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潇潇 时间:2010-09-05
我向来不推荐日本车、韩系车,也不是愤青、车托,因为前几天在汽车之家看了一个“你的车怕追尾吗?”的贴子,发现在国内销售的日本车和日系合资车都把后边的防撞钢梁给去了,连两边的吸能溃缩柱都没有,开始还不信,以为是车托什么的,但昨天在朋友的一辆丰田车上我专门在后尾的下边看了看,是真的没有,除了一个塑料的保险杠外壳什么都没有,中间是四指宽的空间,销往欧美的都有的!特地下了几幅图供大家参考。
看后我只有感慨, 还是自主品牌的实诚,用料扎实,日本车的省油都是车身轻啊!
好像国人都不注重汽车的安全性,其实在欧美地区安全性是第一位的,然后是性能和其他指标。
下面我们先看看防撞钢梁和吸能溃缩区的构造:
后部结构:
重新学习之后,才发现,现在所谓的“保险杠”已经不是以前的保险杠了,以前的保险杠就是伸在最前面的那根杠子,现在的车前后部突起的塑料壳子叫“保险杠”,而里面的那根缓冲吸能的杠子有了个新名词——“防撞梁”
我是真的落伍了,最近才听说这个保险杠和防撞梁现在是分开的两件东西,惭愧
防撞梁的作用不知道大家心里是不是都很清楚,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碰撞情况下(遇上高速碰撞,祈祷吧,别指望任何被动安全措施了,车身够结实,3厢不变2厢、2厢不变1厢的话就可以烧高香了),“防撞梁”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碰撞时在自身车架和对方车辆间首先起到保护自身的作用,如果碰撞速度较大,能量较强,接下来的是事情就是“缓冲、吸能”——靠梁的的变形、溃缩吸收碰撞能量,最大限度的减少车架及发动机的损伤。话说发动机撞坏了,实在没法修了,还能再买个安上,可是如果车架“俗称大梁”损坏且无法修复的话,报废吧
还有个实际问题,在碰撞的强度不大的前提下,这个“防撞梁”的意义基本上就等同于金钱,有防撞梁充分保护的车体,受损轻微,事后修补的成本也很低,反之,嘿嘿...
现在的情况我觉得很有意思,把以前的这个东西一分为二,外面的塑料壳子叫“保险杠”,里面起保护作用的叫“防撞梁”。这本来无可厚非,可实际情况是某些无良的厂商仅保留了外面看得见的壳子,偷工减料甚至直接省略了“里子”。这下问题出来了:无知的消费者看到的仅仅是表面,那个被称之为“保险杠”的东西,里面有货,那是天经地义,如果里面的东西被简化甚至省略了,那个壳子还能“保险”吗?
现在的社会更人性化了,讲究碰撞是对行人的保护,理念不错,中间的泡沫就是保护行人的,不错。但是自身的安全也不能放弃啊
此贴的目的就是汇总一下,让那些平日里轻易看不到的东西集中出来溜溜,让大家心里有个数:这个在主动安全之后,是否能保住小命(或者保住金钱)的最后一道防线究竟是个啥样?
飞度:
飞度
SX4
北斗星
奔奔
标致207
再来一张
别克凯越
再一个
长城精灵
又一张
丰田锐志后部
锋范前部
锋范后部
还是后部
这是福特嘉年华的后防撞钢梁
看我们的吉利熊猫
吉利远景
后部
科鲁兹
乐驰
尼桑骊威
尼桑骐达
尼桑天簌
本田思域
还是思域
现代索纳塔
现代悦动
长城炫丽
雅8
雅力士
后部
看看这个-奇瑞G5
再一个
奇瑞:东方之子
东方之子
奇瑞A5
后部
奇瑞A3
还是A3
又一个
A3后部
两厢后部
综合来说:国产车比较厚到,日韩车系安全方面减配太利害了,车重方面可见一般,我比较了一下,日韩车普遍只有一吨多点,而像奇瑞的A31。6L车,重1360KG,比日韩车多出300公斤,虽然说明不了什么,但也可见一般,而且日韩车的省油可能就在这,车身轻,同排量当然比较省油了。当然,如果对安全要求不高而又要面子的话就另外说了。
所以,要买车我首选推荐奇瑞A3,1。6升11新版,国家推荐节能车,车价仅7-10万元,油耗仅6。5L,DVVT发动机,国家直补3000,全系标配ESP、ABS/EBD,6气囊加侧气帘,205宽胎加全独立悬挂,侧身加防撞钢柱,全承载式车身,五星安全,1。39吨的车重就可见它车身的安全性,还是安全第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