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也混期货圈?!

2021-01-25
车谈会

出品 | 破浪图文组

文 | 章丽娟

与PPT造车相比,卖汽车这个“期货”无非是给这个等待加了一个更加具体的时间。

快节奏的时代,快递送达超过三天,外卖超时五六分钟就是要被投诉的。说实话,我实在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力量,会让有些人等短则半年九个月,长则两三年,有些人贷款都还完了,还没开上三年前订的新车。

我不知道这种以“期货”方式售卖汽车,是否真的能够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可,但是这股风在汽车圈是刮起来了。尤其是造车新势力,几乎都成为了“期货生产商”。

1月9日,蔚来在NIO Day上发布了旗舰轿车ET7,产品让人惊喜,但是“2022年第一季度”的交付时间让人沉默。虽然李斌也以“请大家理解,我们真的用了太多新技术”的话术安抚了下在场的车主和媒体,但是过早地预售难免会稀释蔚来服务的人情味。

四天后,上汽集团联手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自去年11月26日官宣后,仅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拿出了自己的智能纯电作品,一辆轿车,一辆SUV。亮相的时候虽然亮着大灯,但是车型没有名字,而且的的确确是被托盘运出来的,价格范围、续航里程也是未知数。

无疑,又是一个匆忙卖期货的例子。蔚来好歹也有忠实的粉丝兜着,但是智己汽车一上场的吃相就没有赢得观众的好感,以后的路怕是也难。

汽车,作为大宗消耗品,畅销车由于产量没跟上,等两三个月很正常,也在合理范围内。毕竟这个是消费者用脚投过票的车,而且与其后面面临加价的风险,等等也是值得的。

反倒是在新造车势力纷纷公布首款新车后,预售成了常规手段,并且这样的预售与传统车企还有非常大的区别,因为时间长的能达到1年以上甚至更久。

比蔚来、智己更早的还有特斯拉,特斯拉Model 3从几年以前就开始接受网上订单,经过跳票、跳票、再跳票,终于在2019年开始交付中国用户。而2019年年底预售的特斯拉电动皮卡,至今,都还没有要交付的意思,当时可是在3天创下了20万订单量。

对于消费者来说,“期车”可不是什么“期货”,可以通过炒来赚钱的,我们也就是交个定金,享受早占坑位早拿车的小红利罢了,之所以新势力没有走上传统车企的销售老路,也是有其背后的现实原因。

首先,我国还是一个燃油车占主导的国家,无论是技术工艺还是品牌积淀品牌积淀,燃油车总是更占优势。消费者已经完全相信BBA或者大众、丰田能够做出一台让人满意的车型。但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光做几页PPT肯定是不行的,最起码也得有个概念车,或者试装车,而且,一定要让用户提前知道你要造一台什么样的车,增加曝光度。

要知道,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品牌如果没有声量,品牌没有音量和热度,一个新的企业也没有故事可讲,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如今的新能源赛道越来越拥挤,要想博得消费者的注意力,就得先声夺人,就得一鸣惊人。

为啥我们都觉得李斌和特斯拉是称职的“产品经理”,为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车企CEO亲自下场代言,举手投足之间皆是流量,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了。

目前大多数造车新势力都已经上市,而资本市场需要刺激,强有力的新产品就是重要的手段,所以我们看到,蔚来ET7发布之后,股票直接狂飙突破1000亿美元,蔚来也因此干翻了大众,成为仅次于特斯拉、丰田的全球第三大市值车企。

另外,而对于蔚来这样的企业来说,拉长新车的预售期也有一些实际好处,比如锁住忠实的初期用户。这批用户对蔚来价值巨大,他们往往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更长一点的预售期,既给了老用户一个换车的选择,又给了老用户出去“传教”的素材。

当然,提前一两年预售新车的方法,是能够提前回笼部分资金,但是这笔钱对于造新车来说就是杯水车薪,但是预售却能够提前抢占市场份额,而且有计划地提出新车,可以给投资人交作业,还能通过预售情况吸引更多投资人,从而保证新车企顺利运行。

怎么看,卖“期车”对于根基刚稳定的新势力来说都是百利无一害的。但学着这么做的传统车企倒是真不多,就像比亚迪1月推出的搭载DM-i超级混动的新车型“发布即量产”,预计到三月就能陆续上市。

其中原因主要归结于不同车企的产品理念和企业模式,像蔚来这种企业是以“用户思维”来造车,而大众丰田则是“产品思维”。

在造车模式上,造燃油车需要较长的研发周期,涵盖整车及部件研发的每个环节,至少要花四年。这很难让传统车企以PPT的形式描绘这将是一台怎样的车,何况是造一台概念车。并且现在的消费者也很难对4年后的汽车拥有足够的等待耐心。

但是如今,再扭头看看这些正在布局电动车的传统车企,也多少感染了新势力炒“期货”的习性。新势力的浮躁在他们身上也初见端倪。

或许,我们更应该从“期货”的英文“Futures”,去理解“期货”,它是一种约定好还没兑现的未来商品。汽车圈的“期货”除了产品本身,还有很多软件和电驱动技术。

这样想,你会发现如今的汽车“期货”市场已经进入了繁荣时期。

从东风岚图等高端电动品牌的不断推出,到车规级激光雷达的一夜降临,再到最近广汽、蔚来和智己汽车争相烙着1000公里续航的“大饼”,固态电池今年量产的传闻还在风中漂浮。

可见,中国新能源不缺故事,但是这些未必能兑现的故事却实实在在地刺激着市场。股市是最敏感的,很多卖了不到10万台车的新势力企业就已经达到了近千亿估值,这不得不让我们停下来思考,汽车圈的“期货”带来的是颠覆?还是泡沫?

在我看来,当下市场中的情绪,还是带着过度的亢奋。在一系列汽车“期货”产品争相发布后,我们很多专家和学者对2021年中国及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预测,更是动辄增长40%甚至更高。

从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得到的数据去预测一个更不确定的年份,还能如此乐观?我们似乎没有了以前的保守和严谨。而两年前随着国家补贴退坡,新能源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的片段还历历在目,毕竟,“福”与“祸”的切换,往往就在旦夕之间。

回到“期货汽车”的讨论,它本身就是盛行于新能源市场的一种新玩法,我能理解,但是作为一个在花大钱上略微保守的人来说,还是无法接受。

所以,当蔚来的销售人员劝我花5000元订金抢购ET7时,我选择了拒绝。不是对品牌的排斥,而是纯粹对买“期货”这件事的不认可。

首先,我不知道一两年之后我的消费需求会不会改变(有些可以退订金),也许我会遇上更喜欢的车;其次,我对那些还停留在动画上的技术落地还不是太乐观,我希望我的选择是建立在我真的用过觉得好的前提上;而不是为了成为某辆车的“首批小白鼠”。

还有,我也怕被“割韭菜”,汽车作为消耗品,终端降价更是成为现如今的常态,可能在你等待一年提车后两三个月,终端就已经有了优惠,而你多花的钱只是比被人早两个月拿到车而已。

当然了,那些敢于尝鲜和对某品牌有强烈认同的人来说,你们依然有选择的权力。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推荐阅读

01  远观 |上蔚来课有多带劲

——蔚来用户学

02  朝圣之路:特教 VS 蔚教

——你是谁的信众?

0
推荐内容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
#集结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