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公司系列|恒大汽车:一半崩塌一半自救

2022-01-13
车谈会

出品|破浪图文组

文|赵妙琳

我第一次听说“恒大”这一词,还是几年前格外火热的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班里正值青春的少年总是格外喜欢看运动比赛,尤其是在我国足球水平低迷的大环境中,它俨然是少年心中的一股清流。

这两年,有关于恒大足球解散的传言不断传来,外界对其也是猜测纷纷,也让人不禁对其未来产生忧虑。

然而,恒大集团所涉猎的板块甚多,集地产、金融、健康和体育为一体,恒大足球不过是其一。

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产业颇为自信,也可能是瞄准了汽车产业“新四化”的风头,恒大甚至做出了进攻汽车圈的大胆决定。

沾上了恒大汽车荣光的恒弛汽车,自诞生开始便备受瞩目,虽伴随着质疑,但面对恒大的强厚的综合实力,不少人更愿意相信它未来可期。

但生活却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去年下半年,恒大集团陷入了巨大的债务危机,随着一篇名为《恒大1400余亿待偿还,恒大发文恳请支持重大资产重组》的文章流出,让其再添了一重舆论危机,而与恒大同根而生的恒驰汽车,仿佛也面临崩塌。

扑朔迷离的恒大汽车

谈到恒大汽车,我思索了许久,用以形容其现状较为恰当的一词,应当是「扑朔迷离」。

去年,恒大汽车发布年报,表示其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同时计划到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2035年实现年销超500万辆。

这个数据很漂亮,但显然,一个尚且还停留在“PPT造车”阶段的企业说出来这番话,没有任何的说服力,甚至可以说是天方夜谭。而时至今日,一向高调的它也未亮出“真伤武器”,甚至好像整个企业对未来发展也缺少可信服的规划,可不就是“迷”?

而说到“PPT造车”,这应该是恒大宣布造车以来其身上挥之不去的一道标签,也是所有跨界造车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可能是急于甩掉这一标签,在去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恒大一口气亮相了9款恒驰汽车,一时间风头无两,按照其原定计划,恒驰汽车会在第四季度启动试生产,在2022年实现大规模交付。

回顾当时众多的媒体报道,对其不乏赞扬之声,多是认为不过3年时间,恒大汽车从一无人才,二无技术,三无经验,四无制造基地的“一穷二白”身份做到携9款车惊艳亮相,实属超常发挥。

客观来说,如果诚如所言,虽为门外汉的恒大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不巧的是,同期还有网友爆料“恒大汽车弄了9台展车,但是不让近距离看,有人趴在车底去拍,结果发现原来是空壳”,此言论一出,直接将恒大汽车推上热搜,但恒大汽车却并未给出正面回应。结果,“PPT车企”的标签反而在恒大汽车身上贴得愈发牢实了。

而到了下半年,恒大被爆陷入巨大债务危机,但许家印仍不愿放弃其“造车梦”,在造车之初提出的“烧钱”战略,已然走不通,无奈之下,恒大汽车不得不撸起袖子加油干。

“大干苦干120天,确保首车顺利下线”,这是去年9月挂在恒大汽车天津工厂办公楼前的一条横幅,或许是确有信心,下个月恒大汽车总裁刘永灼便透露,旗下首款量产车恒驰5将在2022年年初在天津下线。

11月,工信部发布了第35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企业公告》新产品公示名单,横驰5的两款车型均在其中,然而,在12月初公布的最新一批名单中,这两款车却突然被除名,外界也不禁从本怀有的几分期待变成了猜疑。

据相关媒体透露,赶在2021年结束之前,恒大汽车首款量产车恒驰5首车成功下线,比原定计划提早了12天,不过用了其“大干120天口号”一半的时间,但并未高调举办下线仪式。

这其实并不符合恒大的做事风格,我原以为超前完成首车下线,恒大会做大肆宣传,结果却截然相反,这让人不得不再次产生诸多猜想。

终于,恒大汽车于昨日发布了恒驰5首车下线的官方视频,现其内部生产线应该已全线贯通,恒大相关人士亦向我们表示:恒驰5的下线是恒驰汽车的重要里程碑,后续将按照原有计划推进,年内上市。

说实话,我本不看好喊口号这件事,我总以为这是实力不足的人在虚张声势,但事实证明,恒大汽车这番喊口号,好像确实有点用。

对于恒驰5的下线,恒大并未高调宣布,这一点也不“恒大”,似乎恒大汽车有在改变。我们希望恒大汽车打破地产商不能进汽车行业的“魔咒”,创造奇迹。即使目前看起来,比较难。

造车虽难,但已成自救出路

照目前情形来看,恒大汽车好像总算找到了节奏,迈上了一条稍显可靠的道路,而非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

不过,虽然人人都声势浩荡,喊着要在汽车产业瓜分一杯羹,在其产业变局中多添一把火,但客观事实也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证明:造车是有门槛的。

这几年来,跨界造车者不在少数,有百度、360等互联网大厂,也有苹果、OPPO、小米等手机巨头,也不乏宝能、恒大等房地产大亨,但至今仍未有哪个交出了亮眼的成绩。

苹果,作为移动网络的开创者,全球手机巨头,其实力不容小觑。它早在2014年便启动了代号为“泰坦”的造车计划,并从一众汽车公司手下挖走人才,但它始终是在窗边行走的门外汉,时至今日其进展如同挤牙膏一般,并未捣鼓出什么名堂。

与恒大身份、经历都颇为相似的宝能集团,纵使在去年经历了裁员、拖薪、债务危机等一地鸡毛,也没放弃造车,与广州开发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后,它获得了120亿的“续命”基金,却仍旧“奶”不动旗下已经沦为“车界弃子”的观致汽车。

回到恒大汽车身上,据了解,它在造车上已经投入了上百亿元,大抵对于房地产商而言,钱本就是最没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在造车投入方面格外豪气,完全奉行了许家印当时说出的15字箴言:“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在造车的准备阶段,恒大通过“买买买”几乎得到了造一辆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一切,如9.3亿美元拿下国能汽车NEVS的51%股权,获得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10.59亿美元收购上海卡耐新能源58.07%股份,布局动力电池;1.5亿欧元入股瑞典超跑厂商柯尼塞格65%股权,获得整车研发制造能力等。

至于一些没办法买下的技术,便采取了合作的方式,除此之外,恒大汽车还照搬房地产疯狂“圈地”的模版,在全国买地建厂,相关数据显示,其在买地建厂及配套生产线上,花费了其投资将近一半的金额。因此,说恒大汽车是全球起点最高的车企,好像也并不夸张。

然而,采用“拿金钱换速度”手段的它,其造车速度却稍慢了一些,因至今仍未实现批量量产,也不免总被外界怀疑“恒大真的造得出车吗?”

归根结底,房地产跨界造车却举步维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照搬房地产的商业模式来造车,两者的资产负债结构并不相同,虽然恒大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以构建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但并未将其战略决策也向汽车公司看齐。

恒大一股脑推出多款车型,试图覆盖所有档次和各种类型,但这个过于宏伟的目标只会让其无法找准重心,从而自乱阵脚,放眼每一个能够做起来的新势力车企,哪个不是在车型种类中择其一入手呢?唯有这样,才能梳理清品牌定位,至于完善产品布局,那得是后话了。

更深一层来说,其跨界造车的战略决策上有所失误,本质上还是对汽车产业的理解不够到位,虽然汽车产业在经历“新四化”浪潮,但其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基本属性并未发生改变,缺少技术沉淀、核心团队不够稳定的房地产商,再遇资金问题,自然也就造不好车。

时至今日,恒大岂还不理解造车的门槛有多高呢?比起许家印不愿放弃“造车梦”,我更愿意相信恒大坚持走下去是为了自救。

虽然恒大遇难,但市场并未给它喘气的机会。在半年之前,恒大的股价还一度触及26港元,市值一度高达3400亿港元。截至今年1月10日,中国恒大股价仅为1.69港元1股,市值约为223亿港元,不及当时的零头。

不仅霸主地位不保,面对将近两万亿的负债,恒大汽车俨然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在此前为其耗费了大量基金的前提下,恒大不得不继续这场“豪赌”,期待着通过加速造车、卖车来扭转乾坤,马斯克尚能靠特斯拉从不被看好的“科幻梦想家”一举成为全球首富,恒大未来靠汽车摆脱困境,好像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不过,据相关媒体透露,为了换取可流动基金,恒大已经出售了先前买下的一些技术产业,比如e-Traction、Protean Electric等,这般拆东墙补西墙的操作,会对造车产生多大影响,我们仍不得而知。

恒大汽车的巨额亏损,让恒大集团未得喘息,而恒大集团的万亿负债,又直接影响了恒大汽车的量产进度,两者正在不断恶性循环,互相制约着其发展,所以妄想靠已经面临崩塌的恒大汽车挽救恒大集团,其几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车谈君观察

自从15年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组委会主席贾可博士提出汽车新四化概念,我国汽车产业便开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除了蔚来、理想、小鹏、特斯拉等新势力的崛起,跨界造车也成了一大热题。

而自房地产巨头恒大宣布造车以来,外界对恒大汽车的质疑便从未断过。

比起蔚来、小鹏等公司成立到量产车下线,所用时间也接近三年,相较选择代工和收购现成生产基地的它们,作为“门外汉”、选择自建生产基地的恒大汽车,在中途又经历了疫情,好像3年并未交付量产车,也并不太过分。

大抵是对于恒大集团财大气粗的固有印象,以及恒大汽车一开始造势太大,进而导致外界对其产生了较高的期待值,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是一味“画大饼”但并未干出实绩的恒大汽车,自然而然也就引得质疑声四起。

今时今日的恒大汽车,已经没有悠哉悠哉搞生产的机会了,要救母公司,它不得不持续大干、苦干,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干出成绩证明给市场看。

然,经历了风雨飘摇的恒大汽车,其心态应该发生了变化,如今的它更懂得把“说”变成“做”,提前下线的恒驰5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台车对整个企业应该也有莫大的鼓舞作用。

2022年,是恒大造车的重要节点,如果其进展顺利,今年内将实现大批量生产与交付,届时其成分几何,一眼便知分晓。

漂亮话谁都会说,口号谁也能喊,但唯有走稳,方能致远,如今的恒大汽车,应该是懂得了这番话。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推荐阅读

01 恒大造车:专利出鞘,刀锋破局

——“过度”的研发投入变成进击未来的利刃

02 答题者新恒大:什么可以跨越时代鸿沟

——从房产到汽车,恒大走进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步伐更近了。

0
推荐内容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