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过年回家时,因为下着雨雪,所以,雨刮使用的比较频繁。经过两个小时路程的探索,突然有了一些小感觉。说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跑高速时,雨刮的一些问题会比较明显,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刮不干净;另一个是异响较大。
在高速上,100公里以上时,因为车速很快,所以,就算雨势不大,但反应在前挡风玻璃上的雨水会大很多,只要一小会,可能就2,3秒种就看不清前方路况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雨刮每刮一下但没把雨水刮干净,那视线的影响有很严重了。
至于,为什么雨水会刮不干净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雨刮条用久了,有损伤,有贴不到玻璃的地方,解决方法很简单,用砂纸打一下。(当然,如果已经太久未换,已经老化磨损,那就是要换新的了);
第二,雨刮臂上的弹簧不给力,弹力不足,造成雨刮压合玻璃不够紧。这个有一种办法是再加根弹簧或换个更有力的弹簧。但是这样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雨刮电机会负载变大。这样在慢速档还好,如果在高速档,一秒要刮几下的情况下,可能会损坏电机。所以,有些车的雨刮臂上有导风板,就是当车速越快时,吹在雨刮臂上的压力就越大。而在低速时,风压就比较小。
好了,下面来看第二个问题:异响。
以前时常会听到有人说:我的车雨刮声音可响了。
然后,会有人回答到:哦,我的车用的是无骨的,不怎么响。
然后就得出结论,有骨会有异响,无骨的好。
我的车用的是博士的无骨雨刮,但在某些情况下,一下响的很大声。
这个异响,我观察了一下,一般是出现在雨刮向下刮(回位的过程中)。这个异响有别于正常的雨刮刮水声音,是雨刮刮玻璃的声音。而且是刮的越快越容易出现。冬天好像比较明显,夏天时没什么感觉。高速行车中更明显。
下面来分析一下:
雨刮的动作很简单,向上刮,再向下回位,如些重复。那向上刮和向下回位时的差别有两个:一个是胶条贴合玻璃的角度不同;另一个是向上刮时窗上有水,向下刮时玻璃上的水可能很少,因为刚刮了一下。这两个差别中,第一个,我无法分析角度,这是专业人士研究出来的。第二个,到是很容易想到,向下刮时玻璃“干”了!雨水相当于雨刮和玻璃间的润滑剂,润滑剂没了就容易出响声。
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刮的越快越容易出现,因为如果雨不是足够的大的话,玻璃干的机会比较大。
冬天的气温低,像这次过年回家,高速上的气温低于0度。这样就胶条变的更硬。
高速行车,特别像我的车,车速超过120后,雨刮器刮玻璃的声音就会明显变大不少。这应该,高速行车中,风压使雨刮“更用力的压”玻璃上,加大了异响的产生。
如上所述:产生异响的几个原因,玻璃干,胶条硬,压力大。
所以,要解决或减轻这几个因素的方法就是:结合雨量的大小使用合适的雨刮速度;定期检查雨刮胶条,及时打磨或更改。
举个例子:
我在车速超过120后,异响变的很明显,比较的大声。这时,我把雨刮速度降低一档,异响就基本消失了。当然后果是,没刚才看的清楚了。原来能保证基本都清楚的视线,现在需要过2秒才会清楚一下。
而在高速时,因为速度会把前挡风玻璃的雨量放大很,所以,一般把会将雨刮刮的比较的快。因为会到想的刮慢了怕看不清,刮快点总归了是好的。但是这样就会产生玻璃干的问题,造成异响。
所以,总结一下,雨天行车应该雨量的大小正确地选择雨刮的速度。当然为了安全,适当的降低车速,对异响也是有好处的。
当然,这样说是比较的没有可操作性。
那是否能用YYP的2秒跟车理论。产生一个调节雨刮器比较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不管雨量大小和车速快慢,保持每隔2或3秒能有足夠清晰的视线就可以了。
比如说:雨小时,可以间隔五六秒刮一下,這樣在能看清前方的前提下,又能使玻璃上會有一些雨水,不至于雨刮干刮产生异响。
当然,这也要分具体场合,比如在车量很大的路段,那要刮的快一点,保证视线;如果在很空的高速路段可以间隔长一间。
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其中有错误,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来指正,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