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 |曾毓群和他的宁德时代

2021-06-25
车谈会

今天产业界和资本界的宠儿,明天又会在哪里?

六七月的天越来越热,汽车市场一如往年进入了淡季。芯片短缺还将持续搅动六月份的市场。

下半年,我们还盯着各大新能源车企看,纠结是“蔚小理”还是“蔚小哪”,那倒大可不必,能把动力电池、软件、自动驾驶芯片这“新三大件”研究透,智能电动汽车的前景才能把握得住。

上个月月底,上市仅仅三年的宁德时代,冲破万亿市值大关,成为创业板首支万亿股票。

作为A股总市值排名前十中唯一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再也无法低调,其创始人曾毓群也在这个五一假期偷偷地以身家345亿美元超越李嘉诚成为香港首富。

比起常常活跃在各个会议现场的电动大王王传福来说,电池大王曾毓群显得低调多了,他鲜少接受采访,在时下流行的所有社交媒体上,都没有他的账号——这让他和其他企业家区别开来。

行内人都知道宁德时代,一个提供动力电池的巨头,一个常常被车企拿出来标榜电池性能的名词,但是提起曾毓群本人,能多说几句的人真不多。

关于他的性格理念流传最多的是两幅挂在办公室里字画,一幅是美团王兴曾在社交平台上透露过的“赌性更坚强”,另一幅是“溥博渊泉”。会其意,前者是曾毓群创业时期小心翼翼又敢闯敢拼的真实写照,后者是其取得一定成绩下提醒自己不沉湎于过去的功劳,加强积累,厚积薄发。

曾毓群是怎么“赌”住风口成就了“电池行业的茅台”?万亿的宁德时代能否保住全球动力电池老大之位呢?这个从宁德的大山里走出来的福建商人能否继续抓住时代的节点成就一个商业奇迹呢?

万亿帝国平地起

福建省的特产是什么?我认为是富豪。

有数据为证,全球华人富豪榜100强中福建人有23位;台湾富豪榜前十位中有8位福建人;新加坡富豪榜前十位中有8位福建人;马来西亚富豪榜中前十位有7位福建人;菲律宾富豪榜中前十位有7位福建人。可以说,东南亚国家的一半首富来自福建省。

我们熟知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美团的王兴、字节跳动的张一鸣都是来自福建。而且他们大多数不是出生在福州这个省会城市,相反都出生在三四线的福清、龙岩、宁德等地。

“宁德时代”之名,就是取自其所在城市“宁德”地名而来,小地方起家,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成为了独角兽企业,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面向全球供应电池的企业,今年更是一脚跨入了万亿市值俱乐部,与贵州茅台、五粮液、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这些大户人家同属一个阵营,完全碾压中国石油。

我们熟知的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高合这些电动汽车企业的电池,都由它提供,几乎所有国外主流车企,都是宁德时代的客户,宝马、大众、本田、现代,美系德系韩系日系,通通被它收入囊中。

从2017年开始的四年以来,宁德时代的装机量都是全球第一。这是过去100多年来,中国首次在汽车领域的关键零部件中,成为全球领导者,是一家连美国总统拜登都不得不忌惮的企业。

从0到万亿市值,自然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之前之所以没有太多曝光度,只不过是因为一直在产业链底下闷声发大财,偷偷努力,然后崛起、爆红,惊艳我们所有人。

其实,宁德时代已经是曾毓群的第二次创业了,1999年,曾毓群酒预感到手机等移动电子通讯设备即将成为市场主流,于是就和前东家的两位高管就锂电池的发展前景达成共识,正式开始创业,在香港注册了“新能源科技公司”(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简称ATL)。

因为技术够硬,ATL解决了电池在充放电后“鼓包”的难题,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公司,即生产出不会“鼓包”的锂电池。并因此拿下了华为、三星、苹果等手机巨头的单子。

虽然乘着手机电子时代蓬勃发展的风,但是商海少不了大浪。因为国家限制外资企业入驻中国,大股东撤资,被日企TDK全资收购的ATL失去了生产动力电池的资格。

2011年,曾毓群来到家乡宁德成立了宁德时代。宁德时代的英文LOGO:CATL,只比宁德新能源的 LOGO“ATL”多一个字母。那宁德新能源和宁德时代什么关系呢?曾毓群以什么关系存在?简单地说,宁德时代是宁德新能源将其动力电池业务拆分出来组建成的公司,这起资产分拆的主导人正是曾毓群。

早在宁德新能源时期,华晨宝马已经将宁德新能源生产的动力电池纳入采购清单中了,而宁德时代从宁德新能源剥离出来后,对华晨宝马的供给,也就自然顺接。

其后,宁德时代的客户进一步扩容。从招股书来看,在国内品牌客户方面,宁德时代与宇通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 吉利集团、福汽集团、中车集团、东风集团和长安集团等行业内整车龙头企业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在国际品牌客户方面,公司已经进入宝马、大众等国际一流整车企业的供应体系,也是国内少数为国际汽车品牌提供动力电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可以说,无论是在电动乘用车领域还是电动客车领域,亦或是电动物流车领域,宁德时代都有涉足。其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纯电动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客 车和混合动力客车,如城市公交、商务旅游大巴、摆渡车,甚至是环卫车、港口拖车。

之后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宁德时代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与互联网车企、智能车企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布局智能汽车领域的动作越来越引人注目。

前几周,还听说了宁德时代与长城汽车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的好消息,近期又收到了其与苹果公司就电池供应问题进行洽谈的信息,虽然公司对相关报道不予置评,商谈结果不明,但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科技巨头要想造车,就绕不开宁德时代。

踏上“时代的顺风车”

风口,是商业故事的开端,曾毓群把握住了,让宁德时代踏上了节拍。

在股价持续飙升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的现状,是全球正在朝着碳中和目标前进的大背景。

从2007年开始,我国开始考虑以补贴的方式,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2008年,开始用“政策+财政”的方式推广新能源车,之后更是持续加大补贴力度。

到了2015年,国家的相关政策开始倒逼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走上一条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当时国家发布了一个补贴名录,核心信息就是使用外资电池的新能源车辆无法补贴,这就给了国内企业发展空间,尤其是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宁德时代,届时,北汽和吉利都纷纷找上门,一时间,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装机量大幅增长。

后来,宁德时代凭借着快速的研发能力和量产能力,精准抓住了每一次商机,保持住了好运。

2017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向高续航车型和高能量密度电池倾斜,电池技术路线由铁锂向三元转换。这一转换直接撞在了宁德时代的怀里,早在2011年,宁德时代就与华晨宝马的团队成立了电池联合开发团队,进一步升华了三元锂电池。就在这一年,宁德时代乘用车装机量同比增长192%。

2018年至2019年,补贴政策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逐渐提高,电池由低端三元向高端三元转换 。宁 德时代 的NCM811三元锂电池应运而生,率先实现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大规模供应。从已获知的信息来看,当时小鹏、蔚来、广汽、东风等车企的新能源车型都是使用的这款NCM811三元锂电池。

好风凭借力,送它上青云。从我整理的数据来看,2015年至2019年,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宁德时代都实现了高速增长。全球装机量从2017年的12.1GWh上升至2020年34GWh,市占率也从17%增加到25%。

当然,这股“力”不仅受到时势的推动,一定程度上也得感谢对手。相信你肯定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比亚迪去哪了?依靠电池起家,立志成就绿色梦想的王传福怎么会让曾毓群在动力电池领域上“风光”一把?

实际上,在国内锂动力电池企业市场,比亚迪的电池业务的确早于宁德时代,但是早总比不过巧。

众所周知,比亚迪是一个擅长通过延伸产业链来挖掘成本降低空间的企业,它一直在力图打造全产业价值链,具体而言,就是它生产的动力电池只供给自己的汽车业务,拒绝消费给第三方整车厂家,除了少量会用到和奔驰合资的腾势汽车上。

我们不否认其理念的优越性,但是其相对封闭的系统让宁德时代有了“可乘之机”,给宁德时代迅速占领市场留出了路。在2017年的时候,比亚迪的锂动力电池出货量被宁德时代超越。

但还好,比亚迪现在醒过神来,将动力电池等有竞争力的产业拆分出来,独立上市,决意跟宁德时代正面一刚。

所以,可以说,宁德时代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生对了时代,二是曾毓群和宁德时代人的努力,其次也少不了对手的成全。

万亿市值是终点吗?

资本的故事,不能不当真,也不能太当真。登台唱戏的人一直在换,世界的流动性注定了生意场上的无常,今天产业界和资本界的宠儿,明天又会在哪里?

宁德时代的万亿市值是神话还是泡沫?是常套还是极限?是起点还是终点?

我呢,更加偏向前者。

首先,如果单拿盈利数据来看的话,宁德时代“泡沫说”完全成立。因为就算到2020年,也只有 503 亿出头的收入规模,这个数据与其他动辄几千亿的收入的万亿俱乐部成员根本无法比肩。

其他万亿级企业大多是以相对低的估值,赢得较高的市值规模,这是常态。且不说茅台了,工商银行2020 年的净利润足有 3159 亿元,中国人寿一年的净利润约等于宁德时代的总收入。

仅500亿的收入就撑起了万亿级市值,这样不对等的估值和经营数据,比以“泡沫”著称的快手还要离谱。

然而,仅用这一个数据去衡量一家正在推动能源革命的科技公司,过于草率。不管接受与否,随着新能源产业向纵深发展,时代的聚光灯让宁德时代和曾毓群更加直接地被市场和舆论审视,其背后也反映出商业世界里时代的重点正发生着微妙的偏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的主要产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目前并没有普及到下沉市场,国内电动车的销售仍然是以限牌限号的一二线城市为主。

此外,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电动车占据全球汽车市场不到5%的份额,宁德时代作为一个全球供应商,还有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宁德时代可以直接参与的产业空间还很庞大。宁德时代能满足资本的狂野想象空间还很多。

除了要打造动力电池的“全球帝国”,宁德时代的“野心”也让它把手伸向了储能、锂电池材料、锂电池智能装备制造、充换电、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乃至芯片、半导体等多个领域。

尤其近两年,曾毓群动作连连,不断加大在储能领域技术、市场、商业场景的布局,通过对产业链优质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加强与上下游企业深度绑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来支撑宁德时代的全球锂电企业龙头地位。

之所以逼迫自己成为一个“全能型”的选手,只因赛道过于拥挤。能不能坐稳“万亿市值”这把交椅,宁德时代的答案估计也没这么肯定。

数据显示 ,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在电动车上的装机量达137GWh,同比增长17%,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则为24.82%,近1/4。尽管装机量依旧保持优势,但从全球业务增量的涨幅来看,宁德时代的装机增长率远低于全球增长率。

毫无疑问,以LG化学、三星SDI、松下为代表的日韩系动力电池商正在迅速扩张中,而国内的比亚迪、国轩高科 、中航锂电等企业也在穷追猛赶,群狼环伺的竞争环境让宁德时代不敢松懈。

其次,另一个不利条件就是越来越多的车企为了预防产能不足,握住话语权开始自建电池工厂,国内,除了比亚迪,长城也成立了电池事业部;国际市场上,以特斯拉和大众为首的车企在过去的一年里均公开表示过要自建电池工厂,其“去宁德时代”的目的昭然若揭。

但是,宁德时代没有那么好摆脱,以上提到的企业依然还是宁德时代的大客户和合作对象,毕竟术业有专攻,电池不是想造就能造的。短期内,宁德时代的霸主地位还是很难撼动的。

宁德时代最大的难题不是总有追赶者和超越者,更大的挑战在于其产品能否持续满足客户需求,技术能否始终领先。

今年年初,蔚来表示其新车型ET7将搭载能量密度高达360Wh/kg 固态电池包(实则是半固态),续航达到 1000 公里,消息一出,行内一片哗然,这种电池新品一旦成势,会改写现有的电池格局。但值得细究的是,蔚来并未公布这款所谓的固态电池包的具体供应商。

经专业人士研究,这次蔚来很有可能“鸽”了老客户宁德时代,而找上了另一个供应商,辉能科技。因为此前,蔚来曾与这家在固态电池量产进展上领先市场4年以上的公司有过深度交流,如果消息属实,辉能能够成功量产出蔚来口中的固态电池,那么宁德时代恐怕会暂时落后,被比下去。

当然,论名气,论技术积累,宁德时代还是yyds,为了防止竞争对手在技术上颠覆自己,宁德时代自然有所布局,在未来动力电池千公里竞争中,宁德时代手中仍有能打产品。

2020年底,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宣布,搭载的电芯电池,采用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的“掺硅补锂”技术,能量密度较行业领先水平高出30%-40%,续航也能达到1000公里。

繁华之路少不了隐忧,但宁德时代的前路是未来,属于它的美好时光还在路上。在可见的将来,它还有很多故事可讲。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END-

推荐阅读

01  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的“一分一合” 折射新能源时代的电池产业之争

——鸣枪起跑

02    比亚迪:百万电翁

——输掉“万亿”之争,还有机会

0
推荐内容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