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阶级差异” 所谓品牌熟悉感的由来

2014-03-25
钟永坚

记得在还没有进入车评工作的时候,即使是开朋友的小车,自己也会有点蹑手蹑脚,一方面车不是自己的,所以得特别小心;另一方面,自己也对车型特性的不熟悉。至于驾驶高级别的车型,更是无从谈起了。

缩小“阶级差异” 所谓品牌熟悉感的由来

自打工作后,试车的品种日渐丰富,自己对车辆的适应能力自然有了很大的提升。有人会认为,那是因为驾龄长了,经验丰富了,驾车上手更快自然不足为奇。肯定有这部分的因素存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同品牌间的车型试多了,同一品牌不同级别车型很容易找到熟悉感。如何理解这句话?其实很简单。

到目前为止,我试的车型还未达到数不胜数的地步,但基本每个品牌的车型都试驾过,而当再次试驾同品牌不同级别车型的时候,熟悉感依旧存在。那是因为现今同一品牌下,即使是不同档次的车型,遵循更为统一的品牌造车理念。这种沿袭不单只是内饰、外观的设计,还包括驾驶特性。

缩小“阶级差异” 所谓品牌熟悉感的由来

就如同我们编辑部经常调侃说,如果在那一个级别的车型当中,你在纠结买什么车的话,不用多想,买丰田车准不会后悔。丰田车比较均衡的设计理念从头贯穿到尾,内饰设计谈不上用料多好,但就是人机工程学恰到好处。底盘质感算不上高级,可日常使用却均衡。所以每次开上丰田车,基本很快就能够找到驾驶节奏。再如法国车滤震能力出色、尾巴好动;沃尔沃碾过坑洼的表现,犹如车身沉实压过地面一样;现代/起亚车型的转向具有“玩具感”,这个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也成为其转向特色;新一代别克车型的腰线都比较高,看起来很酷,可是驾驶视野就受到影响。当然我也仅仅是列举了其中一些品牌的车型共性,特别是在平台化概念如此流行的今天,内饰、外观设计自不用说,甚至很多零部件都共用,所以一个品牌的特性贯穿整个车系也更加容易实现。

那是否这么说,试过一个品牌的车型之后,同一品牌下不同的车型就能估摸个八九不离十?那倒未必。即使是同一平台化产品,也必然因为车型定位的差异,或者说根据市场调研,一些设计、调校最终也会有所改变。即便保留一些品牌的特性,定位更高级别的车型在驾驶品质上也必然表现更优,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在竞争对手面前是怎样的水准,这可不是凭空想象就能得来的。

其实跟大家分享这篇文章的用意是,如果大家喜欢研究车的,大可尝试一下往这个方向走,说不定届时你对每个品牌的车型的一些共同特点都一清二楚。

0
推荐内容
#编辑室同仁 61
#编辑室同仁 75
#编辑室同仁 0
#编辑室同仁 0
#编辑室同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