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于:http://wildleopard.blog.163.com/blog/static/30250220108594317998/
8月19日,福克斯冰川(Fox Glacier) —— 瓦纳卡(Wanaka),晴
临近破晓,我站在三脚架旁手握着快门线等待光线,它们是我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在原本就美景如画的新西兰,每次等待第一缕曙光都是震撼心灵的体验,对于摄影师来说更是如此。浓雾渐渐地从树梢后升起,慢慢地虚化了原本清晰的远山近树,以及它们在如鉴水面的倒影,把天地间的一切还原成一个混沌的太虚幻境。偶尔打破沉寂的,是野鸭呼朋唤友的嘎嘎声,以及它们时而起飞时而入水时翅膀的扑棱声。正当白天的第一束光线,缓缓地把日出之前偏蓝的高色温,魔术般地改换成暖色调时,一对游入画面的鸭子适时地停在了最合适的位置呢喃 —— 它们往往比摄影师更懂得什么是完美。我只需要做的就是按下快门,没有比这更简单更令人陶醉的事情了。
这里就是影湛波平的马西森(Matheson)湖,前天晚上我们来勘探过地形的地方。当时夜色渐深,虽说没有危险动物,不过在即将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夜行总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因此我们只走了两个观景点,都不是我想要的角度,所以,想必可同时见到库克山和塔斯曼山的最佳位置,就是我们没有到过的最远的第三点了。
早上六点,我就起来,撩开窗帘幸福地看到了满天星斗,终于可以到马西森湖等待光线了!橙子担心我一个人走那样长的夜路,执意和我一同前往,于是我们穿戴严实(外面还是有点冷的),开车前往湖的入口。
马西森湖的四周是一片茂密的雨林,一条人工铺装过的石子路环湖一周,我们要去的第三个观景点位于最远端,即使是最快的步行速度,也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到达。此时,天色依然一片漆黑,只有天边微见一丝蓝晕。一旦进入雨林,密不透光的枝枝桠桠更是把路笼罩得一团漆黑,偶尔还有眼睛亮闪闪的小动物窜来窜去,我们只能凭借强光手电来找到前进的方向。在这个时候,走在这样的路上,是没太多快乐可言的,更何况冰冷的脚架把我的手冻得生疼,好在有橙子在旁边陪着我,让我倍感幸福和温暖。
急行军般的半小时后,我们已经站在了观景平台上。架开脚架、装好相机、安上快门线、旋上滤镜架,灰度减光镜和渐变镜随时待命,这一切动作我完成得一气呵成,接下来就是等待光线了。
此时,天空开始蒙蒙发亮,但湖面、树影和雪山的峰尖依然笼罩在一种蓝调中。而雾气在湖的那头凝聚着,仿佛在积蓄着爆发的力量。
很快,清冷的雾就开始了它的表演,短短五分钟,便弥漫得遮天蔽日,原本清晰的树都开始影影绰绰起来。
随后,便是浓雾与逐渐转暖的大地之间的缠斗,同时环境光线也在悄悄地更换着画布的色彩。当原本压倒性的迷雾溃散着离开地平线的时候,马西森湖俨然成了一幅水墨画卷。
瞬息之后,整个场景的色调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紧接着,就是我在本文开头提到的充满戏剧性的一幕:两只野鸭闯进了画面,并为此添上了最为生趣盎然的一笔。
整个神奇的时刻只持续了十分钟,随后,天光大亮,浓雾散去,四周的景物恢复到我们熟悉的样子。
此刻,两座雪山的峰顶终于开始显现金色的太阳光芒。不过仅有那一抹金色,依然不能掩盖天空已经丧失了的神奇色彩。日照金山这一幕没能提前几分钟和雾罩大地一同上演,让我深感遗憾……
看了看时间,差不多该回去了,走出马西森湖并开车回去至少还需要四五十分钟,否则小吴老师他们就会为我们担心了。
天已大亮,走在雨林中不需要手电,但还是比较暗的,出于信任D700的高感性能,我用ISO1600手持拍了一张我们所走的路。
去马西森湖一定会经过的木吊桥。
以及吊桥两侧绳索上的蜘蛛网(若后部天空不过亮,以及有露珠就好了)。
出得湖来,原野上依然是雾气弥漫。
冰绿色的凝着霜的草地,映衬着泛金的晨雾,和我们一起期盼着太阳的喷薄而出。
须弥间,耀光让人睁不开眼。
金色撒向大地,让前一刻还冷冰冰的草地树木散发出勃勃生机。
而我们也该在阳光下伸个懒腰,缓解一下早起所带来的困乏和寒意了吧。
突然间,我有些许后悔,如果这个时候还在马西森湖边,是不是可以拍到更好的画面呢?不过如果那样的话,出来会晚很多,今天的行程会受到影响,而且也不就拍不到原野上的这几幕美景了么?旅途中遗憾的事情肯定有,不过,有失也有得罢……
开车回象牙塔旅舍,果然看到张弛同学在路口等待,看到我们的身影也让他舒下心来。
大家一起吃过早饭,就开拔驶向瓦纳卡(Wanaka)。
今天的前半程,依旧是“最美自驾路线”的沿海六号公路,在晴朗的天气下终于实力尽显。它穿梭于壮丽的塔斯曼海岸和叠嶂起伏的山峦之中,时而是海景,时而是山景,还有夹杂其间的湖泊、森林和草原,层出不穷的绝美风光让人应接不暇、陶醉其中。
我们在布鲁斯海湾(Bruce Bay),见到了平静的溪流直接汇入波涛汹涌的大海。
在海湾的沙滩上,我们不经意的脚印踩出了一颗心。
在帕灵加湖(Lake Paringa)和摩拉基湖(Lake Moeraki),我们见到了完美的倒影。原本已经秀美绝伦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经过如镜湖面的反射,美丽指数犹如再次翻番,惊艳到令人窒息。
帕灵加湖旁闲置的小艇、住宿标记和我们的Rav 4。
在摩拉基湖悠闲徜徉的黑天鹅。
此外,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帕灵加湖旁边看到一个牌子说“湖内有鳄鱼”……不管是真的也好,玩笑也罢,到那边戏水还是免了,看看风景就足够。不过,我还真的没法把这么唯美的湖和此等凶残的生物联系到一块儿……
摩拉基湖稍微过去一些,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曰“骑士点”(Knight Point)。这里还有个很美的名字,“Where the mountain meets the sea”(山海相遇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歇息片刻并拍照留念。再往前不远,我们就将折行向南,进入南岛中部的高山地区,离开塔斯曼海,离开壮丽的西岸地区了。
过了“山海相遇”,我们在哈斯特海滩(Haast Beach)最后一次领略塔斯曼海的壮美与神奇。
吴老师夫妇快乐得跟孩子一般。
我则想起了《等待光线》一书中作者的手法,左三步右三步指挥着橙子走到海边,在镜头里留下了某人蜿蜒的足迹,以及面向大海的陶醉。
哈斯特海滩边有着几条木步道可供徒步,伴着两侧的黄色茅草,风景宜人。
不过这里的海滩也有一种讨厌的小虫,叫沙蝇(或称白蛉,英文:sandfly),被它们咬伤一口是要痒上好一阵子的。这种小虫夏天比较多,原本以为冬天不会有,结果发现还是太过于乐观了。好在不是很多,驱赶一下也不会太狼狈……
之后就都是山路了。
我们在哈斯特小镇吃了餐非常油腻、实在不怎么样的鱼和薯条,并相当不明智地没有给车子加油(觉得比较贵),就继续上路。
途中遇到水流湍急、水质清冽的哈斯特河。若从正前方接近水面的高度来一张慢门长曝必然是极美的,无奈找不到下去到达近旁的路,只能从上方胡乱拍一张,让我倍感遗憾。
且行且看间,我们还遇到了太阳雨,因此幸运得见霓、虹共存的奇景(仔细看下方彩虹之上的山体两侧,有第二道副虹,颜色顺序与虹相反,称之为霓)。
如孪生姐妹般的瓦纳卡湖(Lake Wanaka,城市瓦纳卡正以此命名)和哈威亚湖(Lake Hawea)是我们此行路过的重要名胜,自然是雍容华贵、气度非凡。
在瓦纳卡湖边上,我们看到有两英亩地正在打折出售,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有钱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盘下来造个湖景别墅,住在那里绝对是延年益寿、不虚此生啊……
在如此美景环绕的地方,是两步一停都嫌不够的,无奈此刻我们油箱接近告罄(经验教训:千万不要把油量算太紧,要给车子留点余地),只好以最省油的方式一路匀速地前进。于是有一些地方就没法停下摄影,只能大饱眼福了。
接近瓦纳卡城市,车流就密集起来。这里和皇后镇(Queenstown)一样,因为漂亮的风光和完美的雪场,近年来成为冬季项目爱好者的天堂,来自世界各地的滑雪达人们纷纷趋之若鹜。因此在冬季,瓦纳卡的街上多见背着大大小小滑雪设备的车辆穿梭往来、络绎不绝。
入得城来,我们直奔此处最好的无敌湖景背包客旅馆Wanaka Backpacker。因为淡季的关系,之前我们到的地方入住率都很低,这让我们过于乐观估计了之后的住宿形式,以为不需要预定即可直接入住,结果在这里被店员告知几天前早已没有房间了。好心的他辗转帮我们问到了唯一一个还留有四人床位的背包客旅馆Mountain View Backpacker,不过是集体宿舍,还是两两和其他人共用的……我们虽然不是很习惯和陌生人共处一室,不过没办法,总不能露宿野外吧。
到了那里,才发现比我们想的更糟:极小的房间、极小的厨房,加上各色人等进进出出,狭小的空间也这里显得尤其混乱不堪;厨房里没有共用的盐和糖,而且垃圾不分类(在新西兰我们住过的其他地方都是垃圾分类的),显得不够环保;至于同住的人,我和橙子一间有人打呼噜,小吴老师他们一间有人有很重的体味,所以我们都没怎么睡好觉(这当然是第二天的事情)。至于我们自己,也犯了一个很大的乌龙,买回了一种白色但细长的萝卜用来炖牛肉,结果发现是胡萝卜(以前确实没见过白色的胡萝卜啊……),结果烹饪比较失败,好在还有南瓜粥相当不错……
以上的一切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心情,以及对瓦纳卡的感觉,以至于后来我们排喜欢的新西兰城市座次,瓦纳卡惨遭垫底。其实说实话,这里本身还是一个很漂亮的地方,当然,如果不要这么喧攘就更好了……
今天的遭遇也让我们下定决心,把接下来六天的住宿一次性订完,于是后面的行程再也没有发生此类不幸的事件……
我也在此郑重提醒将来也准备前往新西兰的旅友,即使是淡季,也千万记得要在几个热门旅游地区提前预订好住宿和活动啊。
夕阳西下,在美丽的瓦纳卡湖边,我又一次等待了光线。
渐暗的天色与万家灯火。
还有那夕阳的余辉和静谧的湖面。
大自然的和谐完美,让我忘却了人世间的繁琐与喧嚣,心静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