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规模效应”提速,新势力难越的高山

2022-10-17
车厘子

撰文 / 周闯

编辑 / 兰雨

设计 / Zoi.

“哦,您要买Y Plus,这车需要预定哦。”

“2023款V Plus,店内留存未交付订单较多,您的车还没有到。”

“S 580?我看看生产排期。”

……

这是埃安专营店销售李明每天说的最多的几句话,面对市场的火爆,他笑谈,这是“痛并快乐着”。市场的火爆,让埃安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每天觉得最难的事,就是应付客户的“催车”。

“不过好在新厂已经投产了,加上新工厂年产可能达到40-60万辆左右。可能下半年交付时间会缩短到一周或者两周,就可以少接到催单电话了。”李明如释重负。

是的,这只是埃安专营店每个销售的日常。新工厂的投产,可谓是让埃安如虎添翼,也让经销商信心十足意气风发。

从0到1再到2,从5万辆、12万辆、20万辆、40万辆……,埃安速度之下,是马太效应的表现形式之一——规模效应的逐渐显露,“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如今的埃安,已经达到了很多车企“梦寐以求”的地位,不久的将来,铸就而成的高山,将让同行者与后来者难以逾越。

埃安卖疯了,也产疯了,规模效应初显

我们先看在新工厂还没落地前,埃安究竟经历了什么,实际上广汽埃安去年销量已达到12万辆,产能利用率已超过100%,不过在7个多月前,广汽埃安在今年2月完成了产能扩建,年产能达20万辆。

埃安扩产,可谓是“千呼万唤”。因为按埃安第一工厂的产能,月均应该只能产1.6万辆左右,但是今年已经好几个月都在超负荷的交付车辆,9月甚至达到了3万辆,按这个推算的话,埃安工厂产能利用率超过 160%,早已“不堪重负”,甚至有传言,为了赶交付进度日夜不断生产,埃安工厂还屡被番禺区政府“约谈”。

自2019年首款车型上市以来,埃安的销量以超12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今年1-9月,埃安累计销量达到18.23万辆,同比增长132%。日前,埃安公布的前三季度销量显示,继连续4个月销量超2万辆之后,埃安9月销量达到30016辆,单月销量首次突破3万辆,同比增幅也高达121%,跻身新能源行业的头部品牌之列。 

不难看出,埃安可以说是产疯了,也卖疯了。

更可怕的是,这仅仅是埃安品牌独立两年的成绩,要知道成立将近 12 年的广汽传祺,2021 年销量也只有32 万多辆,所以埃安的实力更在于它还年轻,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随着埃安第二工厂的落地,埃安的月销量甚至可以达到4万辆,甚至6万辆,而除了销量以外,埃安的规模效应也初步显现出来了。

埃安“快狠准”的产能布局,提供了产能快速翻番的“埃安方案”。秉承“小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理念,埃安销量增长与产能扩充节奏吻合,避免新能源市场经常出现的“产能过剩与不足”的窘境。

据悉,在“链主”埃安的带动下,已形成了超过40家的汽车零部件及相关项目,基本建立了“三电”齐全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持续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更完善的产业集群,形成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企业聚集、初创型企业不断孕育而生的完整产业链,并以此不断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硅谷”。

随着第二智造中心在广州落成,将在广州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超4.9万个就业岗位,引入80家供应商,拉动周边配套产值近1000亿元,实现2025年核心零部件100%就近建厂,为番禺汽车城打造世界级的“汽车硅谷”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埃安持续的高速增长下,2025年将实现产销百万,产值超3000亿元,拉动广州市内及周边配套产值约2万亿,助力广州2025年达成万亿级“智车之城”目标。

新工厂的投产,标志着埃安正式具备了40-60万辆的年产能,将成为埃安进入发展又一新阶段的重要支撑。规模腾飞与盈利增长下的埃安,引领中国智造迈向新高度,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并带动产业集聚,释放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蔚小理望尘莫及,新势力中恐再无敌手

从目前新势力的格局来看,似乎慢慢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当然这个一超就是蝉联好几个月销冠的埃安了。在最近的9月,它以破记录的30016辆又一次夺得了第一,并且埃安单车均价还突破了18万元大关。如今再跟其他新势力比销量,似乎有点欺负人了。

所以埃安的远见不止于当下的销量,而是在未来的产能上,埃安又一次做了新的突破,10月12日,埃安第二智造中心迎来竣工投产,随着第一辆新车AION Y Plus下线,埃安在产能上又一次完成了突破。这已经是今年埃安第二次完成产能扩建,又一次实现了最特色的“埃安速度”。

一个不够,那就再造一个,如今埃安也是这样做的,不出意外的话,埃安年产能极限已经可以达到60万辆,要知道特斯拉在上海工厂年产能也只有75万辆。而其他的造车新势力,如理想汽车可装配的生产基地只有常州工厂,占地750亩,年产能10万辆,据悉,理想汽车常州生产基地正在建设新车间,完工后将达到20万辆的年产能,但这也不足埃安的一半。

除常州工厂外,2021年,理想汽车还以6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北京现代一号工厂的厂房及土地资源。同年10月,由北京现代第一工厂改造升级的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制造基地正式开工,改造后规划年产能为10万辆,用于生产纯电动车型,计划2023年末投产。如此算下来,要在2023年的年末理想才能追上埃安的一半,而按照埃安的发展趋势,恐怕到那时,连埃安的车尾灯都看不见了。

此外,小鹏汽车目前肇庆工厂年产虽然可以达到20万辆,但去年的销量也仅有9.8万辆,这与埃安相比,完全是产能严重过剩,而小鹏的广州工厂和武汉工厂预计在今年内投产。去年11月,创始人何小鹏透露,小鹏汽车自有肇庆工厂,加上在建的广州和武汉工厂的总设计产能达40万辆,通过“双班生产”,小鹏汽车将能支持60万辆的年产量,不过产能再多也得有销量支撑才行,目前小鹏1-9月,累计销量98553,仅为埃安的一半,那么光产不销,再多的产能也只能是付诸东流了。

最后,我们来看看蔚来汽车,目前蔚来还是在与江淮汽车合作造车,按照今年的交付量来看,目前蔚来工厂的产能应该在20万辆以内,不过蔚来已经在合肥规划建厂,据蔚来CEO李斌透露,合肥的NeoPark的F2工厂已实现生产线全线贯通,进入造车验证阶段,将按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投产,距现在还有足足一年,所以目前蔚来如今的交付能力还是堪忧,据知情人士表示,目前ET7订车后交付要等待7个月左右时间,而4月锁单的用户预计到8月底才能提车,交付时间大约延长了3个月。

相比之下,作为新势力的一员,建厂的速度毫不拖泥带水,埃安第二智造中心竣工投产,不仅是产能翻了一倍,对用户而言,全面升级的生产方式最直接的是可以带来更高价值体验。可以享受超6万种定制组合,满足个性化需求、高品质带来了高保值率、产能翻倍后,也能够实现更早的交付。

埃安第二智造中心的20万产能全面专注于AION Y Plus车型的制造生产,是“只造一款车的工厂”。通过规模效应的最大化,带来极致的效率、深度的定制和最高的品质,实现“少即是多”,这也是新势力车企无法做到的,当下蔚小理在交付上已经非常吃力了,更别说整车的定制方面去再去做打磨,随着产能的提升,埃安在新势力之中称得上是一枝独秀,如今的蔚小理也是望尘莫及,埃安头部车企的名号即将坐实。

车厘子观察:产能提升,埃安上市或指日可待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埃安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早在11年前,广汽就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发应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汽车企业之一,时至今日,埃安已经在销量、产能以及产业规模上可以说屈指一数,而我们也不难看出,埃安离上市似乎也更进一步了。

其实新势力中上市的不在少数,但相比之下,埃安实际上走得更稳重一些,目前埃安完成了资产重组、引入战投等工作,可以说万事俱备只差东风,今年9月,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召开,决议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引入战略协同董事。股份公司的成立是埃安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具有历史意义,标志着埃安在混改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如今,上市在即,新工厂的投产可能就是最好的“东风”,未来随着战投引入和IPO,资本的力量将埃安品牌能带到怎样的高度,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END-

0
推荐内容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