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凯美瑞隔空对话:老子稳重中庸,儿子离经叛道?
一般来说,改款或者换代新车,会考虑在哪一些方面作出改动呢?外观?内饰?空间?配置?车架底盘?动力总成?你也不要想太多,有些车,只是默默地换了一套前脸罢了,便美其名曰“全新换代”;但也有些车,竟然真的剥皮抽骨、连筋带肉、完完全全换了个遍的。不单止从里到外样样换了个遍,老子性格原本稳重中庸,儿子却变得离经叛道。不信?不信我拉上这对老子和儿子,隔空对比一次?
外观:
我说的是第七、第八这两代凯美瑞。不消说,你看到的第一张图便是七代凯美瑞,刚硬的棱线直来直往,加上抢眼的镀铬装饰,不同的中网、轮圈包装成普通款和运动款,初看上去也挺新鲜的,但也还谈不上设计的美感,始终还是那种老实平庸的样子。
和老爷子不一样,第八代凯美瑞,忽然打扮新潮起来。丰田给第八代凯美瑞整出了两个外形,两套前脸。一个叫运动型,一个叫豪华型。你看那前格栅,不怒自威;再看那后尾厢,底下四朵小菊花含苞绽放,原装小鸭翼骚气又拉风,便是运动版无疑;你看那四只抛光铝合金轮圈,看起来斯文得体的,便是豪华版无疑。要是从不远处看,咦,那整体的轮廓,那车顶的弧线,隐约有点像雷克萨斯ES,又有点GS的感觉呢。
内饰:
七代凯美瑞2.0的车厢以黑、灰、米色调为主,不管是桃木装饰的普通版,还是仿碳纤维的运动版,同一套规规整整的布局,更多还是让联想到“理性”二字,各种功能都很直观地排列了出来。中控台上用了现在很流行的皮革缝线设计,但观感和触感水准不及欧系同级车对手。在B级车之中,七代凯美瑞的车厢氛围营造,其实也不算十分高级。
方才说到,八代凯美瑞,隐隐约约有雷克萨斯的影子?哈!一看内饰,更加雷克萨斯。以前凯美瑞从来不舍得在中控放一块大一点的屏幕,如今变了性,直接辟出一块地来作中控屏,尤其屏幕上切成细长方块的镀铬按键,总让人想起不久前试过的雷克萨斯RX那一套,很显档次感。副驾驶手套箱上面那一块,用模仿竹子的材料装饰的面板,更是最直接的心里暗示。
动力:
七代凯美瑞,主打动力是中期改款之后的2.0L+6AT。双喷射的2.0L发动机,配合聪明的6AT,令人感觉,从低转到中高转,每个转速区间的发力感都不错,每次的加速过程都更加顺畅,平顺性相当出色,几乎能和本田家的2.0L+CVT打成平手,十分意外。至于2.5L混合动力,油耗和动力表现都更加优秀,但是销量占比很小,殊为可惜。
八代凯美瑞的动力选择,那就太丰富了。2.5L四缸发动机是全新的,40%热效率吊炸天,破天荒配上了8AT变速箱,从2挡起,液力变矩器可以完全锁止,动力传输的损耗比原先的6AT少了50%。同时还保留了2.0L四缸动力的版本,压低入门售价,反而最能契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在2.5L动力的基础上,还有THS II混合动力的版本,与之匹配的是模拟6速E-CVT变速箱。不仅性能提升,油耗还压得更低,按照海外汽车媒体的测算,2.5L四缸车型城市油耗大概为8.4L/100km,高速油耗大概为6L/100km。
底盘:
即使在看不见的地方,两代凯美瑞的变化也不少。相比前辈,第八代凯美瑞借助全新的TNGA(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平台,从发动机布局开始,就尽可能将重心降至最低,连同冷却、进气零部件、空调总成、油箱、排气管等各种零部件均进行了小型化和薄型化设计,于是车身降低25mm、发动机盖降低40mm,地板降低20mm,前排下降了25mm,后排下降了30mm,这样在保持足够的空间的同时又降低了重心。
此外,原先的双横臂悬挂,升级为多连杆悬挂。车身刚性提升65%、螺丝刚性提升60%,强度最高的结构钢,七代凯美瑞是9800MPa,八代已超过12000MPa。混动版本的动力电池,则由尾厢挪到后排座椅底下,因此混动版本的前后配重,刚好能精确地平衡在50:50。更低的姿态,更低的重心,更高的刚性,更均衡的配重,带来的影响有多大的?恐怕只有把自己丢进驾驶座里才能够切身体会。
凯美瑞活了八辈子,终于意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这么运动的,精神劲儿一点也不输86。按照试车大佬们的说法,第八代凯美瑞底盘滤震也仍然舒适,优秀的悬挂能把不平路面上的颠簸浮动抑制住,可以说非常的令人满意了。虽然还是谈不上多么有驾驶乐趣,但整车重心也压低下来,响应比前辈直接得多,因此不会像七代前辈那样一盆水浇灭你的驾驶热情。换句话说,你也许做梦也没想到会开着一辆凯美瑞去跑山,然而你恰巧需要开这辆车去跑山路的话,你将会十分享受这段旅程。
课外思考题:为什么老子稳重中庸,儿子离经叛道?
每每提起第八代凯美瑞,丰田官方就一直强调“堪比跑车的运动性”。果真有这么厉害?老子和儿子,归根到底,不就只差了一个TNGA吗。那么这个TNGA,究竟是何方神圣?
TNGA,全称是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直译过来就是“丰田全新全球架构”。一开始,很多人就误解了TNGA的意义,把大众的MQB、雷诺日产的CMF、宝马的UKL等模块化生产平台混淆起来。实际上,“架构”比“平台”的意义更加宽泛。对于丰田来说,TNGA首先是整车结构的模块化,最简单的,同样的零部件和动力总成,大车可以用,小车也可以用;同时也是一种最优化的开发思路,TNGA + CE(Chif Engineer,首席工程师)就是当下最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这也是丰田的处世哲学,与“精益生产”并重的核心战略。
如果你参观过元町工厂的话,曾经的TPS精益生产方式发源地,现在的TNGA研究所,很容易便能理解“架构”的精妙之所在。丰田旗下的产品细分平台就多达100多个,并拥有800多种发动机,如何将零件尽可能地通用化,如何将生产效率尽可能提高,以求降低成本,是横在丰田面前的一道难关。
丰田自然又很多办法提高生产效率。在升级为TNGA标准的总装线上,平时用于安装车门、装配轮胎等固定在屋顶的吊顶设备,全部改成安装在地上了,方便工人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原来总长10.6米,需要4名员工的AT挡杆生产线,如今只缩短至2.7米,只需1名员工在线上作业;组装工时减少了42%,设备成本也随之降低了50%。缩减成本,提高效率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其实是TNGA架构更有利于调整流水线,最终实现柔性生产——原先只制造凯美瑞的工厂,生产效率提升了,那么空余的生产力,他们可能会考虑共线生产雷凌,或者雅力士,或者其他。对于丰田的竞争对手而言,这又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TNGA还有许多深刻的内涵。不同于所有模块化平台,在在TNGA架构下,“臀高”成为了零部件共用的衡量标准。也就是说,丰田TNGA架构下的车型,根据臀高搭配对应的零部件,不需要相同的车身结构也能实现零件通用,从而把零件的通用范围扩大。这些零部件包括前排座椅骨架、座椅垫、换挡杆、手刹杆、制动踏板等,都是一些围绕在驾驶座周围的主要部件。
与之相对应的,在TNGA架构上开发的每一款新车,并不是按照传统的思路,先确定了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再去确定前后座椅的布置。反过来,现在是先确定了驾驶者和乘员的坐姿,再推测轮距、轴距以及相应的底盘布局。
不仅仅是游戏的规则变了。丰田TNGA架构下所实现的零部件通用化,是优先建立在驾驶者的乘坐、操作感受上的。在丰田眼中,决定某一零部件是否能通用的首要依据,不是通用后能省下多少成本,而是能否为驾驶者带来最舒适的体验。或者,这正是两代凯美瑞“分道扬镳”的深层原因?
对于凯美瑞,每个消费者都有不同的期待。日本想要安静,欧洲想要操控,中国想要空间,美国想要实惠...... 每个市场推出特定车型是个好办法,但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当然还是把所有的需求都放进灵活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架构”之中。节约设计、生产成本只是TNGA的部分价值;更重要的是,将A0级、A级、B级、电动、混动车型集中在TNGA之下后,可以合分散之力攻于一役。只要TNGA是完美的,第一款完全在TNGA架构下开发的轿车,第八代凯美瑞便是完美的;框架下的各款车型,亦会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