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征燃油税的事情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想想这么个政策的推行竟然牵动了这么多的利益集团,暗地里的博奕又是如何的激烈。然而最最没有话语权,没有博奕筹码的,却是广大的车主--燃油税的真正贡献者。在澳洲,油价却是另外一番让我摸不着头脑的接轨与不接轨的现象。首先说接轨的。随着国际油价的回落,澳洲市面的汽油价格也从最高时候的1.65澳币/升,回落到现在的不足1.00澳币/升(澳币对人民币汇率现在是4.4),下跌幅度达到37%。国际油价呢?从最高时的超过130美元一桶,到现在不足60美元的价格,好像澳洲油价也没有完全跟着市场走啊。但是如果考虑到澳币在外汇市场的汇率下跌,从6、7月的1澳币兑换接近1美元到现在剩下0.67美元左右,冲掉了差不多一半的油价下降,澳洲的燃油市场其实已经基本上跟国际同步了。不接轨的是什么呢?澳洲燃油价格有一个很奇怪的现像,除了跟随国际油价涨跌的大趋势之外,还有个以一周7天为周期的小波动。每周二下午到周三上午是这7天里面的谷底,最便宜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加油站外排队加油,这在油站比米铺还多的澳洲只有周二下午才可以看到;到周四、周五的时候是最贵的,加油站也比较冷清。这个周期里面最高价跟最低价可以相差几乎0.20澳币/升。其实国际市场根本没有在这个7天周期内表现出对应的变化,本地的供需关系也不见得会有如此之大的波动。这个周期在不同石油公司的加油站上面都得到很有默契的统一配合,让人摸不着头脑。唯一可以解释的是,澳洲人都是周四发周薪的,有周四晚上大肆购物的习惯,油站可以趁火打劫。但是就算面对着这么些趁火打劫的石油公司,澳洲人民并没有被吓倒。澳洲乘用车市场销售第一的,是澳洲霍顿品牌(Holden,属于美国通用)的一款B级车Commodore,排量从3.6L到6L,後轮驱动;连排量为2.4L和3.6L的佳美系列(含Aurion)都难与之匹敌。可以看出,澳洲人民大概没把每公升1澳币的汽油当一回事,还是托市场竞争的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