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卖15万,小鹏P5会不会是最可能收割市场的车型?

2021-04-25
XCP范烨熠

作为广州媒体,每次参加上海等外地车展普遍都是两天的工作行程,但对于我来说这届上海车展并不相同,从15日早晨抵达上海到20日深夜回到广州,满打满算6天的时间让我对上海车展有更多的理解。在探馆的时候入口处的“拥抱变化”,预示着今年上海车展的风向有所不同。

观点

据官方统计,在上海车展首日有138场发布会,其中有7成和新能源相关。很明显,这届的车展用新能源车展来概括可能更合适些。在实际逛展的时候能发现,无论是新势力车企还是传统车企,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新能源车型放在展台的C位,例如奔驰的EQ系列、奥迪的e-tron矩阵,以及丰田的bZ4X概念车等。至于重磅燃油车,这一次恐怕全新汉兰达也好,换代奇骏也好,都与顶流失之交臂。

不管外界市场是什么态度,但车企这边真的不遗余力在押宝新能源,或者更准确点说是抢占新能源市场先抢。作为必须实时接收新变化的汽车媒体人,在看到本届车展上如此众多有强势产品力的新能源车型之后,我实际去看了车,再结合购买需求,结果发现了个尴尬的问题。

观点

那就是15万左右预算,选一台家用车的话,竟然找不到合适的现象级新能源车型。这在燃油车市场是绝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毕竟这个细分市场是众多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对于消费者来说紧凑级燃油车不是没得选,而是多到不知道怎么选。

反观新能源这边,15万左右的车型本身就很少,其中还不乏很多油改电车型,至于想寻得一款具备续航满足平均水准、具有自动驾驶能力、三电管理有技术性的车型,可以很明确的说,目前市场里还没有出现。缺少入手门槛不高、实用性能兼顾,同时产品力又成熟的木桶车型,是消费者和车企在网络上调子唱不到一块去的重要原因。

观点

新能源车型从逐渐规模化出现在市场上开始,消费者已经跨过了对其质疑甚至是抵制的阶段,到如今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不少大家认可的车型,例如特斯拉(当然其最近的刹车门影响很大,但整体品牌和产品信任度还是很强,这点从特斯拉车主群体的反应可以知道)、蔚来、大众ID系等,甚至在后市场二手车保值率方面,某些头部新能源车型也开始形成稳定价值体系,保值率还不错。

观点

但是你发现没有,这些车型全都不便宜。有经济能力的消费群体购买后释放出产品体验不错的口碑,但那些占得更大体量的,不能轻松去购买这些车型的消费者,却难以体验到这些产品力很强的新能源车型,能让他们较为轻松选择的,只有那些所剩无几,但又不完善的车型。

不要说穷是原罪,在成熟市场内大部分人都难以负担的消费状态下,本身就说明了其成本售价的不合理性。定价高的新能源车型可以用服务和溢价来覆盖成本问题,而退潮后回归到产品本身的售价区间,例如紧凑型车型的区间,如何平衡成本,做出有性价比的纯电车型就难了。

观点

如果你细心的话会发现,无论是新势力车企还是传统车企,他们首先推出的便是价格定位较高的纯电SUV车型,因为这类车型不仅可以覆盖成本的问题,还能解决电池对车体影响的机械布局问题,简单点说,造高价纯电SUV是最简单、最容易收获效益的路径。

观点

在这里可以分享下纯电车型的具体成本概念,以去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老师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年会论坛上透露的消息来看,三元锂电池的度电成本普通车企需要1200元,就算特斯拉这样的车企也需要1000元左右(现在还在下降过程中)。

观点

而通常情况下,一台售价15万的燃油车其BOM成本大概会控制在车价70%左右,也就是10.5万左右。而同样售价的新能源纯电车型,以携带50度的三元锂电池为基础的话,那么Pack成本就会去到5-6万,占到整个BOM成本的47.6%-57.1%。作为参考,燃油车动力总成成本普遍会占到整体BOM成本的25%左右,如此对比就知道电池对新能源车型的成本影响有多大了。

观点

除此之外,新能源车型还有自动驾驶的“额外”成本需要,例如最近热门的高成本激光雷达,以及此前各种自动驾驶的传感器等等,成本自然是“雪上加霜”。那这么看的话,是不是市场上就永远不会出现那些性价比高的亲民木桶新能源车型呢?

观点

非也,先不论油改电车型以其他生产优势平摊成本能够达到这样的价格区间,就以正儿八经的新能源车型来说,目前电池成本还在处于下降的过程当中,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因为其原材料的价格低廉,以及现在制作封装技术不断提高密度的情况下,很快就能降低电池的成本。

而三元锂电池那边虽然原材料贵是事实,但在需求量不断铺大的过程当中,其成本也在不断的被均摊。据行业推测,最终三元锂电池的度电成本将会稳定在500-600元之间。如此计算的话,那么Pack成本最终会降到整车BOM占比26%左右,和燃油车持平。

观点

最终目标是可行的,但目前还没到那个阶段,因此谁能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到达这个节点,那么它就能以性价比和产品力均佳的木桶车型,深刻地让消费者对其产生高度认可,获取信任。对了,这种信任非蔚来那些高端车主的多维度信任,例如服务、品牌溢价等,而是实打实的产品实力信任,门槛还是非常高的。

观点

搜刮下市场上的新能源品牌和车型,发现具备这样实力的有这几家,比亚迪,其刀片电池对成本控制非常有优势;大众,全球铺开加以此前品牌口碑,ID.3或许会有惊喜;小鹏,品牌定位于普通消费者,加以新势力的标签,P5若能压低售价,形成收割局面不是不可能。

还有谁呢?评论区来聊聊~

0
推荐内容
#编辑室同仁 24
#编辑室同仁 38
#编辑室同仁 11
#编辑室同仁 25
#编辑室同仁 33
#编辑室同仁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