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年轻化,上汽大众能否在新能源再下一城?
撰文 / 龙诗慧
编辑 / 兰雨
甲辰龙年的车企高层换防,由上汽大众拉开序幕。
近日,有消息指担任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俞经民,接替早因个人原因自行离职的张峥嵘, 兼任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虽官方没对外宣布任命,但内部人士确认消息。
“胖头鱼”俞经民的晋升,是一年前,贾健旭接任上汽大众总经理一职,上汽大众又一高层更替。放在以前,这种换防速度在地方国企并不多见。但若从用户端去考虑,贾健旭+俞经民两位“70后”,是上汽大众品牌贴近年轻用户一手好牌。早在去年底,ID.嘉年华上这对“甲鱼”组合便出道,贾健旭也曾打趣说:若只有鱼,只能在水里游,如今甲鱼组合,就既会游泳,又会上岸。为了品牌年轻化,合资车企高高在上的一二把手不存在,只有“豁出去”为销量而战的组合。
在燃油时代,合资车企引进全球成功车型,并为其制定一个不差的营销策略,就能卖得不错。但在新能源时代行不通了,90后、00后年轻人群渐渐崛起成消费主力军,国产品牌乘的新能源的东风冲上高端,合资车企的产品设计、营销策略、品牌形象、服务都必须根据市场节奏快速年轻化。想继续扎根中国,因循守旧是不可能的。
回顾2023年,转型中的上汽大众,全年累计销量121.5万辆,同比下滑约4.5%。虽绝度销量有所下滑,但燃油的市场份额稳在8%,比去年上升1%左右,稳固了自己的优势领域。而新能源车型累计突破13万辆,同比增长32%,ID.3成了合资纯电车里现象级的“销冠爆品”,ID.家族连续半年破万,全年销量10.97万辆,上汽大众交出了合资车企绝无仅有的答卷。
“我不抱怨我手上被发到什么牌,但是我想我们一定要努力打好这张牌。”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慢,依靠油车固守地盘,合资车被嘲转型手上“无牌可出”,等着看其颓败落后的吃瓜者大有人在,而贾健旭的回答则很有底气,尽管合资少了天时地利,但仍有破局机会。
燃油车依然拥有庞大的基盘,新能源方兴未艾,插混从头开始,“豪华新势力”上汽奥迪,在夹缝中站上3万辆大关,这些都是“甲鱼”组合的牌。走自己的路最寂寞,但走通了喝倒彩的自然消退。老牌合资车企,不会轻易服软。
高管年轻化,打好手中牌
不算这开年第一波,2023年上汽大众经历不同程度的人事变动,都居于各大合资车企的首位。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表示:“培养壮大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队伍,既是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必然要求。”
去年12月份,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上汽乘用车总经理兼飞凡汽车CEO吴冰以及智己汽车CEO蒋峻,升任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集团正经历“新旧交替”的重要节点,出身造车一线,在各个岗位都锻炼过的“70后”,逐渐成为上汽集团领导层的中坚力量。
就以这次履新职的俞经民来说,毕业后便进入上汽集团工作,在上汽大众各个销售岗位、集团海内外经营岗位都历练过,从2021年“重回”上汽大众市场端负责人,俞经民就带着上汽大众转型。
“上汽大众既有好的产品和品牌,又是极具性价比的选择,是为数不多能做到‘好用不贵’平衡的品牌。”在推出朗逸新锐时,俞经民曾说到。
“好用不贵”,或者“性价比”,以前似乎并不出现在合资的营销话语体系,但当电动化风暴夹持而至,A级燃油车似乎被自主插混打不过气来,主动的渠道下沉,覆盖之前未触达的细分领域,对车企的规模和利润未尝不是个很好的保证。去年中推出的朗逸新锐,定调“大众品牌10万级入门车型”,既有大众品牌力背书,有在同价位段提供最具诚意的产品。实践证明,朗逸新锐推出正确,全年累计销量35万辆,“国民家轿”的口碑和占有率稳住了。
本土化战略上的坚定,让上汽大众这种全品类的大型合资车企,得以长远布局转型。颠覆性的改革也许不适合,但求变的底气一定来自于“促油车”。既然中国市场的价格战难免,那么干脆利落捍卫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但求变的下一步,是要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中找到新锚点,才能找到转型的高速赛道。
“甲鱼”组合找到的锚点是ID.3。
成本核心优势,是电动化的依托
去年7月份,ID.3的价格从14-16万一下降至12.59万元起,在不少门店,还有11万左右的限量车型,上汽大众突如其来“割肉”式的降价,降到和自主品牌同级一样惊呆了不少人。但成效也立竿见影,因为ID.3定位是对价格更敏感的年轻个人或家庭增购用车,本来就有时尚造型、电池和驾驶质感的优势,价格刷下来,随即成为热卖“爆品”,连续多个月破万,工厂加班加点生产,提车也还得等,合资卖不好新能源车的言论,戛然而止。
可问题又来了,因为ID.3让利市场太多,陷入亏损的争论。据了解,上汽大众最早将在今年二季度,通过磷酸铁锂电池的替换,实现ID.3的盈亏平衡。上汽大众等于把今年的产品价格,提前大半年给了市场,自己主动承受亏损。
这种让利市场把份额先做起来的动作,“烧钱”的新造车经常做,但合资车企还是第一个。不是因为贾健旭和俞经民,两位都属于改革性的领导,先干活后说话,敏锐洞察到机会杀伐果断,是不可能有ID.3漂亮反击战的。
比利润更重要的是地盘,新能源转型让自主尽得先机,合资和自主攻守换位,如果合资车无法在技术、市场、服务与自主品牌在同一维度展开竞争,那么合资再推出多智能的产品, 也难力挽狂澜。事实上,ID.3的让利,也促了一波ID.4X、ID.6X销量的增长,让ID.家族连续6个月热销破万。
从农历年后不到一个月,多家车企多款热门车型轮番降价,这波价格战与去年最大的不同,是刀刃不见血不罢休,势必加速新能源占有率提升,同时压榨体量小、成本控制能力弱车企的生存空间。
而对上汽大众来说,燃油车是不能失去的保有市场,只能通过战略延长保有战线。具体落到车型,上汽大众也是这样做的,今年上新的新途观Pro,从15万到25万矩阵打透,有德系传统还要有性价比;帕萨特的年轻化也被提上议事议程,提供4张“脸”满足需求。把有口碑的优势燃油车,拉大价格区间,同时油车也搞智能化,满足细分市场消费者对同一车型的需求,在油车市场,上汽大众清晰知道保持8%市占率的玩法。
但想在2024年新能源有所突破,就并不如油车战略那么简单了。单一ID.3爆款还不行,补家族轿车序列的ID.7S,和情怀ID.BUZZ两款全新车型,不仅要成为细分市场的锚点,还要“降本增效”。
3月初,上汽大众为ID.3推出了一项“首付1.99万,月供1399元,3年至高6折保值回本”的政策。满足条件的用户,等于用7万左右价格长租三年。用回购代替直接降价,明显俞经民想在纯电车的保值率上,打一个差异化营销,底气来源于上汽大众燃油车二手价基本在6折以上。
可见,“甲鱼”组合的思路很广,不仅要卖新能源车,还要把ID.家族形象“竖起来”,很快就是ID.家族上市三周年,这也是ID.7S上市争取最大声浪的契机,而对前期进口的ID.BUZZ,情怀、价格的牌子怎么下,值得期待“甲鱼”的奇招。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因为成本是上汽大众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成本优势和新造车不一样,新造车大多通过亏损的方式降本,经销商变成了被动的牺牲品,而上汽大众因为有规模的依托,只要新技术的搭载够广,上新的成本就会被压下来,打旷日持久的价格战也有了底气。
写在最后
跟很多合资车企的高管类似,上汽大众的“甲鱼”组合,要在转型期“建功立业”,会比前辈难了很多。
但在一个转型的阵痛期,迎来新赛道的收获,如老舵手指挥大船穿越风浪终见彩虹,那份成功感,非外人可完全了解。
今年2月份,上汽大众ID.家族单月销量超7500台,撑起合资车企纯电市场一片天地;而在3月,甚至价格战越打越激烈的未来,市场都屏息静待上汽大众ID.家族的势能稳定,因为先干活后说话的“甲鱼”组合,不会让市场失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