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很喜欢看新车评网的车评的,因为我认为他们真正做到了他们自己宣传的“客观,中立和公正”,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详细地描述了产品特征,跟别家竞品的比较,却并不过多地加入个人喜好,再加上类似于“原来是这样”,“真相实验室”这样的知识普及课堂,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而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汽车也是一样,但是,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汽车也在进行着逐步地自我提升,从关乎行驶的硬件配备,到关乎享受的舒适性配置。从排放更清洁更节约能源的动力系统,到更加文明,更加容易上手也更加个性化的驾驶模式。乃至关乎汽车研发和使用的一系列严格的量产前测试和安全性碰撞测试,都让当今汽车的总体品质步步升级,也让消费者在选车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更加令人放心。随着“汽车文化”的逐步普及,汽车也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由各个机械零件和日用性结合的有机整体,而汽车文化发展这么多年,各个厂家也形成了自己的造车理念,各个厂家的产品调性也是迥异,而对汽车常识了解甚少的消费者就更需要被帮助去了解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座驾的“产品力”,“调性”和汽车文化,而帮助消费者去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信息的人,就是现在的汽车媒体,就是广大的车评人们。现在的中国汽车媒体,水平层次参差不齐,有些所谓“媒体”为了博取眼球,还经常爆出一些“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理论,这对于本来就不懂车的消费者的误导实在是致命的,所以,一群有良心的,客观地,能够如实,中立地传播汽车知识的并且有影响力的汽车媒体,就成了当今最需要出现的新兴力量,而最需要呈现在消费者眼前的,应该是各种形式的“优秀”的车评。那么,何为“优秀的车评”,我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一篇优秀的车评,可以有华丽的词藻,可以有生动的语句,让消费者爱看你的车评,但不应该夸大某一部产品的优点或者缺点。意思就是,应该让消费者明白,一部产品的真实状况,并不会神话某些细节或卖点,但也不要让消费者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车,产生了心理阴影,这样有失对于厂家的公允,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是很难。一篇好的车评,就好像是用语言和文字,把一部车掰开揉碎,不带任何个人情感地呈现在消费者的眼前,让消费者没有任何偏见地看清一部车的优点和缺点,并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产品,也就是说,要在对于产品力的描述上要“中庸”,不能让消费者产生歧义,其次,在表现形式上要“出彩”,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们有兴趣阅读,第三,表达方式要“接地气”,因为,大部分消费者是听不懂专业的汽车术语的,必须用简单的例子让消费者明白其中的意思,这样才能对产品本身形成更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这些媒体和车评人必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让消费者感受到车评人对于汽车,对于消费者和对于自己职业的尊重,以产生对于他们的信任。这样,才能逐步传播汽车文化,让民众都懂车,真的是很难!我认为,以我这种标准来看,目前,新车评网是把车评做的最好的一家网站,首先,车评人们的文笔,口才和头脑都很好,都很清晰,让人有兴趣去阅读,或者去继续观看视频。其次,新车评对于产品的评价很中肯,没有过多的个人感情色彩更多的是就事论事,对于具体的产品力做最准确的描述,也就是所谓的“中庸”,既不失专业,又能让消费者有理性的认识,而且,越来越丰富的车评“产品线”也拓宽了观众的视野,也更加简单易懂,更加接地气。第三,近几年,新车评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消费者对于新车评产生了信任,舆论的提升十分有利于汽车文化的传播。我认为,真的堪称业界标杆了。其实我还很喜欢汽车媒体中一些很有个性,很有特点的存在,例如:38号车评中心。38号李天杨同学真的堪称业界良心,因为其真实性。38之所以大家认为他说的真实,主要还是因为他敢于讲出产品的缺点,我认为,这点非常好,值得很多被充值的车评人学习。然而我认为,他的一些观点比较个人化,也就是我前文中提到的不够“中庸”,这点他承认,所以,我认为有些问题远远没有他在视频中描述的那般严重,我注意了很多期他的视频,在他的形容下,很多双离合”又慢又顿挫”,好像说的双离合的车就不能开了一样,可事实情况又是怎样呢?我为此特地找了几款搭配干式双离合的车来试驾了一下,除了不能弹射起步,怠速移车比AT车款略微吃力之外,我并不觉得很难受,他说高尔夫7,1.4T涡轮介入前后差异明显,已经影响了低速挪车时的心情,我试驾之后,也觉得程度远没有他说的那么严重。他说2.0福克斯的双离合一无是处,简直不能开,然而我认为2.0的福克斯除了他说的逆序喷油程序不够聪明之外,换挡逻辑我也至少能给80分,这跟YYP对比福克斯和观致3时的结论也能吻合,他在对比昂克赛拉2.0和福克斯1.5T的时候,说福克斯的尺比设定,3档高不成,2档低不就,我倒是觉得,昂克赛拉只是比福克斯在换挡速度上有明显优势,而尺比设定却问题不大。而福克斯的底盘厚实感确实略微优于昂克赛拉,这一点,跟他的言论是吻合的。我认为,38号是想让消费者以他的角度来选择试驾车辆,但是普通消费者的专业程度远低于他,也就是我前文中提到的不够“接地气”,他说的这些缺点可能消费者根本看不出来,或者完全能接受的,但是因为他的言论,很多消费者就会带着有色眼镜去试车,从而只关注到了缺点,但是很多消费者可能在意的亮点,却被人为忽略了,这我认为不太应该。我认为38应该更加接地气一些,能够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入手,或者改善一下语言风格,不要过于绝对化,这样也可以打消有些消费者产生的歧义。衷心希望良心的汽车媒体和车评人越来越多,这样,民众才能真正懂车,真正享受汽车时代带给我们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