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及商务部罕见联合发声,旗帜鲜明地反对行业“内卷式竞争”,呼吁产业回归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正轨。
毫无疑问,这将意味着持续多年的价格战将在短期内快速降温,中国汽车产业也将再次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必将从推动车企从单纯价格比拼转向价值创造。

上半年的中国车市在变革中前行,乘联会数据显示1-6月市场整体销量达1118.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达647万辆,同比增长38%。其中比亚迪以214.6万辆的绝对优势领跑,上汽集团以205.3万辆紧随其后,吉利控股则以140.9万辆、同比47%的高增速成为最大黑马。
新势力阵营意外经历深度洗牌,零跑汽车以22.17万辆、同比156%的增速登顶新势力榜首,鸿蒙智行(含问界)交付约20.62万辆位居次席。曾经的新势力“三强”出现分化:理想汽车交付20.04万辆,但6月环比下滑11.2%;小鹏汽车交付19.7万辆,已超去年全年;蔚来(含子品牌)仅交出11.42万辆的成绩。
这些变化的背后,政策驱动就是关键变量。而在这场行业变革的浪潮中,主流合资车企呈先出集体回暖的迹象。一汽丰田、上汽通用、广汽丰田等头部企业均实现同比正增长。上汽大众上半年终端销量达52.3万辆,同比增长2.3%;6月销量9.6万辆,同比劲增15.1%。

上汽大众交出高分试卷的背后主力军,由帕萨特家族、途观家族、途岳家族、朗逸家族四大燃油家族所组成。其中朗逸家族继续展现“国民家轿”的强大号召力,1-6月累计销售13.7万辆,6月单月贡献2.5万辆;而帕萨特家族则作为B级车市场的标杆,半年销量达11.7万辆,6月突破2万辆。

在SUV领域,途观家族半年销售达9.1万辆,途岳家族则以7.1万辆的成绩深耕紧凑型SUV市场。途观、帕萨特及途昂的 Pro版本证明了,当传统燃油车经过主流的智能化升级后,它们同样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合资车企集体回暖的同时,新能源车型的市场渗透同样在快速推进。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3%,上半年平均渗透率站上“对半分水岭”,因此对于早期更专注于燃油车深度开发的上汽大众而言,“油电同进,油电同智”的前瞻政策,势必将贯穿整个年度周期。

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推出ID.4 X聪明款出众版、ID.3 2025聪明款与ID.3 GTX套件款,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同时ID. ERA的亮相在吸引众多消费者高度关注的同时,也让我们窥见了上汽大众关于对未来汽车电动化的思考和布局。

今年下半年,上汽大众将开启新一轮的全新车型市场投放,包括大众品牌的新凌渡L、朗逸 Pro,以及上汽奥迪全新A5L Sportback和E5 Sportback等,新车攻势已蓄势待发,只待迎接下一轮的销量高潮。

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上汽大众销量回升的背后,也是长期付出的努力而换来的。随着“合资2.0”战略的系统性推进,这一模式正在重塑传统合资企业的增长逻辑。与传统合资模式不同,上汽大众正通过“德系品质+中国智慧”的深度融合,实现1+1>2的效果。

在产品开发环节,本土团队拥有更高话语权,打破传统输入式模式,通过决策本土化、供应链本土化,快速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同时,上汽大众始终坚守“德系工艺”与“可靠耐久”的核心价值。开发制造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材料标准与验证标准绝不轻视,尤其是产品开发方面坚持“提效不缩水”,为验证环节留足时间,在每一个重要环节和风控点都严格坚守品质标准。安全不是豪华,而是底线,丰富的技术积淀与严苛的试验标准,才能确保车辆全方位的安全可靠。

第二点,上汽大众也在合资2.0阶段开启产业链生态重构。上汽大众积极发挥“链主”作用,与酷睿程、Momenta、宁德时代、华为等本土顶尖科技伙伴深度协同,共建涵盖智能驾驶、三电技术、智能座舱的科技生态圈。

第三,电动化产能布局先行。据了解,上汽大众针对电动汽车的产能布局转型也在持续进行中。2015年起上海制造基地作为上汽大众的总部所在,便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率先推进转型,成为集“管理总部、智能制造基地、研发创新基地”为一体的,具有全球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总部园区。上汽奥迪智造基地投产在即,为E5 Sportback等新品提供产能保障。

以透明化“一口价”的营销策略应对反内卷,重塑消费体验的同时拉动销量回暖;以“油电同进”的方针平衡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布局,拿下当下的同时前瞻未来;以“合资2.0”的战略继续推进向新时代的转型。市场终将证明,当潮水退去,真正有长期主义的品牌才有穿越周期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