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车型的大小排量,到底买谁更划算?
对于同一车型高低排量,公说要一步到位,买大排量版本,别留遗憾机会给自己;婆却说买小排量版就行,反正车只是用来买菜,选小排量不仅便宜,日后油耗花销也更低。这个问题很像高中数学题,需要分情况来讨论。
情况一:奔驰AMG、宝马M这类性能车
这个不用讨论都知道,跟原版开起来根本就不是同一台车……
情况二:缸数不同的高低排量版本,例如雅阁2.4L和3.0L,金牛座1.5T和2.7T,奥迪A6L 2.0T和3.0T等。
跟情况一类似,用键盘都能算出驾驶上会有迥异差距。引申说一下,选这些车并非动力越多越好。以雅阁3.0L和金牛座2.7T为例,V6发动机使得车头变重,加上整个底盘吃不住如此强的动力,开起来反而更憋屈。加速严重抬头,刹车严重点头,转弯前也要刻意去控制速度。就像看身材,一切讲求协调,单个地方太大有时反而会辣眼睛。对于每款车来说,都有个跟它最match的动力搭配,少了觉得意犹未尽,多了则如同决堤般不受控。
情况三:自吸排量差距较小的车型,例如卡罗拉1.6L和1.8L,天籁2.0L和2.5L,致炫1.3L和1.5L等。
对于这类自吸车,高低排量驾驶差异往往会非常小。以我自己的雅阁为例,2.0L开起来难以察觉比2.4L弱在哪里。开始身边同事不信,后来他们开过我的车后,都表示着实没什么差别。不仅是加速,连整个动力系统的发力特性,2.0L和2.4L也是非常接近。有人会说,本田2.4L发动机有直喷啊,其实直喷更多是为油耗服务。
包括卡罗拉1.6L和1.8L也是类似情况,这个其实是日系车做得挺不聪明的地方,入门排量已经没什么好挑剔,使得消费者买大排量版的诱惑不大。主要是工程师对小排量版本会进行调校上的弥补,点同样油门,节气门开度比大排量版更大,变速箱也让发动机转速放得更高,籍此来掩盖小排量版在动力上的弱势。尽管客观事实如此,身边买自吸大排量版的人还是不少。他们当中部分人其实挺想当然,例如觉得B级车配2.0L一定很肉。哪怕试车发现没差别,也会有预设立场,认为上高速后,或者满载后动力肯定会不济。
不过具体到某些车型,自吸大排量版本也是有可买性。例如天籁2.0L虽然动力够用,但由于同等工作强度下,发动机转速更高,整个行驶静谧性没2.5L好。不是我自卖自夸自己的雅阁,雅阁2.0L跟2.4L实际驾驶感差别不大,我觉得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发动机舱有主动降噪技术。在降噪技术帮助下,2.0L发动机哪怕比2.4L转得更吃力,你也不容易察觉出来。
自吸当中,还有情况比较特殊的昂克赛拉1.5L和2.0L,以A级车标准来看,0.5L的排量差额相当大。不过我没开过昂克赛拉1.5L,因此没法比较两者实际开起来会差多远。再有就是SUV,这类车空气阻力更大,2.0L版本在去到80km/h后,确实会觉得很吃力。例如我开过的RAV4和CX-5的2.0L,开过后都会明确建议身边朋友去买2.5L。
情况四:涡轮增压大小排量,例如迈腾1.8T和2.0T,雪铁龙C5 1.6T和1.8T
不同于自吸高低排量,涡轮车高低排量版本开起来差距一般很大。这个跟涡轮发力特性有关,涡轮发动机能瞬间迸发最大扭矩,动力有多少斤两,它会很直观在你面前展示。反观自吸,动力增长循序渐进。哪怕你真把它的峰值榨取出来,过程也是如温水煮青蛙,感官差距并不强烈。例如说迈腾1.4T、1.8T和2.0T之间,每往上一个规格,你都能得到很可感的收获。
还有就是厂商的调校思路,涡轮车的“大”排量版本,一般会把整个动力反应调得更紧致。例如雪铁龙C5 aircross,1.8T看着跟1.6T差不多,实测数据也没拉开差距,但开起来会觉得1.8T的提升很显著,背后就是调校在作怪,这方面欧系涡轮会比前面提到的日系自吸讨巧。
情况五:涡轮增压同排量高低功率版本,例如高尔夫1.4T高低功,沃尔沃上下通吃的各款2.0T
相信我,高低功的动力表现差距很大。以高尔夫1.4T为例,我会毫不犹豫买高功版。低功版油门反应很慢,油门踩下一半,且稍等片刻才开始加速,高功版就生龙活虎很多。至于沃尔沃的各款2.0T,动力数据都差距巨大,大得用键盘都能推导出结果。这类高低功的车型,毕竟要打消买家的疑虑。很多人怀疑这类车高功版不值,哪怕刻意也要在数值,以及驾驶感上做出明显差异。类似情况还发生在三缸机上,大家对三缸机有诸多疑虑,厂商会下重兵把三缸抖动问题压制住。所以你会发现,早期福特和PSA的三缸机运转都跟四缸别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