-02
XCP冯晞帆

近期试的新车,不约而同都有个特点,就是采用全新平台打造。这个并非巧合,在大众的作俑下,当前汽车生产正往模块化演变。当车型换代时,都会尽量把它纳入到模块化体系当中。 模块化强调高度共享,你只有同一模块平台下的车足够多,成本优势才能发挥出来,厂商自然会积极去推进。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太多模块化的概念,而是想跟大家分享,各款车型在使用 新的模块化平台后,驾乘体验上发生了何种变化。

大众迈腾(MQB模块化)

各家都推新平台,这是浮云,还是福利? 

严格而言,迈腾不算最近试驾的车。不过作为模块化的始作俑者,而且是模块化车型最多的品牌,可谓是模块化中的教科书。过去平台只能在尺寸相近的车之间通用,迈腾和高尔夫就分属PQ46和PQ35。如今平台上下通吃度大得可怕,不仅能同时涵盖迈腾和高尔夫,甚至还能衍生出途昂这种巨无霸。模块化更多是种生产方式,与车 驾乘特性本无直接关系。可是厂商在设计模块平台时,会将一些理念设计进去,使得同一个模块化平台出来的车型,会多少有些共性。大众MQB的关键词是轻量化,各款车型都相比上代大幅减重。

大众减重最大初衷并非是提升驾乘表现,主要还是出于应对排放法规的考虑。你会发现不仅是大众,通用新车也是在重量上大做文章。减重能带来最实质的好处,就是能降低油耗负担。至于加速更快,操控变灵活,那时搭便车而得的好处。B8的迈腾在操控上确实比B7好了很多,不像B7反应那么迟缓。不过你能觉得大众无意展露这点,你会觉得B8的车身比转向快。即车身明明有钻来钻去的能耐,可是偏慢的转向比例却不愿让你这么去做。

各家都推新平台,这是浮云,还是福利? 

这个也印证了上面的说法,大众轻量化主要不是想玩操控。包括高尔夫7也是如此,类似迈腾那种很大众式的调校,灵活车身配大车转向。高尔夫无疑是台好车,但我个人不太喜欢,感觉挺割裂。看到这种两厢小车,尤其想在城市老城区窄路里小耍一下。转一个角度的方向,自以为车能鸡贼地过去,结果发现无动于衷。两厢车吧,我还是喜欢全面发挥灵活优势的标致308s和福特福克斯。

丰田第八代凯美瑞(TNGA架构)

各家都推新平台,这是浮云,还是福利?

先不要理会丰田所谓的“架构”,这个更多是宣传上的用词。我们只需要知道,八代凯美瑞用了全新底盘,并有模块化造车思维灌输其中。TNGA架构关键词无疑是低重心,或许丰田跟斯巴鲁一同开发86/BR-Z后,觉得低重心实在妙不可言。八代凯美瑞开起来,就觉得跟其它车的物理特性很不一样。以日常行车的悬挂软度来判断,转弯会有难堪的侧倾,结果轻描淡写地过去。滤振感觉也很特别,悬挂不强求死死地拉住车身,该抛起的地方会放任车身被抛起。可是车身被抛起后,很快有股橡皮筋般的力把车身重新拉回地面。

各家都推新平台,这是浮云,还是福利?

对于操控来说,低重心属于先天的好骨架,开起来会让你有种浑然一体的感觉,觉得它本该如此。所谓“本该如此”,源于它无需依赖让人难受的硬悬挂,就能有矫健的身躯。举个极端的例子,丰田86/斯巴鲁BR-Z也是极致低重心,尽管同级的福克斯ST各方面无可挑剔,但转弯时那种如水中游鱼的灵动,则是福克斯ST没法给你的。正如我经常说,86/BR-Z开起来就像台动力肉掉了的718。更重要一点,就是86/BR-Z悬挂能妥妥拿来当买菜车。

说回正题,这次是凯美瑞近代首次真正意义的换代,之前一直都是双连杆后悬挂(筷子悬挂)的设计。就像4AT一样,不断被丰田榨取里面的机械潜能。但榨取总有个极限,其实去到七代凯美瑞的时候,操控和滤振在同级已经很难 拿出手。甚至在韩系对手换代后,滤振都要比七代凯美瑞要好。尽管如此,七代凯美瑞在理念上也有可取之处。就是把车造得像肥皂盒一样,使得后排头部空间很大,乘客会觉得特别开扬,接近于MPV的体验。

斯巴鲁XV(SGP平台)

各家都推新平台,这是浮云,还是福利?

SGP平台的首发车是XV,以外在来看,跟上代几乎一致,可内里却有了质的变化。 虽然我们常说内美修能,但这个世界就是你没有吸引人的外在,谁会来品位你的内在?因此,我对斯巴鲁这种老瓶装新酒的反向操作,表示很难理解。说起玩低重心,斯巴鲁早就在玩。只不过发展到后期,斯巴鲁变得越来越买菜。尤其是新一代力狮,并大家戏称为四驱凯美瑞(换代后的凯美瑞也没法陪你开玩笑了)。

就在车迷们逐渐取关的时候,新一代XV让人重新为之一振。之前的斯巴鲁总是走极端,要不就是运动到忘乎所以,要不就是买菜到全没脾气。在新一代XV上,难得把两者兼容起来。新一代XV开起来最大感觉就是灵活,好像车身没长度一样。滤振感觉跟傲虎很像,差距在于高速上到80km/h后,XV整个噪音抑制不如傲虎。XV甚至在美媒里,入选驾乘最有豪华感的平民品牌车型。

各家都推新平台,这是浮云,还是福利?

说回SGP,斯巴鲁优化了车身框架,例如底盘桁梁的走向,撞击力能更合理分散之余,还能增加车身刚性。车身刚性属于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在媒体界甚至带点玄学色彩。部分媒体在试车时,能说出车身刚性如何,并调侃有超乎常人的感知能力。还别笑,看回早期的香港《人车志》,不乏这类玄学语言。玄学问题暂放一边,车身刚性更强,能让车身在滤振,以及转弯时的变形量更小,悬挂可以更专心地工作。

沃尔沃XC60(SPA平台)

各家都推新平台,这是浮云,还是福利?

沃尔沃XC60这种尺寸,既可以往上选SPA平台,也可以往下选CMA平台,结果沃尔沃选择了前者。SPA平台相比CMA平台规格更高之处,在于有更多降低簧下质量的措施,尤其是舍弃传统后弹簧,改用复合材料制造的叶片弹簧。此外,SPA平台前悬挂适配双叉臂结构,后悬挂适配空气弹簧。XC60并非首款用SPA平台的车型,但我觉得它是演绎得最好的一个。之前S90和XC90,毕竟是大车,开起来尽管都有着与体型不相符的灵活,但始终难言过瘾。至于XC60,适中尺寸再配上如此功底的底盘,车头反应比德系对手还快。

再者,XC90和S90悬挂都偏生硬。或许S90在定位上想往驾驶这边偏袒,XC90要设法抵消大型SUV先天的高重心劣势,两者都用了偏硬的悬挂设定。去到XC60,先天重心较为合理,沃尔沃也重新考虑产品调性,可以说是目前沃尔沃阵列里,调得最舒适的一副底盘。不过开XC60挺有矛盾感,很快的车头反应,配上偏软的悬挂。急加速会有明显的抬头,转弯也不宜去压迫它。我倒觉得挺符合沃尔沃用户调性,不喜欢激进驾驶,但平时也是希望有灵活性来减少驾驶负担。

总结:如前文所说,模块化跟生产管理相关,买家无需去了解太多,直接关注车本身驾乘感即可。可是话说回来,模块化压缩出来的成本,让中低端车在配置上可以跟豪华车看齐。借模块化契机转用新平台,一切推倒重来,工程师们不用背负历史包袱。例如八代凯美瑞、沃尔沃XC60等新车开起来的感觉,完全颠覆大家对品牌的认知。除了XC60外,文中提到的车多是20万左右,它们驾乘品质经过突飞猛进后,跟部分豪车已经表现接近。这也是近期汽车发展的一个趋势,豪华品牌和平民品牌的界线,已变得越发模糊。

0
推荐内容
#编辑室同仁 19
#编辑室同仁 22
#编辑室同仁 28
#编辑室同仁 36
#编辑室同仁 39
#编辑室同仁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