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发现车子过坑时后面会发出咕叽咕叽的声音,感觉是避震坏了,于是动了顺便换短弹簧的念头。这邪念一发不可收,于是又想趁势用轮毂法兰增加一下那可怜的后轮距。
第一步,找短弹簧,在爱卡论坛上居然给我收到了一套二手的荷兰马特威的渐进式运动短弹簧,卖家说能降低4cm,窃喜。。。
第二步,找避震,经过三天的研究,发现这车太老了,而且保有量小,大牌的避震和弹簧厂家例如KYB、bilstein等都没有生产过这车用的避震,好不容易找到koni 1120有,电话打过去格时图居然说已经不再代理koni了,晕啊。只能用山寨牌子了,找来找去只有tolodo有老款嘉年华用的短避震,可是等了好久却一直断货。无奈,只能买了一套和原厂一样长度的tolodo避震,据卖家说是专门配合短弹簧的大阻尼避震器,后来却发现不是那样,这是后话。
第三步,增加轮距。这车原厂轮距是前1429mm/后1373mm,前轮还算正常,后轮距简直是微型车的规格。。。要大幅增加轮距只能靠法兰了。4*108,中心孔63.4mm,多么怪异的轴头规格。。。好在某宝加工法兰的工厂都能定做,量来量去,定下来25mm厚度,这样可以把后轮距增加到1423mm。这是一个冒险的数据,因为实际上25mm已经足以让轮胎外沿超出了叶子板的内沿,可我寄希望于轮胎有一定弧度,应该碰不到吧?后来事实证明我想当然了。
第四步,既然是大工程,车子又9岁了,要搞索性彻底点,把下摆臂胶套、方向机外球头、平衡杆球头、避震顶胶、平面轴承、后轮轴承这些关乎操控的东西都换新吧!
换弹簧期间还有个小插曲,渐进式弹簧到底密的一头放在下面还是上面呢?技师说应该在下面,我坚持放在上面,我的理由是密的一头较少发生变形,应该靠近车身,当路面不平时应该让轮胎作动而不是车身作动。于是技师按照我的要求装好了一个后面的,此时我手机上网查了查,两种观点都有,更迷糊了。。。当装另一个时,赫然发现弹簧上有字!仔细一看,密的一头放在下面时字才是正的,于是,只好让技师返工,耽误不少时间。
换好避震才发现,原厂的两支后避震都已经挂了,左边的漏油,右边的不回弹了。之后,顺便把有点渗油的气门室胶垫也换掉,全合成机油清洗能力果然强,之前7年半从没漏过一丝油,自从前年用全合成之后就渗油了。。。
都搞好之后,居然发现排气管锈穿了一个洞,难怪我说最近一直低频声音比较扰人呢。只好再把排气管尾段换掉,又去了500大洋。最后结账人工费480,排气管和气门室胶垫材料费550,一共1030元。
换好弹簧和避震之后空车前轮只有2指后轮只有1指半,比我预想的还要低。。。
这张照片明显可以看到加宽后轮距之后轮胎外沿已经超过叶子板内沿了,事实证明这样是不行的,就在第二天,后排坐上人之后,就给我颜色看了,过坑时轮胎蹭叶子板!
另外,换好弹簧和避震之后,舒适性下降很多,路感硬是硬了,但是细碎的震动不经过滤就传上来,而且还时不时有些多余的弹跳。我估计是因为马特威的渐进式弹簧长度和K系数搭配并不是最合适,短弹簧预压缩行程比原车弹簧少很多,因此初段比原厂弹簧软,后段又突然变硬,配合的避震器阻尼不够大,过大坑时抓不住弹簧,减震效率低了好多。
以为是我没习惯,于是又开了两天,当我确认这不是我要的感觉时,果断去把弹簧换回了原厂的,终于又找回了熟悉的感觉,而且是新车的感觉!
换回原厂弹簧之后,前轮四指后轮5指:),小屁股又撅起来了。。。经过这次折腾,我终于明白底盘的设定很多时候还是要相信原厂工程师的调校,如果有大厂推出的专车专用的避震/弹簧套装或者绞牙固然好,否则的话自己搭配很有可能不如原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