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老法师阿卓:这么改自己的车才算对症下药
我,曾经是一个浸淫改装圈多年的小鲜肉编辑,形形色色改装车看到过无数,从第一代飞度的百花齐放,三菱斯巴鲁的相爱相杀,一直看到EVO绝唱,大众神车在神州大地冉冉升起。曾参与过红顶本田发动机与大众涡轮发动机的撕X,又亲眼见证中国最强EVO的诞生,经历某些品牌的堕落,也目睹好几个中国品牌的崛起。
不过就像以厨师为职业的人,自己未必爱做饭给自己吃。哥这么多年浸淫在改装圈,圈内得道高僧不断让我“吸毒”。坐拥如此丰富的改装资源,又天天耳濡目染,自己的车却素得清新脱俗,出改装店而不改,开着车走访改装店,气场不比快递员强多少。
其实我不是不懂改车,正是因为懂,所以知道自己的需求。虽然很多人玩改装玩的就是有趣、折腾、范儿,但总有一拨人是像我这样,理性得仿佛性冷淡的人,只想用最少的金钱最少的动作,让爱车的使用体验上升一个台阶,达到心中理想的状态。
对我来说,用车的第一需求就是稳定可靠舒适实用的代步车,所以我选择保留绝大部分的原装设定,同时对某些明显影响用车体验的“操作感”进行针对性强化。这里的“操作感”有点虚无缥缈,它不仅仅是提升某项数据,改善某项性能参数,而是人与车之间沟通的质量。对我来说,骐达与我期望值有明显偏差的地方是:行驶路噪大,初段刹车软,转向指向性差,动力不足。
第一件事就是换轮胎。轮胎对行驶噪音的“贡献”不可谓不大,在时速低于80km/h时,很多时候是稳定的第一噪声源。与其大费周章做全车隔音,还不如把噪声源按下去。阿山的杰德就是这么做的,效果立竿见影。我的车也一样,换了一套静音、舒适取向的轮胎之后,整辆车的隔音好像上了半个档次一样。
第二件事我换了高性能刹车片。很多人会问我,我改装一套高性能卡钳和刹车碟,是不是制动性能会更好啊。的确,刹车反应会更敏感,但改了刹车之后,轮胎抓地力才是决定最短刹车距离的那块短板。所以在我的轮胎性能没有做明显提升的情况下,我想改善刹车脚感,让刹车的前段更灵敏,而且刹车力增长更明显,让我开车时更有信心,我会选择更换摩擦系数高一点的刹车片。性价比很高很高,千元左右的消费就足够了。
一般原厂OEM刹车片的摩擦系数在0.4左右,入门级升级刹车片的摩擦系数大约在0.5左右。你想想,刹车分泵同样的咬合力,摩擦系数提升20%,制动力就提升20%,虽然全力制动的距离不能明显缩减,但初段反应会变得更快。
第三件事是加装了一套车身强化套件。这一套车身强化套件的使用感受,其实我自己本身也是很难给出完全肯定的评价的。问题就在于,前两个改装项目,带来的结果只有正面没有负面(当然改装刹车片粉尘量比OEM要更大,但对于三个月洗一次车的我来说,脏是最不成问题的问题),而改装了车身强化套件,却有了舒适性下降的结果,有点违背我的用车需求。
车身强化部件的原理是这样的,以前悬挂塔顶为例,由于前悬挂塔顶的受力是向上、向内的,所以左右塔顶有靠拢的趋势,因此在前轮载荷突变的时候(例如大力刹车、转向),塔顶会有微小的变形,令车身动作不够准。前顶吧就是将左右塔顶“撑”起来,因此在转向和刹车时,塔顶变形更小,指向会变得精准一点。但舒适性也相对应地有所牺牲,因为一辆车的舒适性来源于对震动的吸收,那么除了悬挂系统之外,富有弹性的车身也是可以吸收震动的。塔顶把前半部分的强度增加了,吸收震动的能力相应地降低,所以会觉得没以前舒适,不过你也可以理解为路感更扎实吧。反正人都有自适应能力,习惯了就不会觉得有问题啦。
至于第四点,动力不够强,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发动机就只有1.6排量,英雄气短,1米6的个子,防不住姚明就是防不住,没辙。改装动力嘛,大费周章,而且油耗会随之上扬,这又不符合我省心省钱的初衷,要动力好还省油,除非全套移植丰田混合动力系统(喜欢本田开着日产的人强行安利丰田,迷之复杂的情感),但这说了等于白说,根本实现不了。所以动力这一块,我基本上是能忍就忍,不能忍就大脚油门。
要想开车效率高,可不是只有动力提升一条路。平时多注意行车效率,一样有所帮助。例如绿灯亮起迅速起步,进出收费站时预先降低玻璃并备好卡和钱并尽量快速驶离,节省下来的时间够你咬着一辆锐志不放了(锐志:先被唐秒再被骐达咬,我招谁惹谁了?)。
综上所述,我虽然热爱改装,却在这么多年的从业经验里看透了改装的最终奥义:理性的改装就是要拒绝盲目跟风,不要今天流行这个我也追捧,明天流行那个我就换车;也不要为个性化而个性化,人家公式化改装,我就偏要选个偏门的、难度高的方案;而是要找到自己的需求与原装车之间的距离,并有针对性地将这个差距填平。改装是个坑,但入坑得法,你会感受到改装的乐趣的。
PS:想问我改装了什么品牌型号的,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点名啦,自行看文章配图感受一下,你会找到线索的。
最后,送给各位一段打油诗
嫌吵换个胎,
能刹再开快。
操控有学问,
车肉人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