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向专家“偷师”:路试是怎么做的?
叶欣(下称“叶工)任职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试验认证部,多年来专门负责上海通用新车的路试工作。与他交流,我们的话题主要是:汽车厂商是怎么给产品做路试的?
所谓路试,就是在道路上进行的测试,通常着眼于车辆的耐久性、区域适应性(例如热带、寒带气候中的表现)。路试并不一定是大家想象那种历尽艰辛、长途跋涉的试验,因为汽车厂商会在专业的试车场内进行产品恶劣条件测试,比如说走烂路的耐久性,在专业试车场的搓板路上行驶4万公里,可以等同于真实条件下行驶20~25万公里的耐久强度。
既然有专业试车场可以对产品进行严苛考验,为何还要去道路上去测试呢?叶工举了几个例子,能很好地说明路试的意义。
第一个例子是重庆。叶工对重庆非常熟悉,因为这是他们跑路试必须去的一个地方。重庆有多变的路面、市区内都满布山路、交通经常拥堵、气候又高温高湿……这些条件综合起来,会让发动机和变速箱长期处在低速高负荷工况,是很严峻的考验。
东北的哈尔滨和黑河,是进行冬季寒带测试的地方。除了测试车辆冷启动性能、冰雪路面性能外,路试人员还会模仿当地人洗车——比如冬季用冷水洗车,这样会发现一些平时不可能发现的问题——例如门拉手、后视镜折叠机构容易被冻住。
又例如广州,它夏天炎热又多雨,暴雨后街道经常积水;由于临海,空气中带盐分,腐蚀性高。车辆在这样的环境中,又会暴露出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
除了上面几处,其它“经典”的路试内容还包括:丽江——高海拔地区的动力匹配;西安——全国油品最差的城市;黄山——长时间下山的制动热衰减,等等。
上述种种,都是叶工负责的路试内容的一部分。简单来说,路试就是在真实的道路环境中,从实际用户的角度出发,对尚未投产的产品进行各种体验,发现问题,给产品研发人员提出改进意见。
聊起路试,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路试队伍是怎么工作的?毕竟我们也经常在道路上试驾,也常有长途驾驶的机会。叶工透露了他们路试车队的“组织架构”:一次路试,通常有8-10台车,但车队不建议长,一般是3车一个编组列队行驶。车队在路上行进时会相互照应,原则就是前车要照应后面的车,确保后车不掉队。
路试车每车固定由一名试车员驾驶,从早上7点半工作到下午4、5点。路试驾驶员当然要经过挑选,除了驾驶技术要好,还要细心、有分析力,擅于从消费者的角度发现问题。
正如我们所想象那样,跑路试的很辛苦的工作。有些路试一趟出去要半年,在酷暑或寒冬等极限气候下工作不在话下。每个人每天都有一些规定的任务,例如早上开车前对全车所有功能进行操作,光这一项就要耗时一个小时,即使在零下30-40度的环境下也照样进行。
除了人为记录对车辆的感受外,路试车辆上还会装备车辆信息采集仪器,从车辆的数据到驾驶员的操作都会被全部实时记录,路试人员每天将都会数据下载到硬盘上,这样一旦发现了车辆的任何问题,随时可以模拟和重现问题发生的原因。叶工说,每车每天运行8个小时,记录的数据大概有2GB大,一趟全国道路试验下来,累计的数据可以装满一个3T的硬盘。
除了对车辆本身进行考察,叶工带领的路试团队也承担考察用车环境的任务。例如“采路谱”——用仪器对典型道路中的典型驾驶过程进行全方位记录,日后可用于在实验室内进行重复的台架试验。又例如路试团队中有一个小组,专门研究全国各地驾驶者的习惯、南北驾驶者的差异等,这些都是为了让产品的适应性更强。
由于车厂进行路试的车辆通常都是尚未投产的新车型,所以路试时都会进行外观伪装,以免被认出。尽管如此,叶工说保密功夫也是路试团队的工作重点,他们挑选住宿地点都会考虑到车辆停放时的隐密性,尽量不引起好事者的注意。
的确,“路试”就是这么一个带点神秘,又非常专业的工作。这篇文章应该能让大家对神秘的伪装车背后的事情有个了解。最后披露一下,我们和叶工的对话实际上是两个月前进行的,这次对话勾起了我们的一个大胆的构想。经过一轮准备,这个构想将在最近几天成为现实。具体是什么,请留意新车评网未来数天的发布啦。
PS:长年担当“幕后英雄”的叶工对自己的照片被刊出有些不习惯,所以我们把题图换了,请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