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刹车“失灵”,到底谁在说谎???

2021-04-27
车厘子

撰文 / 陈嘉宁

编辑 / 黄荣彬

设计 / D.F.

 相信在上海国际车展的第一天媒体日,大家都已在朋友圈刷到了特斯拉展台上一位女车主爬上车顶维权的视频或图片吧。而特斯拉方面,当天立马发布的回复,也确实很有“态度强硬”不可能妥协的味道。再之后随着事件的发酵,和各种新闻报道这次维权事件等,女车主维权的情况和特斯拉的态度已是人尽皆知。但很多不了解事件背后的吃瓜网友们,肯定都会觉得在上海国际车展中,女车主是第一次找特斯拉要求维权的(至少一开始时,我本人也是如此认为的)。正因如此,网络上突然爆发出各种各样的特斯拉刹车失灵报道,相信很多希望追寻真相的媒体/网友,肯定都会继续关注此事。本着媒体人的专业精神,我们不偏袒于任何一方,只按着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理性分析,同时也希望该事件能尽快通过可靠的第三方检测来解决,还双方一个真实的结果。

 时间轴梳理(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

2021年2月21日 张女士(车展维权事件中的女车主)的Model 3因未与前车保持适当距离而跟前车发生追尾碰撞事故(交警开出的事故认定书)。

3月6日 张女士将事故车拖至当地特斯拉店正式走上维权之路。

(提出求要求退车,以及赔偿精神损失费、医疗费、误工费等诉求。)。

3月9日上午,郑州新区市监局邀约特斯拉与张女士进行调解,双方签署调解书(张女士带着媒体到场,调解协议未盖章生效)。

3月9日下午,张女士再次将事故车拖至当地特斯拉店展开维权(提出相同诉求)。

3月10日 特斯拉客户支持(官方售后微博号)贴出事件经过的长图文,正式回应该事件。

3月11日 部分媒体开始介入报道该事件。再然后就有了4月19日上海国际车展上的车顶维权事件了。

目前因为发生事故的路段监控未启用,而Model 3上的行车记录仪也没有记录视频,再加上前几天特斯拉官方发布的行车数据(部分关键数据缺失),其实并没有多少可供计算或评估制动距离的数据,于是这场车顶维权终于走向了拉锯战般的状态。双方似乎都各有自己的理据,但却也各有一些什么不便透露的情况。

 首先抛开别的不说,只针对“刹车失灵”这件事,我个人的看法是:

关于刹车失灵,到底是因为系统出现问题导致制动力不足,或是因为踩刹车时间及力度等原因引发的制动力不足而引发的?

其实,因驾驶者对跟车距离的误判,制动不及时或踩刹车力度不够,往往都是追尾发生的主要原因。毕竟普通消费者,并不像专业的汽车媒体人,日常经常会进行100-0 km/h的制动测试,并有机会到赛道中进行激烈驾驶(练就了紧急制动的肌肉记忆)。再说,大家在日常驾驶时(包括我自己),几乎都不会一脚跺死刹车,毕竟还是会心疼自家的车子。再加上Model 3的加速性能跟一般家用燃油车完全是两个世界,如果不习惯出事的几率确实会比较大。

Model 3长续航版的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5.6秒(官方),要知道这个成绩已经和保时捷Macan S、迈巴赫S级、宝马M5等高性能车型平起平坐了。如果平常没体验过这些速度机器,在不知不觉中开快了(这点得吐槽下Model 3就不能加一个小小的仪表吗?),然后再用日常驾驶的距离预判,和日常踩刹车习惯来开,出事的几率能不大吗?下面请对比看看,同一辆车,但在不同反应时间和力度踩刹车后的100-0km/h的结果。

上图左边是一开始就一脚跺死刹车(可以看出负G值比较稳定),右边是假装看低头看手机再抬头再一脚跺死刹车。同样的车,同样的路段,就一个低头抬头的动作刹车距离就相差了足足11米之多,大概是2辆Model 3的车长再加个1米多。而且重点是,我低头看完手机(其实就是瞄了一眼啥都没看清楚)后再抬头时我已立马急刹车,因为事先知道要这么做所以两次刹停的时间仅相差了0.22秒,如果是在真实情况中,车主在惊慌时反应肯定再慢上一点的话,这个刹车距离恐怕就会更长了。

反观特斯拉官方提供的行车数据,正如前面所说只知道部分车速,时间和刹车总泵的压力值,所以很难去计算实际的制动距离和踩刹车的力度。所以我不知道这份数据到底作用何在?再说它的前撞预警,为什么会跟自动紧急制动几乎同时(相差0.01秒)出现呢?至少也得提前1秒出现吧?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制动系统确实是在工作的,只不过刚开始时的制动压力未如理想而已,但这是系统的问题还是操作的问题,在没有更多的有效参数时我们依然无法准确的分析出来。

至于那些说怪单踏板模式,或怪能量回收改变驾驶习惯什么的,我只能说那就是胡扯,难度在网上燃油车油门当刹车的事故还嫌少吗?难度燃油车有单踏板模式吗?就好比大家都觉得改装车就是用来飙车的,但其实那只是少数的害群之马的行为,改装车并不会自己飙车,飙车的都是人的行为。我身边的改装车车主都不喜欢飙车,都是文明玩车只是出于对汽车的喜欢而已。

所以说,在这件“车顶维权事件”上,双方都有隐瞒的地方,女车主的微博@淡水里的珊瑚内容仅开放到3月11日,那之前的碰撞现场图,或维权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们不得而知。至于特斯拉这边,虽说有跟女车主协商,但相关负责人一直在充当复读机,而且一开始不提供数据,后来迫于压力才提供,确实也不利于解决这件事。

目前,既然双方都知道占用了公共资源影响较大,那女车主在受到警察叔叔的教育后,是不是应该公开自己的维权诉求,并明确自己认同哪些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报告。而特斯拉是从一开始就提出可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的,再加上现在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事故,只要是特斯拉的车,就会被怪到刹车失灵上。所以,还是应该尽快与女车主协商好到哪些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双方是否需要邀请相关部门(公证)或媒体见证等。好,让此事尽快解决。而不是继续在网络上各自玩文字游戏,隔空互怼。

***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公司立场***

-END-

0
推荐内容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