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痛诉特斯拉背后:那些硅谷汽车科技精英还能洄游吗?
图片来源:谷歌图片
今天,号称要正面刚特斯拉Model 3 的小鹏P7终于在国内正式发布了。
这款长得有点像特斯拉,435英里NEDC续航里程的“超长续航智能轿跑”(Model 3为414英里),能否给予特斯拉一记痛击尚不确定,倒是小鹏和特斯拉之间另一场背地里的较量,在两天前又有了新的进展。
针对2019年3月特斯拉对其前员工、视觉科学家、现小鹏汽车员工曹光植窃取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源代码一事,小鹏汽车官方4月25日正式回应。
划重点就是:特斯拉无理取闹,小鹏严词拒绝。
这事沸沸扬扬折腾了13个月,如今孰是孰非仍无定数,但是在一个接一个硅谷海归陷入泥潭之后,往后海归洄游自主品牌的路还能畅通无阻吗?
身正也怕影子斜
曹光植于去年年初年初离职特斯拉,随后加入国内初创车企小鹏汽车。
去年3月21日,特斯拉在美国加州北部地区法院起诉前员工曹光植,称其盗取特斯拉自动驾驶相关商业机密,包括大量源代码,起诉书暗指曹光植已将获取的这部分数据带给新雇主。
小鹏汽车去年3月22日发布声明称,在曹光植入职前后均未发现任何可能的违规行为,目前公司已针对此事启动调查。
到了今年1月,特斯拉向小鹏汽车发送第二张传票,再次向小鹏发难,要求小鹏汽车提供的文件中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
小鹏汽车提供给包括何小鹏、顾宏地、肖志光、吴新宙、谷俊丽等管理层在内的曹光植博士所有上下级员工的工作电脑之法证调查电子版;
小鹏汽车自2018年11月1日起所有与自动驾驶相关源代码的起草、测试、更改、更新、使用记录,这个时间段甚至包含了曹光植博士与小鹏汽车初次面谈之前的时间;
曹光植博士于2018年11月1日至今所编写、审核、评估、展示、沟通、转移、测试过的所有自动驾驶及辅助驾驶源代码;
曹光植博士在其工作期间所产出的一切文件;
小鹏汽车所有关于移动储存设备、iCloud、AirDrop的相关使用条例;
……
于是便有了以上文章开头的严正声明。
去年3月,何小鹏就在微信朋友圈表态,暗指特斯拉起诉曹光植是为了打压小鹏汽车。他说,早先听说马斯克内部多次提及小鹏汽车,并“期望相关团队关注”。
尽管不爽,但为了自证清白,在过去的一年,小鹏方面还是自愿向特斯拉提供了大量法证资料和数千页信息。
其中不仅包括曹光植工作电脑的电子备份,更是允许了特斯拉在法院保护令下接触截至正式起诉日小鹏汽车的源代码存储库进行取证。
2019年6月,小鹏汽车应对方律师的请求提供了曹光植在小鹏汽车工作期间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法证图像,并自愿提供了涉及曹光植的电子邮件与其他文件。
自2019年6月7日起,特斯拉便一直持有曹光植在小鹏汽车工作期间的硬盘进行取证审查。
2019年7月10日,小鹏汽车同意提供从聘用曹光植之日起至2019年3月21日(即其不再触及任何小鹏汽车通信工具或个人设备之日)期间所有相关文件,包括曹光植博士工作团队中非个人隐私性质的电子邮件、微信聊天记录及其他基于搜索关键字的相关文件。
2019年11月6日,小鹏汽车收到了特斯拉发出的第一张传票。当年12月11日至12月24日,小鹏汽车提供了涉及曹光植博士的下列文件,总量达到了6333页:
曹光植博士与特斯拉、自动驾驶及其在小鹏汽车工作内容相关的微信聊天记录;
曹光植博士于2019年1月1日至12月6日期间使用公司邮箱收发的所有电子邮件;
曹光植博士于2019年1月1日至12月6日期间使用个人邮箱与小鹏汽车任何人的往来邮件;
曹光植博士与其团队成员于2019年1月1日至12月6日期间的所有钉钉聊天记录;
……
三番四次,四次又三番,今年这一次,小鹏汽车终于不干了,正式书面反对传票。
特斯拉是真的没完没了,但小鹏也是真的瓜田李下。
在世界范围的汽车科技竞技之中,随着区域间的人员流动,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力量,难免隔三差五地被冠以盗窃者的罪名。
但小鹏还能怎样?只能老实等待 5月7日的反驳动议听证了。在美利坚语境下,小鹏能有多少胜算尚且是个未知数。
中国智造全靠美国制造?
这次,已经是小鹏第三次卷入窃密纠纷了。
2018年7月7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拘捕苹果前员工张晓浪,并以窃取商业机密罪对其提起诉讼。
张晓浪之前在苹果公司主要参与无人驾驶汽车项目Project Titan的研发,因为工作性质,他拥有苹果“加密安全数据库”的广泛使用权和许多苹果无人驾驶技术相关加密信息及专利的访问权。
张晓浪于2018年4月辞职,之后加入小鹏汽车。苹果方面调查发现,他在离职前带走了非常多数据资料并传到了妻子的电脑里。
此事发生后,小鹏方面发表声明称:张某在5月初入职当天签署了知识产权合规文件,没有记录显示他向小鹏汽车上报任何敏感和违规的情况。并按照美国当地相关部门规定封存了张某的电脑和办公用品,积极配合相关调查。
去年1月,另一名中国籍前苹果公司工程师Jizhong Chen被FBI指控窃取苹果自动驾驶技术商业机密。
苹果安全部门发现其拥有数千份包含苹果知识产权的文件。美国媒体Cult of Mac报道,该员工离职后申请了小鹏汽车的岗位,并将机密文件给了小鹏汽车。但小鹏方面表示,小鹏汽车从未收到该员工的求职申请。
自主品牌的成长,离不开对国外大牌企业墙脚的挖掘。
除了苹果,另一片适合挖掘的沃土莫过于特斯拉。不止小鹏,其他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威马汽车等都有不少从特斯拉挖来的人,据LinkedIn资料,有超过100名蔚来员工曾供职于特斯拉。
小鹏汽车前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谷俊丽也曾是特斯拉的一份子,与2016年加入特斯拉,负责Autopilot 2.0和特斯拉机器学习团队搭建,向马斯克汇报工作。
谷俊丽于2017年10月离开特斯拉加入小鹏,全权负责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于2020年3月因个人发展及家庭原因从小鹏离职。
这其中“个人发展原因”不知是否有知识产权以及个人职业声誉的因素。
不过当时小鹏挖角谷俊丽,也被认为是特斯拉找茬小鹏的引子。
可以说,此阶段中国汽车智造的引领力量,大多数还是来自于美国“制造”,何小鹏在对曹光植一事表态时也说过:“公司独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未来仍将持续引进更多高科技人才。”
“引进人才”这个词,通俗地说约等于“挖墙脚”。那些华裔青年力量在美利坚的世界大厂茁壮成长,然后国内品牌凭借不差钱的原则,把海归们一钓一个准。
墙脚挖掘机,还能挖多深?
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即使在“中国崛起”的呼声下,新造汽车的技术话语大权仍旧纹丝不动地掌握在欧美的教育体系和企业生态当中。
在国内企业的原生环境中,终究培养不出几个谷俊丽或曹光植。
然而,不管这是特斯拉的无中生有,还是小鹏的“空穴来风,必有其因”,如小鹏这般隔三差五收传票的引进模式,这夹杂着剪不断理还乱商业纠纷的“人才引进”,显然不是真正健康的人才流动。
此前,Uber因窃取Waymo商业机密面临1.79亿美元赔偿的案例,早该给国内自主品牌敲响警钟。
在进军美国乃至未来冲击全球市场时,想当然地罔顾当地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以及竞业协议的要求,动辄以高薪来挖外资车企的核心技术人员,并让他们将前公司的研发成果夹带过境,如此这般消费人品的玩法,是会完蛋的。
不仅品牌会崩溃,那些从硅谷游回来的海归技术人员,也将失去退回到硅谷的后路。
不少自主品牌在研发初期,或多或少都逆向借鉴了国外车型的设计语言,这是一个初期不得不经历的过程。但如果不从借鉴的思路中扭转到正向开发,在抄袭的路上越陷越深,对于海归技术人员而言,无疑是以行业声誉为赌注的盲赌。
如今真正发展好的自主品牌,无一不走向正向开发,拥有自己鲜明的家族设计语言。
如果如同小鹏此类理不清的窃密疑云继续隔三差五见报,海归技术人员加入自主品牌团队的信心必将受到打击。到时候,自主品牌只能自力更生,自求多福了。
往期回顾
南大众为何加速向“南”开?
新能源车补贴设30万限价 助攻特斯拉灭绝国产电动车?
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上路,数千万司机要失业了?
-END-
汽车大事记已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百度|汽车之家|搜狐公众平台|易车网
一点资讯|ZAKER|凤凰网|车友头条|大鱼号
爱卡汽车|有车以后|汽车头条 |网易|企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