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超越周期的底气在哪里?
撰文 /龙诗慧
编辑 / 兰雨
2022年刚过去,很难用一个词概括一汽-大众这一年。一方面,根据乘联会数据,一汽-大众全品牌累计终端零售新车182.36万辆,与2021年基本持平,最大的遗憾是把连续蝉联4年的中国乘用车企销冠丢了;但另一方面,作为一汽-大众的中流砥柱,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在2022年迎来2500万辆下线、SUV家族百万辆达成、ID. CROZZ家族收获10万用户……每个细分市场,挑出来都可圈可点,全年累计销量104.1万辆,增长5.3%,依然是合资市场的“一哥”。
疫情反复、供应链短缺、高温限电成为去年汽车市场的最大黑天鹅,而且不会因为一汽-大众在中国摸爬滚打了31年冲击就少一点,抢资源、保供应、稳生产的化被动为主动是整年节奏;下半年购置税出台,消费信心复苏又成变量,所以比销量更能衡量一汽-大众的2022年,是其表现出的韧性和聚焦,正因深厚的体系能力,让那些唱淡合资品牌“已到增量天花板”的人意兴阑珊。
是的,2022年的合资车企都在重新定位和洗牌,加上市场消费趋势固化,头部车企“强者恒强”的优势更明显。在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庞大人群的车企中,一汽-大众在消费者心中份量仍是沉甸甸。把擅长的事情做成标杆,把不擅长的事情变成手到拿来,这就是一汽-大众超越周期的资本。
稳与韧:把擅长的事情做好
把最擅长的事情做成标杆,就是把占一汽-大众销量贡献近7成的燃油轿车卖好,巩固好基盘份额,用一台又一台的“神车”吸引基数庞大的主流购车人群关注,这是一汽-大众一直擅长的事,2022年“年轻化”主题更是打了一手好牌。
随着宝来、速腾双车200万辆纪念版上市,和虚拟代言人Ida组合,给到线上创新体验;体验营销也是重头戏,“国民双车”携手改造重庆石灰市菜市场,和小龙坎火锅、瑞幸咖啡等代表日常生活烟火场景的跨界合作,帮助一汽-大众夯实“国民家轿”长青陪伴、升值换新的核心地位,拿到足够多的惯性份额。另一方面,中型车迈腾体现极强的韧性,在基盘中挑起品牌形象和利润的重担。200万辆纪念版与“创领者”强绑定,持续锐化迈腾在中高级轿车标杆的形象。
从0到100万辆,一汽-大众SUV家族用时45个月,开辟了自己的增量市场,不仅成长速度超过合资车企,如果按照2022年SUV总销量940万辆,一汽-大众抢下了2.6%的市场份额。而且随着揽巡的上市,一汽-大众完成了从小型到紧凑、从中型到中大型五座/七座SUV的覆盖,深耕每一个细分市场,体现一家全品类车企应有的底气和进取。
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年探歌 PA的上市,给一汽-大众SUV矩阵带去更多的“内驱力”。2018年上市的探歌T-ROC是一汽-大众的第一款SUV,也是品牌深耕年轻化市场的重点产品,可想而知,探歌PA承载了品牌多少野望。据悉探歌PA将在“设计和操控”全面升级,面对单身、年轻家庭、女性群体,这无疑是依托巨大的基盘势能,对用户价值的深挖升维,年轻市场成为一汽-大众蓬勃的增量市场。
聚焦:把不擅长的事情变成擅长
当下,给合资品牌设定边界的,一个是30万区间高端市场突破,另一个是如何卖好纯电动车,这两个“大BOSS”确实不好打,但开拓好了就是未来的“现金牛”,对品牌形象提升,电动化转型也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于此,一汽-大众没有选择“躺平”,而且还是合资车企里攻势最凌厉、效果最显著的一位。
这点在“两揽”身上尤其明显,旗舰SUV揽境和揽巡来到30万元等级,与主流豪华紧凑甚至中型燃油车SUV重叠,也是自主/新势力车企想用高端新能源车一杯羹的市场。当“空间更大”的卖点,不足以成消费者决定性因素时,要卖好一辆30万区间的主流合资车,意味一汽-大众要在“VW”标外,另辟核心元素讲新的故事。
去年8月底,中大型五座SUV揽巡先是借助李健演唱会正式亮相,上市则是以“行业首场元宇宙游戏”形式举行线上发布会,针对不同圈层受众,构建沉浸式产品体验,这在之前合资品牌并不多见。这种沉浸式体验的“即时反馈”可能不及一般广告,但对推高品牌力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30万区间是增购、换购的主战场,“两揽”在功能上更细分,但它们的目标用户,同样是希望低调又面面俱到的人群,或者一汽-大众用户小车升级换购的人群,还有对大五座/七座有需求的中产家庭,这群高消费力人群对体验最为敏感、也最为受乐。这两场营销是个成功的开端,一汽-大众SUV家族的高端化突破,在2023年肯定有更多“润物细无声”的触达。
也许,比高端化走起来,存在更多变数的是电动化转型,卖好新能源车从来不是合资车企的强项。不过,一汽-大众ID.家族用20个月时间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合资品牌里最用心卖纯电动车,市场自然投桃报李,一汽-大众也成合资成绩最好的一位。2022年2月,一汽-大众成立独立组织部门ID.运营中心,“打造ID.体验生态,内部高效协同”,用更贴近市场的营销方式卖新能源车,一汽-大众走在了一众合资车企的前面。
另一方面,一汽大众ID.系列在2022年已经做出自己的辨识度,聚焦品质,打工艺、安全、续航差异化的牌,正与新势力区隔出不同的购车人群,从而获得不错的市场主动权。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一汽大众ID.系列在2023年扩展到中高级量产轿车,早前CES亮相的ID.Aero也会引入,成为MEB平台大众首款纯电三厢轿车,“B级车定位、C级车的轴距空间,全系升级辅助驾驶功能,同时搭载了全新升级的智能座舱”,尽管目前一汽-大众对这款车信息透露不多,但凭借品牌引入ID.两年时间,一个涵盖买车、用车权益、补能体验、跨界文创、社群互动的体验生态正在完善,一汽-大众扩展电动化产品矩阵,向高端化市场进攻,也自是水到渠成的事。
这何尝不是我们现在经常听到,车企“ALL IN”电动化的另一种表达?用行动、成绩验证“ALL IN”,一汽-大众对电动化转型更成竹在胸了。
写在最后
2022年10月,一汽-大众累计产量2500万辆,并且成为2020年以来国内唯一一家产销超过5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疫情三年经历着供给侧紧张、消费市场低迷、国补退潮、后起之秀频出等等挑战,一汽-大众以深厚的体系能力从容应对,还造就了不少车市奇迹。所以我们更期待一汽-大众2023年的破局与迭代,这艘大船超越周期后,定必笃行致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