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UNI-V:光看后视镜,就能让你颅内高潮
<<<<
01
01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不太关注冰雪运动,但这次冬奥会之后,我成为了羽生结弦——一位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迷弟。
羽生结弦迷倒我的,不是他的姿态有多美、技术有多高超,而是他那种弃名利如土苴,勇攀高峰的精神:在重要的比赛中,别人都是稳扎稳打,只求拿到名次,但他选择冒险,挑战一个从未有人在公开比赛中完成的动作。
这种精神,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没人会记住第二名,只会记住第一名”的思想给荼毒,做任何事情都只想拿下冠军。然而,当所有人都只望着冠军,朝着第一名去出发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走入一场巨大的内卷之中。
羽生结弦的那一跳,就是要跳出这一场内卷,让世界看到在这个追名逐利的社会里也依旧有人在登峰造极。这种精神固然是让人感动的。所以,哪怕他最终没有很好地完成动作,拿不到奖牌,也依旧赢得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这种精神,我在长安的UNI-V身上也看到了。
01
02
做汽车媒体这么些年,我很久没有怀着期待的心情去参加一场试驾活动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市面上很少出现让人兴奋不已的车,大多是一些中规中矩、不过不失、走大众路线的产品。原因或许是大家都想造一辆像轩逸、朗逸这样的销冠车,觉得只要辅以一些营销手段,好坏也能分一些销量。
这实际上就是一场内卷。当满大街都是兰州拉面馆的时候,大家比完分量,比肉量;比完肉量,比价格......比到最后,就看看谁更能熬,用“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卷死对方,且结局往往是卷死后来者。
所以,在轿车销量排行榜中,排名靠前的燃油车往往就是那几位——朗逸、轩逸、雷凌、卡罗拉......长安逸动、吉利帝豪也是耗费了差不多十年,把利润压缩到了极致,才能在轿车市场站稳脚跟,为中国品牌的燃油轿车挽回最后一点颜面。
在轿车市场屡战屡败的中国品牌很清楚,如果不跳出这场内卷,继续耗下去也没啥意思,吃力不讨好。所以,与其选择躺平,许多中国品牌选择奋身一搏,直接挑战运动型轿车。
为什么要用“挑战”这两个字眼?
一来,运动型轿车的技术含量比普通家轿车要高得多。
和普通轿车车相比,运动型轿车不是另类,而是一种进化,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升级打造过来。如果把普通家用车当作只会做“家头细务”的男人,那运动型轿车就是“入得厨房出得厅堂”的男人。
为了做到有里有面,运动型轿车必须比普通家轿车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UNI-V驾驶席的臀点非常低,最低点给人一种坐在地板的感觉,很有些跑车的味道。
例如,普通家轿车一般只有两三种驾驶模式,而运动型轿车则是在这基础上多增加“运动”、“运动+”,甚至还有“赛道”等等模式。这些驾驶模式都不是“花瓶”,不只是给仪表盘变个样式,而是会调整油门和转向的特性,让车辆的性格变得更加激进。
这还只是一方面,诸如底盘、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匹配、座椅的设计、方向盘的手感......运动型轿车都需要花更多心思去调校。
这些心思也反映在车价上:同样都是330 TSI,同样都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甚至在配置更低、尺寸更小的情况下,大众CC要比迈腾贵许多,前者起步价要去到25万,而后者还不到22万。
二来,运动型轿车面对的是更挑剔的客户。
愿意多花钱买一台运动型轿车的消费者,大多都是对驾驶乐趣有追求的,对车辆有独到见解的人。起码,他们不会随波逐流,看到别人买什么车,他们就买什么车。这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在于,这些消费者愿意花时间了解这些新出来的产品,不太受品牌效应的影响;挑战在于,这些产品必须抱以尽善尽美的态度去制作,因为任何一个缺点都会被他们拿到网上无限放大,最终可能只落得“人财两失”。
UNI-V的内饰设计完善度就非常高。根据工程师介绍,车内的每一个点都经过精心设计,例如方向盘和仪表盘的位置关系,他们找过很多不同身材的人过来测试。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长安UNI-V这些十万出头的运动型轿车闪烁着理想主义者的光芒。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他们拿着做大排档的预算,给客户提供五星级大酒店的餐饮,甚至还有服务,总是想给客户超越期待的享受。
01
03
讨论长安UNI-V,如果抛开它家用车的身份,纯粹以一台性能车来评判它,肯定是不够公允的。因为,它的消费群体需要的不是一台纯粹的性能车,而是带有玩乐性质的家用车——自己开,不委屈;家人坐,不将就。
不管UNI-V要怎么具有驾驶乐趣,首先它必须得是一辆家用车。
虽然我试驾UNI-V那天恰逢瓢泼大雨,没办法体验最能体现出其性能的金卡纳赛道和弹射起步,但也依旧觉得不虚此行。因为我还是见识到长安UNI-V在家用和玩乐两者之间的权衡之术。
老实说,第一眼看到UNI-V的时候,我还真担心长安的工程师真把它当纯粹的性能车开发。因为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车身姿态非常低趴——高宽比将近0.78,和“宽体轿跑的凌渡”差不多,且还有一个大大的溜背造型,所有种种仿佛在告诉我:它的后排会顶头。
事实上也还好,我身高177cm,坐在后排,头部还能有小一拳的富余,腿部也还有一拳有多的剩余。这样的空间对于一台A级车来说不算十分出色,但也足够满足大多数家庭的出行需求,毕竟中国成年男人的平均身高还不到170cm。
虽然大掀背的造型牺牲了一点后排空间,但是它不仅带来更好看的车身线条,也带来更加实用的后备箱:它的后备箱是连同挡风玻璃掀起来的,开口非常大,如同SUV一样,能轻松放下非常大件的行李。
从空间的角度,长安UNI-V并没有丢失家用车的实用性,甚至其后备箱的体积和实用性还超出了我们的期待。不过,这还不是我见识到长安UNI-V所谓权衡之术中最典型的地方,最典型的在于它的行驶质感。
性能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吵、颠。虽然开车的人可能会享受这些“痛苦”,但是对于坐车的人来说就不甚友好。
作为一台性能取向的家用车,长安UNI-V应该如何权衡这种吵和颠,建立起最基本的人车沟通感?
打个比方,如果纯粹的性能车给你的是拳拳到肉的感觉,那长安UNI-V给你的,就像是给拳头包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海绵,给到你“拳拳到肉”的感觉的同时,不会让你觉得“疼痛”——
首先,它的路感非常清晰,起码能让你清晰感受到底下是水泥路还是沥青路、路面的附着力如何,屁股敏感点的估计还能感受到路面的粗糙度。但是这路感并不尖锐,像是有一层海绵过滤了一遍才传递到你的屁股似的;
有路感的同时,它的底盘却并不显得十分生硬。在中低速过城市路常见的那种黑黄减速带的时候,它给的感觉却又十分有韧性。所以,你没必要时刻提防那些减速带,非得降到一个非常慢的速度才敢压过去。
UNI-V最入门的已经是235/45 R18的轮胎,如果是运动版的19英寸轮胎,扁平率更是能到40,非常极致的水平。
UNI-V柔韧的底盘并没有带来太多的侧倾,这条防倾杆功不可没。
其次,它的转向手感非常好,指向也非常精准。或许是采用了“异形”方向盘的缘故,长安UNI-V把转向比例调得特别小——从左到右还不到2.5圈。显然,它并不希望你过多地握到它的12点和6点的位置,当然,如果你要抓也是没问题的,不会像特斯拉的那个所谓的异形方向盘那样会抓空。
再则,作为家用车,长安UNI-V并不算十分安静,发动机和排气管的声音在车内还是“清晰可闻”的。不过,这些所谓的噪声就像是长安的工程师有意“漏”进来的一样,并不显得吵闹,恰恰能让你感受到发动机的动作。
或许,这就是工程师刻意留下来的人机沟通的渠道。
长安UNI-V也有排气声浪,但可惜的是,只标配在运动版,其他版本不可选装。
最后,也是最能让你一下子进入到“战斗状态”的是:按下位于中控屏下方橙色的“SUPER RACE”按钮之后,你能从后视镜看到车尾的电动尾翼升起来。那一霎那,电影里无数跑车追逐的场景就会浮现在你的脑海里,让你一眼入魂。
当然,长安UNI-V也并不是方方面面都让我满意。例如,它的油门调得稍微有点慵懒,尤其是巡航状态下的超车工况。若是在“SUPER RACE”模式下也还好,但是在节能、正常模式下,就稍显有些慢——你总不能一直开着“SUPER RACE”模式跑街吧。
01
04
回到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传祺的影豹和长安的UNI-V究竟选谁?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它们俩呈现出来的是两种不太一样的味道——都是重庆火锅,影豹属于中辣,而UNI-V属于微辣。这不是说谁好谁不好,只是口味上的不同罢了,毕竟有的人喜欢吃中辣,有的人喜欢吃微辣。
在运动和舒适这两个维度,影豹会更显运动一些,它的悬挂会更硬,油门也更灵敏,就像是一只小猎豹,饱满力量感;而UNI-V虽然在设计上表现得更加运动——电动尾翼+大掀背让不可抗拒,但是在行驶质感方面却要更显舒适一些。
所以,如果你更顾家一些,我个人比较建议你选择UNI-V;如果你更自我,更多时候是一个人在享受,我个人比较建议你选择影豹。
虽然这里把他们两者拿出来PK了一番,但是我并不认为它们俩是对手,更像是合作伙伴,把中国品牌的运动型轿车做大,吸引更多年轻人从朗逸、轩逸之辈投向影豹、UNI-V等中国品牌高水平产品的怀抱里来。
事实上,我倒是挺期待合资品牌加入运动型轿车市场,让内卷来得更猛烈一些,好让中国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也让中国品牌有更多提升的空间。
文 | 大雄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earAuto立场。)
———— END ————
法
律
顾
问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