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马7X的一点剧透:貌似又拾起了当年的温度感
在全国人民都还没听过“旅行车”这个词,脑中更加没这个概念的时候,作为海马前身的海南马自达,在合资建立后实现国产的第一款车型就是929 Station Wagon。当然,它在国内还有一个大家都更熟悉的名字:HIPOCA HMC6470。
那才1991年啊!要知道1992年上海大众才推出桑塔纳旅行版!
不过说到这,可能对当年事件有所了解的读者会有意见了:那会儿之所以选929 Station Wagon,更大的原因也不是厂方具有情怀啥的,只是因为马自达直接就把这款车的生产线拿过来作为合作的出资方式,仅此而已。只是即便我们把HIPOCA HMC6470看成一个巧合,随着时间推移,海南马自达后来推出的更多车型,相比起同时期友商们的产品,也的确是会让人感受到更偏向于家庭使用场景的那份温度感的。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普力马,可以说在它之前,国内市场上真就没有像它一样完全倾向家用的MPV产品,而它也因此而获得了相当不错的销量及覆盖度,在很多国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惜事物的发展总是很难一直一帆风顺,后来海南马自达也在发展上遇到了一些问题,有过一段沉沦的岁月。庆幸的是在经历了合资转自主的阵痛后,最终以海马的新身份涅槃。
我们不能简单全盘否定海马重生后所推出的一系列新车,但客观地说,好一段时间里还是缺少具备成为车市明星产品潜质的车型诞生的。直到现在,随着全新MPV车型7X的到来,我们终于又看到了海马回归国内车市主舞台的希望。
而这种希望,源于7X身上所透出的,久违的温度感。
其实我本来是有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更深入地去体验这款车的,奈何事情发展未能尽如人意,航班问题让我错过了体验环节,所以在此我只能给大家分享有限时间内我所感受到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三个点:
绝对空间
这次的活动中我因为上述提到的原因无法按照我们惯常的做法去给大家带来细致的乘坐空间测量数据,但借着接机车辆直接使用了7X的机会,我还是以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坐到第三排——去对车辆乘员空间作了简单的检视。过程中我发现7X不仅仅是能在前两排乘客都无须特意调整座椅位置的前提下保证了第三排仍留有足够空间,更重要的是第三排座位的人机工程是OK的,舒适性没有太大问题。与此同时后备箱的储物空间也不会因为第三排被使用而所剩无几,几位同行媒体的行李仍然是可以放得下的。
其实在隔日的交流会上,海马也放出了相关数据,更直观地展示了7X相比同类产品在这方面的优势。可以说对于真心要为三代同堂二胎大家庭服务的车型而言,每一个座位的舒适性以及满员后仍具备必要储物空间,都是相当重要的指标,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方面做得好的MPV更多却是商务用途为主的产品。可能家用MPV是碍于成本问题必须有所妥协,但若是能像7X这样尽可能不妥协,就更好了。
空间利用
同样是在交流会上,厂方向我们展示了海马7X颇具巧思的空间灵活利用设计。第二三排座椅放倒后可提供从尾门到第一排之间纯平空间不在话下,更让我觉得充满温度感的是第一排座椅也可以向后放倒并与第二排形成两个可接近平躺的位置,供短暂休息之用,可以说这是很好地发挥了MPV自身优势的做法,却并没有被太多厂家考虑。
比较可惜的是目前只能通过介绍得知此功能的存在,至于实际使用中体验是否良好,请继续期待日后的首试内容。
质量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海马7X的设计是联合了该领域巨头宾尼法利纳打造的,在后来我与同事的讨论中,同事给出了以下观点:如果说海马7X的主要市场是更注重往二三四线城市乃至乡镇下沉的话,这种设计上体现出来的档次感是会对销量有非常大帮助的。
对此我表示赞同,但结合实际体验,我会觉得海马7X的档次感来源除设计外,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源于材质与工艺水平都达到了超越海马过去产品的水平之上,让整车不至于“只可远观,近看穿帮”。包括目前大家都越发关注的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也达到了CMTCU认证联盟标准3.5级,考虑到瞄准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用户群体,这也是能增强消费信心的。
除上述亮点外海马7X的更多概况:
海马7X的尺寸为4815/1874/1720mm,轴距2860mm,提供两种动力配备,分别为最大功率121kW的1.5T发动机,以及最大功率143kW的1.6TGDI发动机,均匹配6AT变速箱,与此同时氢能源燃料电池车型也实现了同步开发。新车在机械上的最大亮点为配备了同级较少见的多连杆独立后悬挂,可提升后两排乘客的舒适性体验。目前海马7X仍未正式上市,但给出了13-15万的预售价,正式上市后售价可能根据市场对预售价的反应而有所调整。
写在最后:
说实话,本次的体验实在是相当相当有限,更多信息来源都是靠交流会上厂方的介绍。所以还是那句话吧,若是这些让我留下印象的产品点也勾起了你对海马7X的兴趣,请继续关注我们后续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