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车展十大奇葩设计,主流车企占了8个|DA盘点

2023-04-26
DearAuto

1000多家企业、1500台整车、上百款全球首发车型,任何一家企业想要在本届上海车展上脱颖而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参展企业在新车的设计造型上也花尽心思。可某些设计一旦用力过猛,反而会弄巧成拙。

在这届上海车展上,我们就在不少量产/准量产车型上看到了一些奇葩设计。这些设计里有华而不实的、反人类的功能类设计,也有让人看了哭笑不得的审美,话不多说,一起看车!

功能类

bZ3的隐藏式门把手

奇葩点:操作反人类

隐藏式门把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设计,丰田新推出的bZ3也不能免俗地用上了这一设计。不同的是,bZ3的隐藏式门把手不是向外掰的,而是往里抠的,但你在关门时一定不能把手伸进这个门把手里,否则门会关不上。而唯一的办法就是直接扶着车门大力甩门关上。

反正在现场我尝试了几次,都不能以一个比较顺手、自然的方式关门,无疑增加了用车的不便。再加上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以前就被曝出在寒冷地区会出现被冰雪冻住导致打不开车门的情况,这样的设计实在弊大于利——哪怕它真的能降低那么一点点风阻,又如何?

别克E5的30英寸6K大屏

奇葩点:因维持高分辨率而容易导致发热、卡顿

20.98万元起售的别克E5,全系标配一款30英寸6K大屏,这放在合资品牌里也是相当炸裂的存在了。高清,是这款大屏的一大亮点,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却会有副作用:在现场体验实车时,这个大屏就出现了发热、卡顿的情况,这就大大影响用车体验。

当下受某些新势力品牌的影响,许多新车都陷入了“比屏时代”,比完屏幕尺寸就比屏幕数量,比完数量又比屏幕的分辨率。但如果因为追求过高的分辨率而导致屏幕使用体验大打折扣,我们是否应该问问自己:这些大屏真的有必要做到那么高清吗?

智己L7&智己LS7

奇葩点:可升降中控台&异形方向盘

智己汽车目前只推出两款新车,但都分别自带了一个非常值得吐槽的配置。虽然这两款车不是本届上海车展才发布的新车,但这两项奇葩功能还是值得拿出来聊一聊。

其一,是智己L7上的可升降中控台。事实上,这样的设计并非智己首创,岚图FREE上搭载了这样的一个一体式可升降式中控台。

过去,中控台上的仪表盘、中控屏都是固定在中控台上的,这样一来也是为了方便驾驶员能及时关注重要的驾驶信息。

然而,换上可升降式中控台后,或许车内的科技感、启动车辆时的仪式感确实提升了,但作为普通用户,我可能更担心这个中控台在升降过程中会不会卡住?增加的电子元件会不会提高车辆故障率?毕竟这个中控台一旦无法正常使用,会给用户用车造成极大的不便甚至行车风险。

智己L7可升降式中控台‍‍‍‍

其二,是智己LS7上的异形方向盘。这样的方向盘设计同样不是啥新鲜玩意,特斯拉Model S Plaid、雷克萨斯RZ都推出了这样的设计。而LS7的异形方向盘原理和特斯拉的相似,方向盘只是形状奇特,但转向幅度依然可以超过180度。但只要体验过这种方向盘你就会知道,对于普通人来说,圆形方向盘才是最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

事实上,别说这种异形方向盘不好用,就连那种上下平直的运动式方向盘设计,其实在大幅度大方向时也远不如圆形方向盘好操作。而这种异形方向盘一旦操作不当,将直接影响行驶安全,为人为己,大家在选车时还是要慎重考虑。

雷克萨斯RZ的异形方向盘拥有线控转向系统相配合,转向幅度不超过180度,因此方向盘形状不会对转向造成太大影响。‍‍‍‍‍‍‍‍‍‍‍‍‍‍‍‍‍‍‍‍‍‍‍‍‍‍‍‍‍‍‍‍‍‍‍‍‍‍‍‍‍‍‍

深蓝S7

奇葩点:副驾遮阳板液晶屏

深蓝S7在本届上海车展人气极高,展车副驾遮阳板上的一块液晶屏更是成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个设计其实就是把副驾的遮阳板变成了一款可触控的娱乐屏幕,而真正的化妆镜则藏在再里面一层。

屏幕通过门把手上的按钮控制开启和折叠,不过即使把屏幕打开幅度调到最大,坐在副驾看还是要仰头,不能平视,眼睛和脖子都容易疲惫。

除非身高高到足以平视这个屏幕,否则坐在副驾一直抬头看这个屏幕,眼睛和脖子估计都很容易泛酸(不排除设计师希望帮乘客预防颈椎病)。

另外,因为要藏于第二层, 所以副驾化妆镜的尺寸相较于其他车型也会显得窄小一些,照的范围也小一点。而且镜子的位置较高,以我161cm的身高也需要把身体往后靠才能照到嘴巴的位置,如果是身材比较娇小的女生要在这副驾上补妆,感觉用起来不太顺手。

化妆镜藏于娱乐屏内层,镜面较小而且位置偏高,还没有照明灯(不排除想靠屏幕来照明),女生用来补妆的话用起来不太方便。

路特斯ELETRE

奇葩点:选装价1.6万元的流媒体外后视镜

流媒体外后视镜同样也不是什么创新设计,奥迪e-tron早在2018年就用上了这一功能,只可惜引进国内时还是改回了传统后视镜。后来,现代在国内发布的IONIQ 5(艾尼氪5)上也搭载了这样的后视镜,不过目前该车还未正式上市。

于是,已经上市的路特斯ELETRE,便一举成为了国内首批搭载流媒体外后视镜的在售量产车型。流媒体外后视镜的工作原理都大同小异,就是把传统镜面换成摄像头,驾驶者可通过车内屏幕接收车外实时画面。

流媒体外后视镜这一设计拥有先天的优势,比如可以扩大后视镜的视野范围,解决雨天后视镜模糊的问题等等。然而,其潜在的缺点却也非常致命——万一影像出现延迟或者卡顿,这也将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

ELETRE选装这一外后视镜的价格为1.6万元,如果需要维修或者更换一定也比传统后视镜贵上好几倍。

极氪X

奇葩点:可左右滑动的中控屏

极氪X的外观设计如何见仁见智,但内饰上的花样可谓是玩得比新势力还溜。其中,一个可左右滑动的中控大屏就非常夺人眼球。如今,不给副驾配一块屏似乎都显得不够人文关怀了,但多一块屏又增加成本。所以,极氪X这个设计一出,就有人称赞它“用一块屏实现两块屏的功能”。

但看到这个“忙碌”的大屏,我不禁又生出许多疑虑——

这么频繁地来回移动,这个部件的可靠性OK吗?

会不会滑一阵子就坏掉?维修要多少钱?

会不会某天屏幕就卡中间滑不动了?

虽说仪表盘和HUD可以看导航,但效果有在中控屏上看的直观吗?

基于此,很自然地你就会问自己一个终极问题——副驾真的需要一块屏幕吗?如果副驾确实很需要一块屏来娱乐,买个ipad爱怎么看怎么看,岂不更香?

蔚来第二代ES6

奇葩点:取消慢充

随着ES8完成换代,第二代ES6也在本届车展上亮相。要说新ES6有什么大变化,取消慢充当属其一。据蔚来官方说法,取消慢充是因为“使用频率低”。然而,取消慢充则意味着剥夺了用户在家充电的权利,逼着用户到公共充电桩快充,或者变相诱导消费者购买其换电套餐。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趋势应以慢充为主,以快充为辅。长期使用高功率快充不仅会大大缩短电动车的电池寿命,还伴随着一定安全风险。

事实上,未来基于蔚来二代平台打造的产品大概率都会取消慢充口。如果家里有慢充条件的朋友,在买电动车时要谨慎作出选择。随着慢充口的逐步取消,李斌“蔚两万(月销两万台)”的愿望或将落空。‍‍‍‍‍‍‍‍‍‍‍‍‍‍‍‍‍‍‍‍‍

设计类‍

聊完奇葩的功能性设计,再来看看感受一下纯粹的“奇葩审美”。别杠,杠就是你对!

Karlmann(卡尔曼)品牌

奇葩点:可能是最像概念车的量产车

作为一个主打高端个性化定制的土豪品牌,Karlmann(卡尔曼)在这次上海车展上,带来了三款车型——新款卡尔曼国王(Pt铂)以及概念车型Ti钛和Zr锆。

三款新车均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大师卢奇(Luciano D’Ambrosio)先生操刀,遵循着“卡尔曼美学”设计风格,锋利的锐角、呈多面切割状的钣金工艺让整个车身造型宛如一颗经过精心切割的宝石。目前三款车型均已接近量产要求,其中Pt铂为样车,Ti钛、Zr锆为量产版概念车。

卡尔曼的定制车型有多壕呢?早在2016年4月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卡尔曼国王(KarlmannKing)就进行了全球首发并接受预定,据说这款完全定制化的产品售价为1200万元人民币。

价格摆在那,设计不奇特一点,恐怕都无法征服早已审美疲劳的土豪们了吧?

传祺E9

奇葩点:前脸简单堆叠元素,缺乏值得细品的细节

千呼万唤始出来,插混版的传祺M8换了个名字总算来了,它叫传祺E9。可能是为了突出其新能源的特殊身份,传祺E9的前脸特地另外设计了一套和M8截然不同设计风格,官方把这套设计称之为“鲲鹏展翼”格栅。具体来说,就是把六道横置的镀铬饰条平铺于整个车头中央。

区别于M8更强调霸气、豪华的风格,传祺E9这套简单地通过堆叠元素拼凑出来的前脸设计,个人认为看着总有一种说不清的敷衍感,缺乏值得细品的细节,看久了会不免容易乏味。

红旗新一代L5

奇葩点:奇葩配色,设计用力过猛的典范

作为一代红色经典车,红旗L5推出换代自然令人期待。但看完上海车展的全新一代L5,心里只有一句:这是什么玩意儿?

新车整体外观走复古风,车身轮廓整体比较平直、方正。从车头看,新L5保留了老款车型经典的双圆灯设计的同时,加大的中网尺寸,采用了全新的红旗造型立标;车身采用蓝白双色车漆,配上“大饼”轮毂,仿佛浑身上下都在告诉大家:我就是中国版劳斯莱斯!

然而,进入车内,高饱和度的蓝绿白内饰配色透露出一股浓烈的杀马特气质;屏幕、饰板、镀铬饰条等各种反光元素随处可见,整个内室设计更像那种用力过猛的汽配城个人定制,用料覆盖车内每一个角落,但细看却谈不上精致细腻。

写在最后: 在新势力的“倒逼”以及年轻消费者用车需求的不断变化之下,如今传统主流车企的新车无论在造型还是功能配置的设计上,都变得越来越千奇百怪。然而,这些设计中更多的看似是创新,但在实际用车场景中,可能使用频率并不高,甚至会造成更高的故障率或更多的安全隐患。

作为传统车企,切忌被带进“博眼球”的沟里,在紧跟消费潮流的同时,也应该以自身经验论证某些设计是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给用户真正实用、可靠的用车体验。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earAuto立场。)

 

————  END  ————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

0
推荐内容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