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自我修养:试驾车车况参差不齐,我们是怎么破的

2017-03-20
XCP陈志豪

这年头做个试车媒体也不容易,之前6D刚吐槽完媒体试驾车资源的难题,趁着这波负能量我也来吐槽吐槽那些关于试驾车的车况。

同一辆车为什么在不同媒体,甚至不同车评编辑之间得到的答复会大相径庭呢?外行人大多数都会归咎于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审美品位所导致的。但我更加坚信,这会是车况所导致的。不信?我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吧。

里程数多的,车况都容易大幅衰退

这种情况是影响我们测评判断最常见的一种状态。如果是厂家的媒体试驾车,往往就只有那几批,来来去去都是在蹂躏那几辆。不断地急加速,急刹车,紧急变线,甚至为了试过底盘舒适性和滤震动作,高速过坑压井盖也是在所不惜。为了试过个所以然来,怎么毁车怎么来,反正不是自己的车。试完顶多就是收拾干净车上的杂物,没有发生剐蹭碰撞的话,表面干干净净地还给公关公司就好了。留下一堆隐疾也不会追究是哪个媒体试(cao)坏的。这也是为什么媒体都想抢的首批试驾的机会,除了能抢到时效性外,同时也能保障车况的良好。

对面试驾车车况参差不齐,我们是怎么破的

感受最深的一次就是奔驰的GLC。那会我是辅助裘老师一起去为大车评拍摄图片,一路上开着觉得这车哪哪都蛮好的,就是颠簸过坎时滤震有些违和的生硬感,同时内饰也会伴随一声“咯吱”的异响。回去问了几位试过的同事,得出的差不多的结论后便也不以为然,至于之好一段之间别人问着这车是否值得买时,我的答复都是底盘会稍欠高级感。

对面试驾车车况参差不齐,我们是怎么破的

直至上周,阿棠又借了一辆GLC Couple回来拍单车视频时,我去帮忙开工作车追拍才愕然发现,咦!这车底盘怎么滤震这么好,韧中带软,支撑又很到位,与之前的国产GLC判若两车。难道是进口和国产的差异吗?最后追问阿棠才得知,上次我们借回来的那辆GLC曾被奔驰拉去支援甘肃的试驾活动,导致滤震出现断崖式的衰退。这无形中扼杀了几单GLC的订单。

回想一下,这种把底盘开出衰退的其实并不罕见。我自己就“亲手”撸散了一辆。

那次是一个路试的策划,为了印证雷凌双擎这套黑科技的动力系统对于中国油品的适应性的大路试。车是一辆刚做完首保,里程数刚到3000的准新试驾车,在我们手上经过了碎石路,盘山路,泥路,公路甚至不是路的路。最终历经11天走了4300km,回到广州后亲自开回去归还时,过同样的减速带时悬挂都仿佛拉不住车轮的跳动,只要一过颠簸路段底盘就哐啷哐啷作响。愧疚之余,顺便为下一家试驾的媒体心疼三秒钟。

轮胎也是影响动态表现的一大元凶

一个车多快多牛还不是靠着四条轮胎着地跑起来,所以这四条家伙的一点一滴不妥都会直接影响到整辆车的动态表现。之前有一次试一辆刚提回来的迈锐宝XL就被坑过。刚开始第一批同事下楼去开的时候,回来一直在指责吐槽这辆车底盘很挑路,路面平坦的话行驶品质还能接受,一遇到坑洼就生硬廉价到不行。结果回来第二手同事随手一调行车电脑,2.8bar的胎压,嗯,扎心了老铁。上一批同事因自己的粗心导致浪费了半个钟,车白试了。

对面试驾车车况参差不齐,我们是怎么破的

你要是以为“只是胎压过高那还好解决,放点气再开一趟就得了”,此言差矣。之前我们手上的别克新GL8,就是因为放胎压时戳的方式不对,导致这系统彻底失效。所以如果是更高级别(gui)的车要放气,只能出动车评人娇嫩的手指甲了。这年头电子系统多了,连放个胎压都成技术活了。

对面试驾车车况参差不齐,我们是怎么破的

更可怕的还是轮胎本身出状况,还记得阿山的奥迪R8视频说“轮胎早已磨损到深入骨髓”吗?鬼知道那些车都经历了些什么。R8被磨到不适合激烈驾驶;RS6的胎纹都已经像巧克力一样随时可以掰一块下来吃;M2后轮直接磨出钢丝。这些比较显而易见的都还好说,我们能提前做个预案。

对面试驾车车况参差不齐,我们是怎么破的

还有一些是试驾车辆刚从冰雪试驾活动中被运回来内陆,但轮胎还依然是雪地胎都很常见。最过分的是上次F-PACE,三个轮子都还是倍耐力的P-ZERO,唯独一个出过状况的右后轮被单独换成了一个玛吉斯的湿地胎。若是试车前没搞清楚状况,一个急左弯屁股马上就出去了。还有几次是两个前轮轮胎的inside字样放在外面的,想想才刚做完一组性能测试,想想都后怕。

试车过程中这些细节的不到位,轻则导致测评评价不准,重则会造成事故。

所以比起上述情况,那些中控多媒体死机,烟灰缸盖脱落这种细节我们已经见惯不怪了。以至于现在每次借车试车前查清楚规格配置,接到车一上手就要像福尔摩斯一样,绕车一圈望闻问切。甚至随身配备个胎压监测计也是必须的。而面对那些底盘滤震不太得体的车辆,我都会下意识地看看仪表盘上的总里程表。像上次的玛莎拉蒂Levante那些总里程数将近1万3,导致最终对底盘滤震表现以及内饰异响表现的结论都不敢吐槽得太狠太绝对。

对面试驾车车况参差不齐,我们是怎么破的

不过比起这些,还有一个更加关乎我们消费者利益的,就是买二手车的时候,那些明告诉你是试驾车的,无论是经销商试驾车还是厂家试驾车都要慎选啊。不然怎么可能年份新公里数少,会比市场上的个人车无端端便宜上一大截呢。

0
推荐内容
#编辑室同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