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国人用车,什么东西最容易坏?

2016-06-15
新车评网

这是一个ASK YYP里的问题,我觉得展开说比较尽兴。

Q:在中国用车,哪些部分的损耗最大?

这个问题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汽车都有其正常的损耗,需要我们按时进行保养或更换。但是由于国外和国内用车环境的不同,保养的要求和标准也有很多不同。典型例子就是欧、美大部分车的换机油间隔里程都在2、3万公里,而国内很多车要求5000公里一换。不能说国内的厂商光为了赚钱,很多车在国内使用超过5000公里后,机油的性能确实衰减明显。这就是用车环境影响车辆性能(损耗)的直接例子。

所谓用车环境,包括路面质量、空气质量、气候条件,以及驾驶方式和习惯。下面我想到的这些,就是因为上述各种要素,造成在国内用车环境里比国外更早性能衰退的部件:

一、减震器。

国人用车,什么东西最容易坏?

国内大部分车在减震器寿命是在5-10万公里之间。其实大部分5万公里以上的车,减震器性能就开始衰减了,行车品质会下降,只是绝大多数人不到减震器漏油、异响,并不会去更换它。造成减震器寿命短的原因,除了烂路,还有减速带!后者实在是中国特色,国外真的没有那么频繁出现、而且还那么损车的减速带。我就采访过某厂家的国外工程师,说中国版车型都要专门为应对减速带而调节减震器。

缩短减震器寿命的还有一个杀手:超载。往往严重超载一次就会对减震器造成无法复原的性能损害。

二、轮胎。

国人用车,什么东西最容易坏?

国内用车环境,轮胎所承受的“劫难”肯定远远高于国外。最典型就是扎钉。虽然国外也有机会扎钉,但往往是一些自然界异物,而在国内的公路上,你能实实在在地“收割”到钢钉、螺丝钉甚至刀片这些完全没理由出现在路面上的东西。

鼓包也是轮胎的常见“死因”,罪魁祸首是路面上突然出现的大坑或者超大的接缝,那毫无疑问是路政部门的错。在先进国家的路面上绝不会出现这种状况,比如说在德国的无限速高速公路上开车,虽然路面也看得出有些年份,但你完全不用担心会突然出现大坑大缝,所以开得很放心。

至于轮胎蹭马路牙导致的胎壁开裂,是由驾驶者技术不佳或习惯不好造成的。在国外也有这样的马大哈驾驶者,不过国外的马路牙普遍没国内高,城市路边骑上马路牙,通常也对轮胎构成不了大的伤害。

三、车漆。

国人用车,什么东西最容易坏?

相比欧美先进国家,国内的空气污染度高,路面风尘滚滚,所以车漆受到的煎熬程度比较高。也由于国内的车容易脏,爱干净的车主洗车的次数远高于国外,虽然脏了洗比不洗好,但洗车次数多,其实也会加快车漆的老化。

四、各类滤芯。

这个很容易理解。滤芯就是车的防护罩,国内空气不好、油品不好,要过滤的东西自然多。国外的机油滤芯可以2、3万公里一换,空调滤芯可以3、5万公里才换。但国内视乎你的用车环境,有些地方空调滤芯1万公里一换都不过分。

五、双离合变速箱。

国人用车,什么东西最容易坏?

双离合变速箱是欧洲厂商主导的技术发明,双离合在欧洲本土应用没什么问题,但多家供应商的双离合,在中国却遭遇了可靠性问题。为什么双离合在中国路况容易坏?最主要原因就是,在中国的驾驶环境里,“走走停停”和“低速蠕行”这两种状态的发生时长要远远高于欧美。

欧洲城市虽然也有很多交通灯,大城市也堵车严重,但在那里开过车就知道,人家没有加塞,行驶和停车都是比较果断的,过一个交通灯,可能就停两次,每次停定30秒;而国内同样过一个路口,行驶方式是走走停停5、6次,再低速蠕动7、8次,期间控制车辆低速行驶,必须靠离合器反复接合甚至半联动,于是磨损程度和工作状况就要严苛很多。

六、座椅。

为什么国内的车座椅会比国外老化快?主要原因是超载。别小看超载对座椅的损害,尤其是异常的承重(比如成年人脱了鞋踩在坐垫上),坐垫一旦塌陷了是很难复原的。

七、远光灯

国人用车,什么东西最容易坏?

长时间开远光灯很可恶,但这并不会增加远光灯的损耗。真正缩减寿命的是一个劲地闪动远光灯。一些人超车、会车时习惯性频繁地闪远光,虽然起到警示作用,但闪动过频会导致大灯灯泡容易烧。其实闪两下远光,动作不用太急,一样能起到警示前车的作用。

最后提一个相反的问题:说了那么多高损耗部件,那么在中国用车,有什么部件是损耗特别小的呢?

我想来想去只有一个:转向灯(包括转向灯泡和转向灯拨杆)。原因很简单,很多中国人开车变道都不打转向灯呀。

国人用车,什么东西最容易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