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i大热,秦的插混冠军宝座还没坐稳,又要被宋PLUS夺走了
“等车的时间,说假话是三个半月,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因为还在不断增加中。”5月26日,在“宋PLUS DM-i领航劲擎之旅广东站”的启动仪式上,比亚迪欧亚特4S店的销售经理唐帆对DearAuto说,“我们店宋PLUS DM-i的订单超过200台,实际交付才十多台,光这款车的订单就和比亚迪之前所有车型相当了。”
欧亚特4S店地处广州番禺,位置并不优越,这样的订单也不出乎我的预料。
以DearAuto为例,总共十来位编辑中,已经有三位编辑提出了购买宋PLUS DM-i的需求,但比亚迪给出答复是,现在货源太紧,建议年底时购买更合适;此前,编辑部购买最多的车辆为雅阁混动,总共买了两台。
秦刚夺得插混冠军,DM-i或长期霸榜
根据比亚迪日前披露的数据,截至5月上旬,比亚迪DM-i车型累计订单已经突破10万辆,并且还在持续上涨,现在公司正全力解决供应问题,这也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4月插电混动车型销量排行榜前十,最高的秦才3603辆,这给比亚迪DM-i车型带来霸榜的机会。
DM-i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插电混动(PHEV)车型,比亚迪用“超级混动”来命名。3月份插混的销量冠军还是荣威eRX5,4月份,秦PLUS DM-i刚一上市就登顶,成绩为3603辆。宋PLUS DM-i上市后,这一桂冠估计很快被它给夺走。
为何说宋的机会比秦大?因为对于中国品牌车型而言,SUV比轿车更受欢迎。
一款是SUV,一款轿车,在中国品牌里头,选择SUV的比较多。
刚刚过去的4月份,堪称是中国品牌SUV的滑铁卢,但哈弗H6、长安CS75仍然位居SUV排行榜的第二、第三位,比亚迪宋排第11;在轿车排行榜上,前十名已经看不见一款中国品牌了。
SUV是中国品牌的护城河,4月份宋位居SUV榜第11名。
第二,宋确实是一款优秀的SUV。在比亚迪内部,宋系列无疑是当家花旦,2020年,约占据比亚迪总销量的40%。
全程亏电,油耗可达4.2升
作为宋系列的高端车型,宋PLUS DM-i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借助“领航劲擎之旅广东站”的机会,我们和它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宋PLUS DM-i这车热度很高,大家都比较了解。什么外观、内饰、空间就不多说了,请看以下图片。
简单而言,宋PLUS DM-i是一款以电为主要输出动力的插电混动SUV,发动机为辅,在亏电时表现不错。
我拿到车,显示的电量已经不到20%,按照比亚迪SOC大于25%的设置,这无疑是一种亏电状态,更接近真实驾驶状况。
10台宋PLUS DM-i从广州欧亚特4S店出发至深圳的桔钓沙酒店,单程将近180公里,来回往返约360公里。在车辆全程满载,开空调,高速速度达80-100km/h左右的状态下,还沿盘山公路上至东部华侨城山顶,随后到达酒店。
宋PLUS DM-i在经历了这样复杂一的路况后,全程并没有刻意用节油模式,因为一路上高速很堵,还有一段是盘山公路,有车辆的百公里油耗仅为4.2L/100km,这比官方4.4L还低。
有人将油耗开到了4.2L/100km,我们用运动模式开到了5.8L,仍然比纯燃油SUV好很多。
当然,我承认没有达到4.2升的水平。
我试驾的是纯电续航51km的尊荣版,其中50公里的综合能耗是5.8L/100km,因为使用运动模式,又不是节油赛,干嘛搞得这么苦哈哈?如果是燃油SUV,按照这种驾驶模式,油耗估计到8-10升了。
为何说亏电油耗那么重要?对大多数人而言,基本在亏电时驾驶,因为没有良好的充电条件。毕竟,要有私家充电桩,你首先得有个停车位,要知道,像广州市区,一个停车位都卖到50万了。
接近EV的感觉,安静得有点高级
除了省油外,这车的另一个标签——好开,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的都是用电来驱动车辆,接近EV的试驾感觉。
从技术上来看,宋PLUS DM-i搭载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DM-i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3大核心技术,综合功率173kW,相当于2.0T发动机的,但宋还是紧凑型SUV。
DM-i系统有点复杂,消费者不需要搞清楚技术原理,只要知道是否好看、好开、好用就行。
在城区行驶时,能感受到宋PLUS DM-i动力输出线性直接、油门响应干脆利落,在堵车起步时毫不拖沓,动力响应媲美纯电车型,但又不会像某些EV那么窜。
在试着超车、并线时,一脚kickdown,能感受到动力源源不断的迸发。当然,如果用经济模式的话,在时速80公里后有点乏力,但用上运动模式,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反正也不怎么费油。
在试驾过程中,得益于调控有度的EHS电混系统,宋PLUS DM-i开起来超级平顺,完全没有传统燃油车换挡的顿挫感,整车给人感觉从容不迫,就像是一台纯电动车,顺入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车速100km/h的高速路上疾驰,传进车内的噪声也非常小,前后排沟通顺畅无比,完全用不着“扯嗓子”对话,这比我平时开的雅阁混动好了不少。
原来是宋PLUS DM-i前排及前风挡采用双层隔音隔热玻璃,通过整车声学包与密封设计,实现了高NVH水准,整体给人感觉相当于自带“降噪耳机”。
从1890mm的车宽来看,宋PLUS DM-i就是中大型车的水准。在高速上,宋PLUS DM-i开起来感觉像是中大型SUV,由德系底盘大师汉斯·柯克亲自操刀的宋PLUS DM-i,底盘也有点出乎意料,在坑洼路面上行驶,滤震非常干脆,几乎没有多余的跳动,在深圳华侨城这样的山路中,跑山战弯,整体表现依然稳入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宋PLUS DM-i在操控上造诣颇深,麋鹿试验通过车速≥76km/h,根据不同驾驶模式刹车灵敏度也自行调节,并且指哪打哪,在东部华侨城连续大弯道路段中,同级最小5.55米的转弯半径带来了“一把过”的快感,准入人心!
比亚迪还可以做得更好
总体而言,宋PLUS DM-i是一款好车——好看好开好用,跟DearAuto所倡导的方向一致。
但跟人一样,车无完车。比如说,宋PLUS DM-i的车机系统过于复杂,要好一会儿才能适应;此外,在较高时速过弯侧倾过大,但同事试驾宋Pro回来后,说宋Pro没有发现这方面的问题;车内隐约有共振声音,听着不太舒服。
当然,这些小瑕疵不影响宋PLUS DM-的市场表现,订单摆在那儿。其实,这车应该做得更好,毕竟,它已经成为比亚迪的“希望之星”了。
这有点像比亚迪一样,作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掌握"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核心技术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应该在电动车市场有更大的作为。
现实的情况是,全球第一电动车企的头衔早被特斯拉夺走;2020年,比亚迪汽车的总销量仅为42.7万辆,已经远远落后于吉利、长安和长城了。
在这42.7万的销量中,究竟是由几款车来实现的?按照现有的车型来看,总共有29款,也就是说一款车型的平均销量不到2万,远达不到规模效应。总之,比亚迪缺的不是车型,而是明星车型。
比亚迪有一堆车型,但缺乏像宋DM-i这种明星车型。
DM-i车型的推出给比亚迪提供了一次机会,宋、秦、唐DM-i尤其是宋DM-i是有实现月销过万的潜力,现在市场需求大,产能又跟不上。
对比亚迪而言,做好这三款车型是比推出一堆无效车型更有力的手段,这些年,比亚迪停产的车辆还不够多吗?
事实上,产品过多又缺乏明星车型,也是吉利、长安、长城、奇瑞们都犯过的错误,因为体系能力不足以支撑那么多车。看看丰田、本田在中国有几款车型?
相比产品,比亚迪的市场营销被诟病更多。就拿网络来说,刚上市是宋DM-i放在e网卖,但唐DM-i和秦DM-i又是放在王朝网络,让消费者都摸不清。这 三台车起码要放在一起卖,毕竟,都是DM-的i产品。
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照顾e网的权宜之计,要等到海洋系列的EV来给e网补充弹药。
文 | DA彬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earAuto立场。)
———— END ————
法
律
顾
问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