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新车”——丰田红杉SR5 V8 4.7 精选

5280天前

Shell(ZMShellZZ)

Shell(ZMShellZZ)

XCP土豪级人物

今天我提车

今天我提车

话题:139 成员:1,210

转眼到埠米国已近半年,享受过这个轮子上的国家一段时间的公共交通后,深深感受到这个轮子必须是私家的轮子才有优越性,否则等辆公车动辄半个小时假日甚至一个小时,走的路线更像是绕了地球几圈才去目的地,这效率也太低了吧,如果平日要工作或上学的话,不被他拖累死才怪。再加之在国内就一直习惯了开车,所以在10月份考了加州驾照后,终于忍不住在上周出手了。

买什么车呢?车型?品牌?颜色?……这些基本没有多思索,也没时间给我多思索。初来乍到,经济不宽裕,又想省心,就决定在代理买二手车了。买什么品牌?在北美,如果是做穷人的话,都会毫不犹豫选择丰田,TOYOTA这个词好像就是皮实耐用的代名词。这里看到满大街的丰田,更是完全没再顾虑,神马刹车们之类的,即便被美国媒体大肆炒作,但于北美这个广大的丰田市场来说,都只会是浮云。

住地附近就有家挺大的丰田经销商,新车二手车都卖,总共有五层楼的仓库,主营丰田,并营SCION。店主是个犹太人,但手下可是雇了不下10个华人,清一色讲粤语……

于是选了个周六,径直过去看看他的仓里都有些什么货。

平日坐公车经过已经发现它家门外的停车场放满了各色头又大二手车,价钱都是标在上面的。也有些别的品牌的二手车,不过都是过往客户TRADE IN(以旧换新)后摆卖的。

在国内多数时候开的都是轿车,以前在国外留学时也买的都是跑车,年纪渐长,似乎已经开腻了坐姿低的车型了,所以前面一直思量着买辆SUV。考虑到米国目前油价也不低,而且有日趋上涨的态势,打算弄个RAV4或者上代HIGHLANDER 4WD这样规格的就算了。但正所谓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看来之前没做足功课,不了解这家店的行情和北美的市场特色。RAV4旧款全部售馨,剩下的都是接近全新的现款高配,全部要价都不低于20000美刀…… 新车低配连税都不过21000,我又不傻,迅速否定RAV4。再来是HIGHLANDER,也是旧款一辆没有,现款不少,但4WD的不多,只有三辆,装配了4WD的都不便宜,还都是HYBRID,30000起跳,买不过啊,谁叫自己囊中羞涩……

边犹豫边继续闲逛之际,看到一辆金色本田PILOT,本田投放北美的一款中型SUV,三排座椅连司机可以坐7个人,米色真皮座+皮内饰,2006年的车,70000迈左右的里程,17000美刀,看来还不错。马上要求试驾。办好手续,上车,在店周围两公里范围内绕了几圈,对动力操控都还满意,除了视野不算太好外,基本称心。于是回店准备议价。停车下车,眼角余光突然瞥见这辆车的detailed info,2WD!再看看,FWD!噢,卖糕的,我厌烦前驱车,而且还是前驱拖着个又大又长的车身,这腊肠狗造型,我万万不能接受。坚决否决之,又是另一轮瞎看……

前面也许太拘泥于车型或尺寸了,否决掉了不少车子。这轮新的瞎逛下来,突然心中多了数个选择:FJ CRUISER,4RUNNER和SEQUOIA(红杉)都相继进入视野。不过这几个车最大硬伤就是油耗了,也许老美的油真的来得太容易了,都不心疼,这些车都是不愁销量的。

FJ CRUISER外形确实很炫,一看就很喜欢,坐进里头感受就更是爱不释手了。而且年代也新,几辆都是09年,10年上下的,里程数很低,不过相对地,价钱也就上去了,最便宜那辆也在29000美刀,还考虑到新车型配件不便宜,于是忍痛割爱。

4RUNNER有点儿像加了后盖的皮卡,不过是肌肉增强升高版的有盖皮卡,外形方面不太讨好,再详细问了下,价钱都不便宜,23000起,再加上排量最小的都在4.0,显然已经有数项不称心,于是也否定掉。

接着是SEQUOIA。这个是丰田在北美生产销售的大型SUV,国内偶尔可见,都非大贸进口。三排8座位,分后驱和四驱版本,排量最小的也在4.7。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我已经选了这个车了。为什么呢?就一个字,钱。SEQUOIA实在太便宜了,虽然排量也大,但省下来的钱也够我烧好久的油了,更主要是试驾后发现开起来很舒服,而且那硕大的空间是以前小车给不了我的。我最终选择的这辆,SR5 V8 4.7,2003年的车,8万5迈,开价12888,算上万恶的消费税和牌照费,大概14000的样子。JS说因为新年前后他们要进新货,都有清仓的压力,所以老板授意他们能适当地给客户一些优惠,欢迎我们侃价。既然如此,软磨硬泡的讨价历程就开始了,历时近三小时,省去内容五千字,最后把牙血流干了,13399成交,意头比较好,实际才便宜了几百刀,良民终究是敌不过JS的,好在还送我五缸油,红杉的油箱,一缸就有17,8加仑,现在油价要3块4左右一加仑,五缸油就300多将近400刀啊,感觉算实在,于是欣然前往付款。

本来只是想着刷卡一次付清,但合同与收款部门那位香港来的MM一直鼓动我贷款,让我在美国累积信用,方便以后办事。不过我看了下分期付款的说明,MMD,23厘99的月息,当我是待宰羔羊啊?决然否定后,华丽丽地掏出我的借记卡,却被告知每辆车每天的收款方式只能刷两千刀,无论用多少张卡,于是颓丧地交了2000刀现金,再刷了2000刀,共4000刀作为定金,办好一切手续,当下开车走人,顺便说下,交钥匙的时候,居然幸运地得到了套原厂带遥控的钥匙,这在二手车来说真的比较少见。

后面去交余款时考虑到买的是旧车,虽然前面只有一手车主,JS都换了机油、防冻液、电池、轮胎、刹车皮甚至雨刮条等等,但毕竟还是二手车,保险起见,买了个三年6万迈机械保修,这都是后话了。

入手“新车”,怎么也给它来上几张照片吧。手机拍的,效果一般,勿见笑。

入手“新车”——丰田红杉SR5 V8 4.7

入手“新车”——丰田红杉SR5 V8 4.7

入手“新车”——丰田红杉SR5 V8 4.7

入手“新车”——丰田红杉SR5 V8 4.7

入手“新车”——丰田红杉SR5 V8 4.7

入手“新车”——丰田红杉SR5 V8 4.7

入手“新车”——丰田红杉SR5 V8 4.7

入手“新车”——丰田红杉SR5 V8 4.7

入手“新车”——丰田红杉SR5 V8 4.7

忍不住点赞(2)

相关阅读

返回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