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前言】9月24日多伦多:旅程的开始
也许是命中注定四海为家的人,上大学开始就离家千里,工作后更是常年漂流异国他乡,迄今已在欧亚和北美两片大陆上辗转四年。虽然好男儿志在天下,但毕竟是“父母在不远游”,就算逢年过节时的孤独寂寞可以自我派遣,但爸妈毕竟已过天命之年,无法承欢膝下、多多照顾,应该是每一个浪迹天涯的独生子女心中的遗憾。
常驻土耳其的两年,适逢叙利亚和土耳其局势不稳,中国驻土使领馆左一个“谨慎前往土耳其”右一个“暂勿前往土耳其”,人心惶惶,不敢带父母游玩。便只有沃尔沃V40陪我看过黑海和东地中海的万丈碧水,吹过安纳托利亚高原的金风,踏过卡帕多奇亚千奇百怪的古火山地貌,在熹微的晨光中一同等待热气球群缓缓飞起。一直到去年底调任来到加拿大,座驾从两厢掀背小钢炮换成四驱高脚旅行车,掌中方向盘不再是旧款沃尔沃的五大三粗,后排空间不必挖空心思即够宽大充裕——九个月前,当我在多伦多纷飞的大雪里收下傲虎的钥匙时,就注定了要在加拿大最好的季节里,驾驭它、带着父母,去看从未欣赏过的风景。
二月起就催着爹妈赶紧办签证,结果老头老太太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准备材料补办护照,六月才递签,七月下旬才拿到结果。好在中加十年签证政策从前年开始执行,旅游探亲都给十年多次,反倒还胜过我这区区两年的工作许可。于是赶紧买票:9月底适逢北美地区开学季,北京飞加拿大的航班简直不要太拥挤!那也没有办法,硬着头皮,重庆北京多伦多双人往返一万五搞定,然后一口气订下了除了尼亚加拉瀑布城之外所有的酒店(原因到时揭晓!)。接下来一切顺利:月初回国休假,在家两周大胖三斤,一直吃到24号清晨踏上飞北京的班机(重庆机场新修的T3里竟然卖超好吃的麻辣小面和馄饨诶!)才告一段落。从北京到多伦多的航段,纵然海航787-9宣称自己空间、气压、湿度、噪音都是同类型客机中的翘楚,但一万一千公里的飞行实在让人疲惫。过海关取行李坐地铁回家,匆匆洗漱后三个人都沉沉睡去,此时是多伦多时间9月24号傍晚。而同一时刻、十二小时时差之外的北京,已经是25号清晨。
——引子
——————————————————
题外话:其实行程结束回家的那天就想好好写一写,但是父母在加拿大整待了一个月,是工作四年以来我们相聚最长的一段时间。加上这一趟下来对傲虎有了更多的感受和体会,一时不知道怎么说、从何说;加上虽然带了相机,但沿途大部分风景都因为我在开车而错过……多种原因,迟迟不能动笔。上周末父母回国,终于抽出时间简单整理了一下照片和思路,希望10月结束之前,能够完成这篇小小的游记。
此次自驾游以多伦多为中心,先东北后西南,算是画了一个8字。由于谷歌地图最多只能添加九个目的地,所以只能标明主要的城镇,无法计算景点路程。这一趟的实际里程约为3600公里,父母试驾了约200公里,其余均由我驾驶。
多伦多市中心天际线一览。加拿大国家电视塔(CN TOWER)是多伦多最有名的地标性建筑。
【DAY2】9月25日金斯敦:千岛之城
一夜好梦。25日早九点洗漱停当穿戴完备,从行李里挑了一个拉杆箱两个背包,装上三个人十天的衣物设备洗漱用具,跳上傲虎就出发前往第一个目的地:位于安大略湖最东端的金斯敦市。
金斯敦(Kingston),扼守着安大略湖尽头、圣劳伦斯河的起始处,曾经在首都之争中败给了渥太华,如今是一座平静、安详、美丽如画的小城。加拿大著名高等学府女王大学就坐落于此。Thousand Islands千岛群岛则是这里最负盛名的景点,多达1800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喇叭形的圣劳伦斯河源头处,其中最大岛面积可达100平方公里,而小的可能只是一块即使涨水季节也始终有2平米露出水面的礁石。参加千岛游,一共有三个乘船点可选:金斯敦市区岸上设施配套最齐全,Gananoque自驾和餐饮都很方便,但只有最东面的Ivy Lea最靠近美国,也最能领略千岛湖区秀丽宜人的风光。游船有1小时和3小时两种路线,考虑到下午还要赶路去蒙特利尔,我们选择了从Ivy Lea上船的1小时游览,这条路线用时不长,但从美加国际大桥下通过,还能欣赏到美国一侧的景色。
坐船参观千岛,映入眼帘的除了清澈碧绿的湖水,就是大小岛屿上各式各样的别墅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风景区,千岛地区的每一个岛都可以私人购买(全岛或是一部分)。因此,相当一部分北美富豪看上了此地平静通透的水质和葱郁繁茂的植被,在此修建了房屋度夏。有的小岛不足一百平方,只有一栋板材小楼和非常简易的浮码头;对比之下,石油大亨克莱斯勒竟然在美国侧的一座大岛上修了栋实打实的西式城堡,土豪程度即使在富人遍地的千岛湖区也算得上无以复加!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种一二百平方的岛,建有整洁美观的两层小洋楼,楼前一片修剪得精致可爱的小花园,旁边几步石阶就通向安装有卷帘门的封闭式船坞:如果不看门下的湖水,那船坞长得跟车库简直就一模一样!航行途中,不时有人驾着摩托艇或小游艇从船坞里驶出,有人游泳和钓鱼,还有人站在桨板上慢慢划,几乎不会点破那平静无波的水面……这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无比羡慕和嫉妒。
千岛游完,匆匆吃过一顿麦当劳,我们就沿着401高速继续开往东北,向蒙特利尔飞驰。然而那一泓湖水青嫩细腻如碧玉般的印象,却还深深印刻在脑海中,迟迟不肯散去。
——
关于傲虎:多伦多到Ivy Lea全程300公里,我一点儿没客气,上路就打开自适应巡航,让老头老太太一来就体验了一把Eye Sight的威力。鹰眼系统也着实其名不虚,全程跟车加减速都表现出老司机一般的淡定;傲虎宽大到可怕的后备箱也毫无压力地放下了我们匆匆出发而来不及好好归置的行李。我妈常年开一台标致508(还是2.0版本的!),因此非常欣赏傲虎轻盈迅捷的油门反应,也认为傲虎有相当高的舒适性。我爸常年开别人的奥迪别人的宝马别人的雷克萨斯,曾经也是一个德吹,最认可这套动力系统的发力线性度和不算爆发但源源不断的发力特征,以及傲虎的乘坐舒适性。
既然两位的第一印象都是舒适感佳,那么这里就着重谈一下傲虎的舒适性。首先是底盘:都说傲虎硬,对比508的话,那么傲虎确实更硬。它的滤震也称得上一流,只是缺乏标致底盘那种神奇的“猫足”特性,或者说流着拉力赛血液的斯巴鲁就是那么犟,明明悬挂已经把颠簸都吸收干净了,但最后那一丁点无论如何都要反应到车身动态上才可以完事似的。作为驾驶员我对此毫无抱怨:韧而硬的底盘是良好操控的重要基础。但即使是北美坑洼密布碎石满地的免费高速路况,也丝毫没影响我妈全程在后排陷入平静深沉的睡眠。了解之后,发现斯巴鲁有一个“dynamic chassis control concept”,所谓的动态底盘控制理念,研究如何在保证运动的同时加强舒适度。具体到产品层面,我认为就是傲虎这副操控表现和滤震特性都做得非常好的底盘,真的是下足了料、实际表现出来令人安心的厚实感,而不是某些德系车刻意做出来的臀部体验。
其他方面,车厢的气密性足够,虽然在120km/h之后路噪和风噪都有明显增加,但音色比较均匀,不明显影响到驾乘感受。开扬、通透的车内视野也有助于舒适度的提高,虽然没有全景天窗加持,但每一扇玻璃都相当宽大,坐在后排并不感到气闷。充足的前后坐垫长度和厚度(特别是对比冠道)、人机设计得体的座椅造型同样是重要加分项,流畅有力的传动系统也保证了成员舒适度的增加。最后就是做工和用料,虽然设计上不够科技优雅,但斯巴鲁踏踏实实的做工在我爹那里对比宝马赢得一分!自从有了丰田光环加持,这一代傲虎对于细节的打造确实是此前的斯巴鲁所不能企及。用料也是相当细腻高档,真皮座椅没有nappa和NuLuxe加持,但手感依旧一流,用我爹的话说就是“也就比雷克萨斯摸起来差点儿意思”。但是他摸的雷克萨斯开来开去都是新旧款ES,而从我个人经验来看,如果雷车不拿出GS的话,那么从CT到RX,全系的行驶质感恐怕都很难达到傲虎操控+舒适兼备的底盘效果,又何况是纯粹舒适不讲求操控的ES呢?“高速开起来晃晃悠悠像晕船”是老头对ES的一锤定音。从这一点看,ES的舒适性在底盘就已经输了:如果你对于舒适的定义和我一样,是讲究“柔软不如柔韧好”的话。
—未完待续—
远处那些小岛别墅啊,赐我一栋吧,一栋够了!!!船我自己想办法买!!!
船尾的浪花,水质好到螺旋桨搅过都无法形成相对持久的泡沫
应老爹要求,让他试了一把傲虎
我妈说:“来了加拿大一个月,最大的印象就是一抬头就有飞机!”天气好,空气透明度高,就随时能看到横七竖八的航迹云。
401高速多伦多段。401高速西起温莎、接美国底特律,东达蒙特利尔、接魁北克城,号称北美第一繁忙高速,车流昼夜不息。图为出发当日,在双向十二车道上堵成狗的进城长龙。
【DAY3-4】9月26-27日蒙特利尔:协和之城
沿401高速一路向东北,脱离安大略省旷阔坦荡的一马平川后,就进入魁北克省曲折起伏的绵延丘陵。蒙特利尔——这座山水相接、英法杂糅、自然与文化、古典与现代、艺术与工业的城市,扼守在宽且深缓的圣劳伦斯河与渥太华河交汇处,渥太华河蜿蜒至此汇入圣劳伦斯河,水流切割出一座形状有些像回旋镖的大岛,蒙特利尔城区就坐落在岛上。从多伦多、汉密尔顿、底特律乃至芝加哥前来的货品自此沿河而下,就能穿越大西洋的风浪,直抵对岸欧洲大陆。
百年以来,蒙特利尔一直都是加拿大经济、文化和工业的重要中心,即使二战后深受魁北克独立运动影响、在70年代就将加国第一大都市的地位拱手让给多伦多,但蒙特利尔依旧是魁北克最大城市、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以及世界上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法语城市,同时也是活力四射的艺术与设计之都。相比起来,以多伦多为代表的安省“金马蹄”地区可谓非常之“北美”:把多伦多市区的任意一部分切割下来、安插到波士顿或者纽约,都不会显出任何异样。但在蒙特利尔,一切都致敬着大西洋隔岸相望的旧宗主国,举手投足之间,都是一种目空一切却又包容万有的高傲。
在蒙特利尔住了两天。抵达当晚就跑到保护得堪称完美的老城区闲逛,那小小的街道,方石铺就的路面,随处可见的小酒馆小餐厅,挂满鲜花的小阳台,琳琅满目的艺术画廊,声声入耳的迷人法语……曾经两赴欧洲出差的老太太如是评价:“勒个地方好像巴黎哟!”怎么会不像呢?当年戴高乐总统访加时不去渥太华、先到了蒙特利尔,站在议会的阳台上向下方广场黑压压的人群喊:“法兰西与魁北克同在!”将一个省和一个国家并排,引来的却是群情欢悦激昂。对于魁北克人、对于蒙特利尔这座城市,法国才是他们的精神指引,是语言、文化乃至灵魂的归宿。即使戴高乐此举导致加法两国从此交恶,而加拿大最终也在90年代修订法律,彻底断绝魁北克独立的念想……到底是法国人,也只有法国,似乎特别适合这些历史长河中的恩怨情仇。
老城最负盛名的莫过于Notre Dame圣母座殿。这座与巴黎圣母院同名的美丽教堂,虽然外观没有远在塞纳河畔的表亲那般壮丽雄伟,但其哥特复兴式风格也有着自身独到的气质。尤其是教堂内部,不同于欧洲哥特式大教堂对于雕塑装饰和玫瑰花窗的强调,蒙特利尔圣母殿相当有个性地用富丽堂皇的深蓝色作为内饰基调,又在其上绘满金色的星星和洁白的百合花:正如玫瑰是英国王室的纹章图案一般,那百合正是法兰西王室的象征物。老城北面就是六色彩虹旗到处飘扬的同志村,有别于一般概念中的混乱无序,这里的同志村反而体现出相当有品位的情调与风格。在本岛另一面,位于皇家山西南山麓的圣若瑟圣堂则是俯瞰蒙特利尔岛西面市容的好去处:除了皇家山自身的眺望平台之外,蒙特利尔就没有比圣约瑟圣堂更高的观景台了。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At Water Market,位于老城东南面的市集,大部分蒙特利尔市区的人每周都会光顾的菜市场,烟火气浓厚的非著名景点,我心目中菜市场应该做到的极致。其实蒙特利尔对我而言并不全然陌生——虽然父母是真的第一次来,但我早在今年二月跟着小boss过来出差时,就已经造访过At Water的大小店铺了。如今“旧地重游”,非但不觉得厌烦,反而逛得更加开心:二月的蒙特利尔气温零下大雪纷飞,上哪看At Water室外摆得丰丰富富整整齐齐的菜蔬果品?
在At Water大吃特吃大买特买:肥美的鹅肝,厚实的鸭胸,为了煎它们还特地买了大粒的黑胡椒、胡椒磨子,还有一瓶极其昂贵和美味的法国“盐之花”食盐。大清早从三十公里外农场里现摘送到的玉米棒子,野生蓝莓个子小但味道甘美,有机桃子和苹果胖嘟嘟地挤满了纸篮。蜂蜜,买了野花的和紫云英的;果酱,选了橙子白兰地和樱桃蔓越莓。鹅肝酱挑了三种:混烟熏鸭肉一种,打成泡沫般轻盈质地一种,以及老老实实、将烹制好的鹅肝不加处理直接塞进罐子里一种。面点拣了四样:现烤出来香得不得了的核桃全麦欧包,看起来很大但一不小心就能吃掉一半的法棍,甜美细腻口感温润得像天上云朵般的泡芙,还有满载着卡路里、每咬一口都充满了罪恶的愉悦的柠檬挞……不敢买马卡龙,尽管那新鲜烤制的“少女酥胸”美艳惊人,但区区三个人的肚子实在已经装不下更多的食物!我只恨鸭胸没有多买一块,不然我就可以独享一整块香煎鸭肉,而不是从老爹的盘子里切一条尝尝味道都要被他抢筷子了!
我真的、真的非常喜欢蒙特利尔。比起法国本土,这里没有那么多的自傲和包袱;比起新大陆其他地方,这里又多出因历史而沉淀下来的人文与风情。蒙特利尔有一种奇异的感染力:它以骨子里的高人一等睥睨着所有的“其他事项”,却又以一种无比的包容接纳了天下所有奇奇怪怪、不为“正道”所容的事物。譬如前文所述的同志村,又譬如黑纱蒙面的穆斯林妇女毫无压力地与穿着露脐短T的摩登女孩排同一个超市结账队伍……一座以最自我主义的法国文化为精神指导的城市,同时又是一座最为多元、开放、平等、海纳百川的城市。一座经济总量贵为枫叶国第二的大城,街上的人群却总是徐步缓行;即使是繁忙无已的工作日,晚八点之后街头巷尾的小酒馆依然爆满……Je me souviens——“铭志我心”,这是魁北克省刻在省议会大楼、省徽以及汽车牌照上的格言。铭志什么呢?Que né sous le lys, Je croîs sous la rose:我在百合花下出生,我在玫瑰花下成长。这片土地最早是被法国开拓,接着被英国发展和建设,也许城市最初这一段交汇融合的殖民史,就注定了它在未来的世界里,将成为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群和谐共处的范本。
所以,“Concorde”:最终选择了这个法语词汇来描述蒙特利尔。第三日上午,在At Water补充过物资,又去美术馆匆匆一瞥之后,我们挥别了这座美丽的协和之城。
——
关于傲虎:蒙特利尔主城区基本上是以皇家山为中心,向岛的边缘摊开;浓厚的欧陆文明也为这里的街道赋予了狭窄多弯的特性。我想,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好好地谈一谈傲虎的操控性能。
说傲虎的操控“好”,最直观的感受恐怕就是方向盘了。除了指向精准、指哪打哪外,傲虎的转向还表现出一种前紧后缓的性格:初段比较沉且立刻就带动车头起反应;后段变得轻盈,能明显感到助力电机在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样的设定有两个最直观的好处:一是在拥挤市区穿梭腾挪,或是在高速上变道切线,灵敏而精确的转向能同时增强驾驶的信心和乐趣,虽然很多人为此批评傲虎“转向太重”,但那种角度到位后宛如轨道般的循迹感实在是太美妙!二是需要原地掉头或者挪库的时候,后段变得突出的电机助力又让一切都变得举重若轻。与此同时,整个转向的过程都非常粘手,不仅仅是执行着驾驶员打几度的命令,更好像与驾驶员的手臂连接起来,心使臂、臂使指,让人觉得这台车沟通起来非常充分、非常诚恳。对比之下,BRZ的转向有着令人为之痴迷的粘滞感,昂克赛拉在精准的同时强调剑走轻灵,E90时代的3系则是桀骜不驯,玩转了有一种征服的快乐。四台都是转向手感非常好的车,但BRZ和3系未免过于沉重,而昂克赛拉的轻盈里又欠缺老马三上具有的那一份沉稳。反而是傲虎的转向,其实特别适合我们这些嘴上说要运动但骨子里又不敢那么放肆的人:有足够的乐趣,但不至于让市区龟速爬也变得不友好。
还能明显感到为操控出一份力的,就是斯巴鲁的拿手绝活:对称。前驱钢炮们,连不算入钢炮的昂克赛拉在内,全油门时多多少少会感到一点扭矩转向。虽然与扭矩转向做对抗,广义上也是驾驶乐趣的一种吧,但水平对置发动机毕竟棋高一着,从结构上就消弭了力矩的不均衡。再结合左右对称式全时四驱,再结合韧性十足的底盘,尤其还要加上水平对置机器可以把车头重心拉到GLC、Q5、XT5、XC60们想都不敢想的低点——虽然如果看价格,全进口的斯巴鲁其实就只多了进口的那点费用,在北美当地对标的明明是奇骏、CX-5、RAV4、CRV——傲虎这台车子,拖着这么一个大屁股,即使只用来上班和买菜,穿梭在狭窄地库时也有一种闲庭信步似的行云流水。就算不提GLC这一类自我标榜的假运动SUV,用傲虎过弯的快感也胜过不少长相凶狠的三厢轿车——在那条贯穿皇家山的弯曲山路上,我可是玩得十分开心尽情。
最后,点赞傲虎的方向盘材质。盘身粗大,盘径却很适中,捏起来跟滤震一样软中带硬,急抓方向时也不会轻易打滑。相比之下,上一代沃尔沃的用料也是手感舒适而不打滑(但是新一代怎么感觉变硬了???),却被洗脸盆一样的直径拖了后腿——那可是245马力的V40,福克斯底盘脱胎而来的小钢炮!这么大的方向盘真的你们自己都不觉得有问题吗!而宝马呢,太吝啬了,真的是太吝啬了。转向质感再好,可即使上至百万级的X5和7系,只要不选装丁字裤,原装的那副塑料盘子摸起来也实在让人觉得太廉价。三万加币级别里盘子手感比傲虎更好的倒也不是没有:86/BRZ,性感帅气直逼身价十倍的对手的双生子。但那还是扫把佬自家的买卖,不算本钱的生意,再要列入对比项里就显得作弊了^_^
—未完待续—
位于老城区的圣母殿
蒙特利尔云集了加拿大的old money,老城里随处可见图中的经典老车。即使不欣赏眼前这一抹端庄华贵的银色,那被女神立标所挡住的保时捷964也是国内难得一见的珍品。
被蒙特利尔市旗遮住的地方就是戴高乐发表演讲的阳台。
小画廊,艺术的气息真的就跟巴黎一样,处处可见
圣母殿里精美的哥特式立柱和蓝底白纹的华丽装饰。二楼摆放为北美地区最大的一组管风琴。
皇家山,法语里拼作“Mont Royale”,是蒙特利尔市区的地标,也是蒙特利尔Montreal地名的由来。这座十字架修建在皇家山的最高点,据称蒙特利尔市内的任何一座摩天大楼,其顶部都不能高过十字架的高度。
从皇家山俯瞰蒙特利尔,右方的白色建筑就是1976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场馆。
At Water Market,我心目中最精致玲珑的菜市场。图为各种腌好的肉和各种生肉。
万圣节没两个月,At Water市场已经摆出了各式各样的南瓜,好遗憾没有买一个!
这甜美诱人的麦香!我爱At Water,我爱蒙特利尔!
在核桃包上涂满一整面的鹅肝酱。一口咬掉三分之一,啊!我尝到了伊甸园!
蒙特利尔美术馆匆匆一瞥,图为罗丹《思想者》青铜雕塑真品中的一件。
毕加索的真品。很有趣的一点是,虽然多伦多在经济、人口和交通便利上都更加胜出,但文艺演出、作品展览等文化艺术类活动,主办方都更愿意到蒙特利尔来举行。
【DAY5】9月28日魁北克城:记忆之城
从蒙特利尔走魁省20号高速到魁北克城,全程不到280公里,开车用不了三个小时。而魁北克城本身虽然贵为魁省首府,但全市人口才区区七十来万,不及多伦多与蒙特利尔的名头,也就只当做北上观鲸途中的小小落脚点,并未报以太多期待。
然而魁北克当真是美丽非凡!虽然大部分市区看起来都很普通,但我们所下榻的魁北克老城区,那古老城墙、临街小店、依山层层而起的青石街道、宛如童话故事一般的芳堤娜城堡……于是连忙掏出手机google,才发现原来早在1985年,这里就已经被列为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老城的范围并不大,最外围是港口:我们去的时候,两艘巨型游轮——“海洋水晶”号和“玛丽王后II”号,已经停泊在岸边,许多人正从类似于登机口一样的空中走道排队上船。港口边上立着一尊非常忧伤的雕塑:那是一个看起来刚刚成年的小伙子,披着并不合身的大衣、抱着一件小小的行李,帽子在手中挥舞着,像是在与亲人道别。原来这是纪念二战期间葬身大海的加拿大水手,他们中最小的不到二十岁。我想,如果不是老爸要拍照留念,我应该不会摄下这尊雕像的样子。即使透过手机照片的低分辨率,他悲哀而又决绝的神情依然完整浮现在我脑海里,令人难过。
沿港口转向东南,就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部分的老城入口。严格说来,这里并没有什么加拿大的东西:它非常欧洲,非常法兰西,因为很大一部分修筑在岸边小丘上,所以凭空比欧陆本土的历史古城们多出一些层次感。但我依然很喜欢它,不单单是因为它美,而是这种港口+小山头的奇妙组合非常像重庆下半城码头,我出生和成长的所在。
没有在老城里拍太多的照片。也许是离最近的直航站点蒙特利尔都太遥远的关系,也许考虑到历史城区远远比不上尼亚加拉大瀑布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即使是十一黄金周,这里的中国游客依然稀少,更多的是金发蓝眼的外国游客,人群不至于熙熙攘攘,但也足够撑起一份热闹。说来奇怪,我那么喜欢蒙特利尔、那么想在那儿定居一段时间,但对于更加风情万种的魁北克城,反而失去了那样的心态。不过,我想我不会拒绝在这里小住半个月,推窗仰望头顶的芳堤娜城堡,在达费林平台上看一看不远处的汽轮和河对岸的Levis市,在城堡下的花园长凳上休息一会儿,闭上眼睛听鸟儿啁啾,路过情侣的窃窃私语,还有小孩子追逐打闹时的欢笑。这一切都会成为我的De javu,让我想起住在长江边上的青石板路和四合小楼的时光。如今,重庆的下半城已经进入彻底改造,上幼儿园时母亲牵着我走过的摊位和小道都不复存。只有住了两年的芭蕉院——如今已不再住人、堂堂正正地挂回“湖广会馆”的牌匾、在监视与保护下收费迎客了;但就算还拿着落户在其中的身份证,不买票它也不会欢迎我。
所以,游荡在魁北克老城时,有许许多多栋似曾相识的小屋,有许许多多处窗户,都像是我当年调皮去翻、结果摔得左臂骨折的那一扇。我应该爬过街角的大树,也应该乘过来往码头与街道的缆车。而转过下一个路口,我就能看见那个自己跑出幼儿园、结果找不到家在港口迷路的小孩,我会擦一擦他的圆圆小脸,看他嚎啕大哭,陪着他,一直到他爸爸奇迹般地出现。
我想我会回去小住。即使重庆已经推倒了旧日的下半城,但在地球另一侧、在遥远的魁北克城老港,我还能找回旧时的记忆。
——
关于傲虎:到魁北克当晚就下瓢泼大雨,但为了买东西(也为了展示我心目中最完美的超市),还是开车去了一趟十五公里外的Costco好士多。如此良辰,自然得拎出傲虎那套全时四驱系统,来好好谈一谈才可以。
傲虎的定位,虽然冠着“远行思想家”的名头,毕竟是一台高脚旅行车,同时也是斯巴鲁买菜系列当中的旗舰,越野功能自然不被放在第一位。何况实际体验中也并没有那么多崎岖山路可行,反而更多地是倚仗213毫米的离地间隙,在挤成一团的小轿车群里视若无睹地骑个路牙。但是斯巴鲁也是相当任性相当放飞自我,明知道你们这帮人百分之八九十都不会真用这货越野,也还是给配了一套五十万以内找不出几个像样对手的强力四驱……而且,它还是一套走得烂路也兼顾得日常驾驶操控性的全时四驱:这可就很有点儿调调了。
要说拿傲虎越野,车评人和各路大神都已经给出很多很好的评价,我没有真试过,这里不再重复。踩着油门过弯、逼着四驱为操控服务我倒是有好些精彩经验,但是那种感受在前一篇里基本上都说过了。反而是开着傲虎、冒着厉害到Eye Sight都无法启动的倾盆大雨跑城市快速路,跟着不怕死的加拿大人在车流中维持110km/h……这不是所有人都有过的经历吧?其实如果仔细体会,是能感受到四驱系统努力工作、不停地调节四个轮子所获得的动力。如果不掌握方向盘,身为乘客,就几乎体会不到这一层,只能像我老妈一样一路玩手机,完全不觉得车子在大雨里有什么不稳。然而这也算不上什么:刚提车那阵去很远的中国超市采购物资,去时还是干地+晴天,回程就遇上指甲盖那么大的鹅毛雪,而我的傲虎还始终没换下四条原装的普利司通。城市快速路上照旧飞驰不觉得不妥,只有第二天出门时,雪积压了厚厚的一层,拐角处没车又没人忍不住就轰了油门,后轮马上横着甩出去,但甩出去那一瞬间马上就发觉系统介入——停下来的位置,将将好。
即使是多伦多这种雪国,一年也总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看不到雪地。而斯巴鲁的电控多片离合器式中央限滑差速器、主动扭矩分配全时四驱系统,这些拗口又难懂的名词,却总能挑到恰当的时候具象化,给予驾驶者十足的安心和踏实感。这种具象而来的实体,在我这里,就是Outback。
—未完待续—
美丽的魁北克老城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魁北克城东北方向的水晶瀑布
从水晶瀑布桥上往下看,远处是圣劳伦斯……湾?还是河?
【DAY6】9月29日 魁省138号公路与萨格奈-圣劳伦斯海洋公园 拉马尔拜拜圣卡特琳渥太华
伦斯河流宽处不过二三公里,却在流经魁北克城时骤然开阔,形成一个西南-东北走向、宽处可达数十公里的大喇叭形。圣劳伦斯河与圣劳伦斯湾在此交汇,碰撞出一处咸淡水汇合、养分富集、众多千姿百态的生物在此栖息繁衍的生命之海。沿着这条水道的北岸,我们迎来了本次旅途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两百公里。
魁省138号公路——头顶米其林旅游指南三星公路的桂冠,左接绵延起伏的洛朗山脉,右面浩荡深涌的圣劳伦斯河,其壮观与美丽不是语言可以完整表达。时值仲秋之月,秋分已过、寒露将至,洛朗山脉大片大片的树林开始由绿转红,不时可见依山而建的玲珑村镇,每一栋房子都在火红树林的环绕中,面向碧蓝宽广的河海。而138号公路如丝缎、如绸带,连缀起一粒粒明珠般的小城,在洛朗山脉秋日金灿灿的视线里,在圣劳伦斯河水呼吸般的潮音中穿梭盘旋上千公里,一直通向遥远神秘的大西洋。我们的旅程虽然仅到萨格奈峡湾便戛然而止,却如同行驶在连绵不断的万丈长卷上,随着山势、随着金色树林、随着蜿蜒的水岸,不断舒展、起伏……
穿越二百公里山水卷轴、来到位于萨格奈河口的拜圣卡特琳,深色的萨格奈河水冲汇进圣劳伦斯浅色的咸淡水中,为无数浮游生物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养分。这些浮游生物成为鱼虾的饵料,成群的鱼虾又引来了包括蓝鲸——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在内的庞大海洋生物群。这里就是萨格奈-圣劳伦斯海洋公园,魁省最负盛名的观鲸胜地。
大约是食物丰富的关系,大量的白鲸会聚集在萨格奈河口处捕食;站在岸边高处随便一望,都能看见它们浮出水面换气时的曼妙身姿。更近距离的接触需要坐船:为节约时间,我们没有乘渡轮前往对岸的塔杜萨克,而是在拜圣卡特琳登上了观鲸船。海风猎猎,我只穿着一件连帽衫、举着相机在船头站了三个小时——虽然气温只有零上五度——但所见的景象让一切都值得了!据英法双语的女导览员介绍,这正是小须鲸成群结队来此“贴膘”的季节。果不其然,不时出水换气的小须鲸们简直看得人目不暇接,而我的相机和手机都成功地在最后的回程里冻到没电。这种时候真的就特别嫉妒加拿大人:都说美国得天独厚,其实加拿大也是得天独厚,区区两三千万人口占据着全球第二大的国土,自然赐予的资源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只有加拿大人,批评起中国特别来劲:不保护环境不珍惜动物不会搞绿色开发不懂得可持续发展……其实他们才是真的不懂,“可持续”是“发展”的定语,如果连“发展”都做不到的话,可持续也就失去了意义。坐拥千山万水、站着说话自然不腰疼;然而背负着14亿的人口,有时真的是连解释的力气都是一种浪费啊。何况我们的现实是,北上广深津渝宁杭汉蓉……一二线城市们以20%人口雄踞80%的GDP总量,单看这三亿人的财富依旧超越日本,是世界第二强国。剩下的80%人口才占据20%GPD总量,这十亿人的生活水平跟印度又有多少区别?我们有的人能吃饱,但加拿大这样的常年饱汉,是不知道中国真正的苦难的。
扯得太远,言归正传。138号公路和萨格奈-圣劳伦斯海洋公园固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不仅勾起我,甚至也勾起父母避世隐居于此的浪漫情愫。然而前方的路还长,时间还远,于是我们仍然跳上傲虎,一口气驱驰700公里,来到了枫叶国的首都:渥太华。
——
关于傲虎:138号公路沿山建造,起伏而多弯,正是考验车辆综合驾驶性能的绝佳所在。我就借此机会,聊一聊2.5四缸自吸傲虎的动力系统。
说到水平对置,第一反应肯定是输出平顺。斯巴鲁这台机器其实初点火的时候好感度不大,甚至还觉得有些掉价:冷车转速高达1800转,而且迟迟指针不肯回落,噪音和振动都不怎么对得起三十几万的进口车身份。正好前段时间深度试驾过途观和途胜,都是2.0的涡轮四缸机,起步时的NVH控制确实明显比傲虎要强一个身位。对比之下,Boxer的性格属于“倒食甘蔗”,渐入佳境。一定是要上路一段时间,等水温上来之后,在某个红灯面前一踩油门——诶,顿时就能发现它热车之后的怠速转速才六七百,车内发动机噪音几乎就没有(绝对不是熄火,北美版并没有配启停喔),振动更是约等于零。而跑起来的感觉呢,得益于Boxer天生优势+CVT加持,不但机舱NVH质感有点像六缸车,发力的流畅顺滑也有点像六缸车。何况水平对置输出本身就是活跃的那一类,自吸+CVT又赋予了它极高的线性度,虽然深踩油门爆发力明显欠缺,但120km内不管在哪个速段,只要给油,引擎都会立刻做出反应。这台自主研发的CVT也相当有趣:大脚加速时会非常有活力地模拟换挡,平稳巡航时又能把转速压到尽可能低。当然缺少途观途胜全油门时的一丝野蛮,但却是一股气息悠长源源不绝的绵力,似乎取之不竭似的,悄无声息就把车辆推向超速边缘。这种发力特征真的非常好,特别容易做到“人车合一”的油门脚感。
从输出绝对值上看,175马力、235牛米,放在四缸自吸里也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数据。福特福克斯上的2.0NA就有170匹,七代凯美瑞2.0有167,马自达创驰蓝天2.5有190,雅阁2.4有186,而八代凯美瑞上的全新2.5、热效率达到恐怖的40%的Dynamic Force,马力更是超过200。对比起来,斯巴鲁的2.5连个缸内直喷都没有,还是老掉牙的多点电喷,整个设计也不是多么高性能的取向。但就是这样羸弱的账面数字,靠CVT拖着1.6吨的沉重车身,还是225宽胎四驱车,基本上所有的媒体测试中都能跑进10秒——比起那些动辄7、8秒的竞品来自然不出色,但是也完全足够了。
何况这套动力的使用成本也是一大亮点不是吗?国内92号油就能喂饱的机器,在加拿大则是最低档次的87。其他的涡轮车动辄89、91,就算不考虑多出来的价钱,即使在加国这样的发达国家, 真到北方苦寒之地也不是个个加油站都随时能拿出高标号。更可观的则是油耗:虽然跟同为2.5的RAV4 Hybrid比起来,常年多伦多市区龟速蠕动的我拿出10.3的平均油耗实在有点贻笑大方;但这也是1.6吨+225宽胎+全时四驱的大车诶!真不是开玩笑:北美EPA算是全球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油耗数字吧?这里面傲虎是9.4/7.3/8.4的城市/高速/综合油耗水平。对比现款凯美瑞2.5,是9.8/7.1/8.6;而以灵活省油出名的创驰蓝天CX-5四驱2.5呢?拿出的也是10.2/8/3/9.3的成绩。嗯,“可圈可点”:不敢说优秀,但确实也是很贴切的评价了。
圣劳伦斯河口地图
倒影
路上随手的风景
倒影
错误的白平衡。但也很美,不是吗?
小须鲸!
远处深色的萨格奈河水和近处蓝色的圣劳伦斯水。界线分明。
9月30日
从塔杜萨克一口气开到渥太华,除了在麦当劳吃顿午饭外就没有另外停车休息,抵达酒店已是晚上十点。一家人都疲惫不堪,加上差不多八点时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所以没人对次日的游览提起多少兴致。然而雨不到凌晨就停了,夜雨把渥太华城可能有的灰尘一洗皆尽,反而捧出一个碧空万里秋色溶漾的美丽首都。好在渥太华市区面积也不大,趁着退房前的几个小时,我们欣赏了从国会山到皇家铸币厂一带的景色。
说到渥太华,它那段定都史不可不谓一段传奇。追溯回米字旗飘扬四海、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尚属全盛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当年这块土地还不是一个国家,而是由上加拿大(今日安大略)和下加拿大(今日魁北克)组成的加拿大省,是英帝国众多海外殖民地之一。凭借西起苏必利尔湖、东达圣劳伦斯湾的圣劳伦斯海道航运之便,加拿大省迅速发展,而上下加拿大分别捧出了英裔居民占多数的多伦多和法裔居民占多数的蒙特利尔,形成了双峰对峙、分庭抗礼的耀眼双星。然而,这就为给加拿大省选定首府带来了大问题:即使多、蒙两市在经济和城市规模上均有做首都的资质,但不管定哪一边为都城,都会打破原本势均力敌的上、下加拿大政治经济结构。以英国在玩弄离岸平衡手上的熟练老辣,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于是,女王的顾问们将眼光转向了上下加拿大交界处的两座城镇:金斯敦和渥太华。
相比之下,扼守安大略湖东端的金斯敦明显有着比渥太华更好的定都条件:由于圣劳伦斯海道是多伦多、密尔沃基、底特律和芝加哥等一系列北美大城市的贸易“生命线”,当年的金斯敦较之渥太华更像一个都市,而渥太华却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伐木贸易中转站。从气候上来讲,安大略湖浩瀚宽阔的水体正是金斯敦的天然空调;但北面二百公里之外的渥太华就没有这种福利了。可是,尽管各个方面的因素都显示出金斯敦比渥太华更能胜任加拿大省首府,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顾问团却另有打算——那就是不管多伦多、蒙特利尔还是金斯敦,它们都太过于靠近美国领土了。1812年的美英战争尚为前车之鉴,考虑到隔壁是这样一位邻居,英国就不打算在加拿大定都的问题上冒险,故而选择了位处腹地、防守条件远为优越的渥太华。
如今的渥太华已是加拿大仅次于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的第四大都会区,在渥太华河对岸、魁省下辖的加蒂诺市则与它隔水相望,也经常被划归为首都都会区的一部分。我喜欢渥太华极其多元和平静的生活环境,并且这种多元——即使在以多元和包容著称的加拿大,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蒙特利尔与多伦多的规模太大,小众聚集也会变成大众,政治正确变成政治禁忌,反而给日常生活造成一些不便。光是一场同志大游行,在多伦多就要封路三天(关键是我家楼下还是游行起点!),在蒙特利尔则是把一整条主干道都变成步行街,而类似的活动每年还有好几出。但在渥太华就不会,渥太华的规模恰好,一切事物在此都不至于沦为小众,但也不足以成为大众。不管你是LGBT、是肥宅丑仔、是杀马特非主流、是黄皮肤还是黑皮肤……既多元包容,又互不干扰,这是我才思有限的大脑里,所能想到的和谐社会的基本状态。
关于傲虎:
七百公里长途奔袭,不讲一讲Eye Sight鹰眼系统都显得有些说不过去。但其实双摄像头的性能之强悍,在各家车评里都讲得淋漓尽致了;特别是它的防碰撞功能,已经超越了沃尔沃,做到了业界实测性能第一名。比较有趣的是它还整合了倒车防碰撞:当系统检测到倒车速度较快而后方障碍物已经很近时,会跟防追尾一样,突如其来地搞一发全力制动。虽然说有后置雷达+摄像头的存在,正面倒车撞障碍物多少有点天方夜谭;但咱也不能避免新手司机心中一慌脚一踩,错把油门当刹车的情况发生不是。
Eye Sight对眩光的抵抗力颇值得一提。从魁北克开往渥太华,大方向是朝西,很有一段路是正面着西沉的落日在走……反正我基本上是不戴墨镜就没法开车了,但Eye Sight仍然能准确判断前车距离并保持跟车。后来夜彻底黑了又开始下雨,雨量——谈不上大到暴雨但也挺不小的。我基本上已经觉得前车尾灯挺模糊了,不过鹰眼依旧稳稳地盯着前车,夜视+雨视能力都很一流嘛!说起来这趟旅程里Eye Sight还真没给我掉过链子,唯一一次显示不能使用还是刚买车那阵在快速路上遇到过浓雾。结果一场雾暴露出鹰眼两个缺点:第一,双摄像头在极端天气下确实不如沃尔沃的雷达+摄像头靠谱(这种时候鹰眼所有系统通通都关闭。但沃尔沃的防追尾功能仍然保持开启);第二,搭载鹰眼的斯巴鲁就失去了巡航功能。我作为消费者当然期待鹰眼+定速巡航都要有,两种状态自行切换;但确实鹰眼用不了的情况委实不算多,就算搭载了这种功能也没太大意义吧……
题外话插一句,我爸在刚接触傲虎时认为自适应巡航:“对我们老司机来说,有个球用哦!”回多伦多让他多开多接触后,评价就变成:“勒个高科技,好!硬是好!”我个人是很欣赏鹰眼的一些小细节,譬如变道不打灯就滴滴滴地响,开车压线会自己扳一把方向盘(当然很多车都有啦),要是安全带上插个卡扣也能滴滴响不停就更完美了。这也是我觉得汽车公司做半自动、准自动和自动驾驶系统应当专注的一个点,就是不仅要切实提高驾乘便利度,也要规范驾驶、规范交通,让每个人都成为好司机——人性的弱点有时不能根除,那么就用技术的力量加以限制。好的汽车企业乃至于企业,理应如是。
站在丽都运河桥上看渥太华河,河对岸就是加蒂诺。左侧是国会山。但是渥太华的城市风景实在没啥好看的,真正的重头戏在后面……
最大的惊喜其实是加拿大航空博物馆有没有!!!!!
一架货真价实的兰开斯特,兰开斯特,兰开斯特!!!
Oh My,看那荷载满满的投弹舱!!!!!!!!!!!!
不列颠空战中任劳任怨、战功赫赫的名将Hurricane“飓风”
一代传奇,与德国空军Bf109分庭抗礼的不列颠名机,皇家空军的性能标杆+精神领袖:Spitfire“喷火”
唯一真正投入过实战使用的垂直起降战机Harrier Jump Jet“鹞式”
压轴的必须是我心目中的女神,集优雅美丽与性感热辣于一身,文能空战护大局,武能洗地炸敌军,进能骑脸F22,退能电子扰众jī的:#此处应有掌声鞭炮声敲锣打鼓声#
F/A-18“大黄蜂”是也!(这一架是加拿大接收的第一架Hornet哟)#其实初代hornet没有这么强啦,力压F22的是超级大黄蜂的改造试验机。比作斯巴鲁XV的话就是在新XV的基础上加涡轮加套件刷程序改悬挂结果跑赢了LFA?#
(此文章在2606天前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