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2012-11-09
新车评网

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零度是一个物理界限,其实对用车来说,零度也是一个分界线。我们和英朗从齐齐哈尔再往北上开始,也进入了气温零下的地带,就有很多不同于之前的用车体会。

到底有多冷?

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天气冷了,英朗车内有温馨的提示】

英朗GT的中控台屏幕和仪表上,有详细的温度计数值,和温馨的文字提醒,在准确地告诉我们十月下旬的黑龙江北部有多冷。不过,更令我们对这边的“冷”有具体印象的,是我们随车带着的红外线测温仪和矿泉水的遭遇。

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这些寒冷地区的晚上会更冷,所以我们投宿的时候,会将随车带的矿泉水尽量都拎到睡觉的房间,否则在车里会被冻成冰块。不过尾厢里还是会有“漏网之鱼”,看看左上图,它们惨遭封印——在车里用暖气烘半天也不能全化成水,想喝水就很不方便了。

我们知道水银温度计在低于-39℃时会因为水银“冻僵”而无法使用,而电子温度仪当然不会有这个问题——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么你就能理解我们的尴尬了。早上出门前我们要做一次温度记录,就从尾厢拿出温度仪,一开机发现温度仪竟无法给出具体温度数值,我们就猜是不是太冰冷所致,试着用手心捂暖它,过了十分钟后温度仪才缓过来,开始正常工作。温度仪的量程能测出很低温度,但它自己本身却不能抵御太寒冷的气候,所以之后我们也会带着它去投宿。

车厢里有多冷?

进入寒冷地带后,离开温暖的被窝还不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而是出发时要钻进冰冷的车厢,手掌手掌、背部、臀部所接触之处都“透心凉”,我们这些南方人才深刻地认识到——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在此时是多么重要。

英朗GT被放在户外停放了一个晚上,那些经常接触的部位到底有多冷,我们在进入寒冷地带后每天都有测量并记录。

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下雪的这天早晨并非是车里最冷的时候】

结果发现,车厢表面温度最低的并不是在下雪那天的早晨,所以不能看表象。最冷的一组数据其实是在阳光下测出来的(早上7点05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车门外拉手的气温比车厢里面高不少。车厢内最冰凉的部位是真皮方向盘,最冷那次超过了零下20度,织物座椅的表面温度略高,这也是我们监测多天的一致规律。另外由于材质不同,接触冰冷织物的主观感受,也比接触冰冷真皮好受不少。总之,有太阳的早晨,在车子热身好出暖风之前,坐进车里反而比外面更冷,这时候也能理解为什么不少美国车配备遥控启动功能(像君越就有),让车子提前热身出门更舒服。

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车厢里够不够暖?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发动机水温升高到90度的时间比在零下1度的哈尔滨用时略长,但因为我们对暖气的渴望,主观上会觉得时间更长。但只要水温上来后,暖气的强度丝毫不减。

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路上常用的两种空调设置模式】

坐在车里长途行车,身上最冷的是脚部,特别是踏入积雪处拍照,穿着厚厚的雪地靴回到车上仍觉得冰凉,所以我们这些“手动控”喜欢让空调全力出热风,并集中向脚部供暖,很快就能暖脚。但时间长了,暖气太强反而有点闷,而且车窗和风挡上容易因为内外温差而起雾,这时候就会用上英朗GT的自动空调模式,温度也无需设定太高(其实相对室外温度怎么都是高温),其余就无需太多操心的了。

其他细节

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前风挡的积雪需要我们手工清理,因为这时候是不能开启雨刮的,万一雨刮在冻住的情况下强行开启,轻则烧断保险丝,重则烧坏雨刮电机,在寒冷的荒原要是发生了这种事情,后果不堪设想。正确的做法是,手工清理积雪后,让发动机至少运转十分钟,等发动机盖表面温度上升之后再开启雨刮。如果还是不放心的话,还可以顺着雨刮运转方向,轻轻用手掰动雨刮,确认没有被冻住,就可以放心开启雨刮了。

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因为我们并没有遇上下大雪暴雪,后风挡的薄雪层可以动用电加热除霜功能清除,几分钟后就看到上面的雪被化开了,英朗的效率还挺高的。

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英朗GT环中国路试【用车】寒冷地带用车体验

寒冷地区很多地方会有偿提供暖库存车过夜,不过我们有心考验英朗GT,一直也没有去尝试这个。但车库是这里的必需品,比如洗车店,再简单的洗车店都会配备车库,天冷时需关起门来洗车,要不无法工作。

邓宣
2012年10月24日

0
推荐内容
#长测 0
#长测 0
#长测 0
#长测 0
#长测 0
#长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