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点:
- 外形凶悍而不乏内涵,STI身份显著;
- 动力强劲,涡轮介入时推背感非常刺激;
- SI-Drive系统提供了三种差异很大的动力特性,兼顾了不同的驾驶需求;
- 可变中差系统提供精确细致的动力分配,很好地适应不同路面和驾驶者的风格;
- 硬朗的车架、悬挂加高性能轮胎,过弯抓地力极强,电子系统很少介入;
- 原装反皮座椅质感高级、乘坐感舒适贴身;
- 挡位精准行程短、踏板排布合理,很容易做跟趾动作;
- 实用性高,乘坐和载物空间都和家庭车没分别;
- 装备比较合理,不乏个别豪华配置;
- 有改装车的刺激性能,又有原厂车的品质和售后保障。
缺点:
- 方向盘虽然够准确,但缺乏路感传递,沟通感不强;
- 低转扭矩输出很弱,2千转以下会因乏力而发抖,日常驾驶要频繁换挡;
- 虽然可用97#,但原厂标签要求加98#,对使用场合还是有一定要求;
- 与GTI、新EVO等对手相比,对驾驶技术的要求高,不够平易近人(这也可以是优点)。
形容这类具有一定实用性、又有强大性能的车子时,我们过去常用的一个名词是“公路霸王”。但在本篇STI的车评里,我从头到尾没想起过这个词,这正是STI特性的一大反映。开着它在马路上跑,性能确实很强大,尤其是用那个S#模式,随时降一或两挡瞬间提升转速,立刻能体验到飞机起飞一样的推背快感。这种眼睛、耳朵、脊椎以及肾上腺全方位的刺激感,的确会让人大呼过瘾、欲罢不能。
但是,STI给我更深刻的一个感受是,它并不一定是公路上的“霸主”。它对驾驶技术有相当高的需求,懂得玩弄那些电子系统还只是最起码的,你还必须有扎实的驾驶功底,能精确的控制油门、换挡和刹车,还要懂跟趾动作,才可以将它开得真正的快起来。否则,很容易在马路上招惹来挑衅,却以有劲使不出、被人奚落的难堪局面而告终。
STI也不适合每天驾驶,它是一个纯粹的、终极的驾驶机器,开起来的感觉确实很接近赛车。以我个人而言,绝不想每天开这样的车上下班,一个月里能有两三次和它“翻云覆雨”就很高兴了。所以,在我看来如果买回来在公路上用,那么它就是个玩具多过一部完整的车。当然,买个如此精彩的玩具也是无可厚非的,我只是提醒大家不要被它的实用外表甚至豪华内装给蒙骗了。
当然我说的这些,都不足以影响车迷们对STI的拥戴和追捧程度。全世界还是有无数人以它为目标,买它去改装,去跑拉力赛,或是买回来磨练自己的驾驶技术,都是很好的选择。尤其是当同级对手都发展得更趋日常化(“老冤家”三菱EVO的最新版甚至配用了DSG双离合自动变速)时,斯巴鲁STI仍维持着强悍的赛车本质,这是种很可贵的精神,也使它成为某些特定群体(例如真正的“高手”们)所剩无几的选择。所以,新车评网最后给予STI“强烈推荐”的评价,这是有强烈的特定人群针对性的,并不代表我们鼓励人人都去买STI。
试车评分(满分为5星) |
外部形象 |
★★★★★ |
动力 |
★★★★★ |
操控 |
★★★★★ |
舒适 |
★★★ |
驾驶区 |
★★★★ |
空间与实用性 |
★★★★ |
装备 |
★★★★ |
价格 |
★★★ |
使用成本 |
★★ |
安全性 |
★★★★★ |
新车评网结论:强烈推荐(高针对性)

斯巴鲁翼豹WRX STi -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