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广汽本田极湃1:让一台电动车更好开,需要怎么做?

2022-05-27
曾昭庆

广汽本田极湃1首试:让一台电动车更好开,需要怎么做?

这次广汽本田极湃1试驾,正巧遇到了广州的大暴雨。虽然暴雨给我们的拍摄带来了不少困难,但在奔波躲雨的过程中,无形中也增加了我们驾驶极湃1的时间,所以虽说是一天的试驾,但驾驶体验还算比较深入。

在试驾这台车之前,我做了一些作业,包括看了日本电视台拍摄的一部极湃1的开发过程纪录片。自己当时印象最深的,是本田宣布到2030年,将在中国停止燃油车新品的推出;2040年,在全球实现新车全部为EV和FCV。在日本的车厂范围内,本田是第一家宣布彻底放弃内燃机研发、全面拥抱电动化的车厂。并且,本田把中国作为了未来自己电动车研发和销售的重中之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e:NP1,即极湃1,对于本田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在那条试驾视频里,我也较多地去讲了那个在燃油车时代给我们带来无数感动的本田,这回在极湃1上的开发理念是怎么样的、它主打的卖点是哪些,以及这台车对本田意味着什么。在这篇文章里,我就不再多聊这些了,我们来多聊聊驾驶乘坐吧,因为这是这次我体验最多也最深的部分。

广汽本田极湃1首试:让一台电动车更好开,需要怎么做?

首先我把结论先抛出来:这台极湃1,开起来真的是非常地本田。我在这之前,已经开过了大众、日产、福特、BBA、保时捷等等传统大厂的电动车,加上这次的本田。我觉得在这其中,可能只有奔驰的电动车风格上有点“跳脱”(但这个并非说奔驰不对,后面我们再细说),其它的电车都是浓浓自家油车的味道。

对于这点,本田认为可以作为极湃1 的卖点,甚至是被他们拿出来反复强调的:“我们造了70年汽车了;极湃1的开发人员都是我们从油车部门甚至F1部门调过来的精英……”。从我坐上驾驶位、挂挡踩踏板走人的短短过程,我就认定了极湃1是一台如假包换的本田。它车厢内的所有功能布局相对于燃油本田并没有大变,上手难道极低;驾驶视野仍然一级棒;转向轻但不虚;电门响应线性……所有这些因素会构成一种本田独有的亲和力,本田的油车有,现在本田的电车也同样有。

相对于本田的油车,极湃1当然有自己作为电车的独有优势。例如大家都能想得到的动力更加地顺滑、NVH水平更好。我这次还体会到了另一点:可能是因为车身更重了而且重心较低,极湃1在高速行驶时比燃油本田还更多了一成稳定感,这让它不仅适合市区通勤,而且跑高速时也能给人很强的安心感。

广汽本田极湃1首试:让一台电动车更好开,需要怎么做?

说到“重”这个事,正好引出下一个我特别想说的事。在我之前看的那个纪录片里,本田的工程师特别提到了很多电动车都有的容易让人晕车的问题,而且他们想去解决这个问题。我的理解,电动车为什么容易让人晕车呢?一个就是因为重,车重了之后动态就会笨、多余动作就会多,人坐在里头就容易晕。这台极湃1,和之前我开过的很多电动车不一样,它有一种难得的轻盈感,这也是我觉得它特别像本田燃油车的重要原因。这次在厂家安排的金卡纳赛道里,我对这点感受极深。

所以我后来还在猜,这台极湃1车重是多少。因为它还没有正式上市,所以我不能查到准确数值。但从车上铭牌标的2100kg的总重来推算,这台车自重应该就在1500-1600kg左右,这个重量控制对于这个尺寸的电车来说是非常出色的了。

广汽本田极湃1首试:让一台电动车更好开,需要怎么做?

造成电车容易晕车的第二个原因,是动力输出和能量回收过程不线性,这个是本田在极湃1上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了。从这次试驾的感受来说,极湃1在这方面同样是做得很成功的,无论是出力还是回收过程真是相当顺滑,滑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你从油车切换过来是完全不会觉得有异样的那种。也可以这么说:本田工程师的目标,达到了。

不过,我作为一个电车车主、以我的驾驶习惯来说,我觉得极湃1有点太“滑”了,或者更直接一点说:我想要这台车有更强一些的动能回收挡可以给我选择。可惜现在的极湃1,只能通过三种不同的驾驶模式来略为改变一下动能回收的强度;在每个模式下,你可以用方向盘后面的拨片暂时调节一下回收强度,但那只是暂时的,过一会它又会切回到正常力度,这个设定与之前i-MMD的本田是一致的,作用就有点像大众ID系列上的那个B挡的作用,在电车上其实并不够。

广汽本田极湃1首试:让一台电动车更好开,需要怎么做?

之前我提到了奔驰。奔驰EQS虽然身上有很多让我不满意的地方,但那台车在任何一个驾驶模式下,都可以用换挡拨片、在三种动能回收强度中进行切换选择,这就让你可以在不同路况下切换出最舒服的驾驶方式。这一点,是当前很多传统车企的电动车缺少的,包括这台极湃1.。

广汽本田极湃1首试:让一台电动车更好开,需要怎么做?

所以,我们说回这台极湃1 。在驾驶和乘坐方面,我绝对愿意给这台车打高分,它大大超越了我对它的期待值。如果你是从燃油车,尤其是本田的燃油车想切换到电动车,那这台车真的是可以让你无缝进行切换的——它太本田了。但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它太像燃油车,某些消费者可能会觉得它“开起来不像电车”,或者直白点说,觉得它开起来不像特斯拉,这又可能会让它损失掉一些潜在客户。

把这个问题扩大到行业层面。我觉得,现在大家都在造电车,但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在造的好像不是同一种电车,两大阵营的产品在风格取向上差异还是很大的。咱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要“分开”呢?如果两边都多一点融合,新势力多学学传统车企的动态调校,传统车企又能像新势力那样给消费者更多个性化选择,那么我们的电动车,是不是会变得更加好呢?

 

 

0
推荐内容
#电车评测 21
#电车评测 51
#电车评测 0
#电车评测 0
#电车评测 0
#电车评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