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合资品牌现状:哪怕用了曹清华,好日子也回不来了

2018-05-06
XCP彭煜曦

北京车展媒体日过去没多久,就爆出来了今年内将会有一家合资品牌关张的消息,虽是情理之中,但来得这么突然不得不说还是有点意料之外。

而更可怕的是,看到这个消息后,汽车圈里竟然就玩起了“无奖竞猜”,好几个近年业绩一般的合资品牌都被有理有据地提起了,可见在车市井喷结束+自主品牌崛起的双重夹击下,当下所谓的“后进”合资品牌承受着多大的压力。这情况就好像当一家公司宣布要裁员但名单尚未放出时,如果大家都能就谁会被炒达成一致,那么问题毫无疑问是出在被炒的个人身上的;而如果职员当中竟然还出现了人人自危的群体性恐慌,那恐怕问题就是出在公司经营状况上面了;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可能并非一次性事件——正如古人所讲,覆巢之下无完卵嘛。

不过这竞猜游戏可没持续太久,随着长安铃木一份态度暧昧的公告被发出,这家本身就是“大热门”的车企就几乎等于是自己承认传闻了。特别是公告中“长安铃木的母公司长安汽车、铃木汽车均为有实力、负责任的企业,双方一直就长安铃木未来的发展进行积极讨论。长安铃木在任何时候都将依法合规的对消费者负责、对相关方负责”的遣词,真的会让人联想到夫妻离婚时对孩子谈话中经常会许下的“我们依然爱你”等承诺。

后进合资品牌现状:哪怕用了曹清华,好日子也回不来了

至于孩子是谁,当然就是长安铃木的车主啦,要是长安铃木的合资真的走到了尽头,他们绝对会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不过考虑到铃木和长安两家公司都依然健在,所以可以预料他们受到的影响也会是比较有限的,质保和维修理论上会由两家企业中的一家接手,甚至两家同时承担的可能性也不低。只是到时候靠进口铃木还能养起多少展厅呢?车主们或许可以祈求下接手的会是长安……

后进合资品牌现状:哪怕用了曹清华,好日子也回不来了

这一刻,回想起北京车展上,我和同事还拿其展台冷清的尴尬来搞了个趣味小视频,心中的感受也从当时纯粹觉得好玩,变得带有一丝愧疚——毕竟考虑到决定都已经作出了,还花钱来参展图个“好来好去”的彩头,要不是消息爆出在展后还有“不知者不罪”做借口,否则还真会觉得自己有点不够意思。

其实抛开一切情感,长安铃木的兴起与衰落本身就是一个很能说明这些年中国汽车市场、甚至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案例。

我们可以想想,铃木这家车企,其产品的核心卖点是什么?不外乎就是在达成好开、易养、耐用、稳定这些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撇除附加价值(装备/尺寸/空间/动力等方面都力求做到刚好够用的状态)的方式来压低成本,以满足最基层用户的最基础需求嘛。不然大家以为它在母国日本市场“K-Car之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后进合资品牌现状:哪怕用了曹清华,好日子也回不来了

这种产品思路在前些年的中国车市是非常吃香的,毕竟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市场上很多消费者的购买力都有限,但他们对汽车的需求却相当刚性,这时像奥拓、雨燕等车型的出现就是正中需求的。

然而在近几年情况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一大片的自主品牌都开始崛起了,不仅仅是能提供空间、配置、动力等方面都优于合资品牌同一价位的产品,经过好一段时间的运营以及市场本身逐渐走向成熟后,很多一线自主厂家甚至连品牌力方面都已经大有超越部分二三线合资品牌。以前来说,如果我手上资金就这么多,那么唯一合理的选择大概就只有像铃木这样专攻基础需求的合资品牌,但现在我作为消费者,哪怕手上资金也还是那么多,一大堆空间/动力/配置都好得多的自主品牌出品等着我去选,甚至连开国产车掉份儿的顾虑都没有了,那大概只有品牌死忠粉才会继续买前者吧?而对于这极少数的狂热分子,一来是特意建厂国产不符合成本效益,二来哪怕进口税费相对高一些他们也会买单的吧?那么合资公司还有存在必要吗?

后进合资品牌现状:哪怕用了曹清华,好日子也回不来了

不过需要在文章的末尾申明一下,铃木品牌在中国因为定位问题导致份额收缩,继而引发了当下长安铃木合资公司会被撤销的猜想(对的,还没确认呢,可不要变成造谣帖了),并不意味着铃木品牌的衰落。实际上铃木在全球市场的发展还是挺OK的,毕竟不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跟中国一样有自己的汽车工业体系的,例如在东南亚和南美,刚才被提到的铃木产品的特性,就为它赢得了非常大的份额和前景。

后进合资品牌现状:哪怕用了曹清华,好日子也回不来了

最后管中窥豹预料一下未来发展:

  1. 虽然目前还没坐实,但也基本能确认就是长安铃木来做合资品牌关张大吉的先行者了。

  2. 不管最后第一家是不是长安铃木,但它绝对不会是最后一家,基本上每个比较有个性或者说有特点的合资品牌,都有危险。

  3. 合资公司关张不意味着品牌全面退市,毕竟整车进口关税不是说了要大幅下降吗?未来或许非豪华品牌进口车会变得更加主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