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vora 时间:2010-05-20
5月9日清晨,长安街祁家园丁字路口处,一辆英菲尼迪G系列轿车将一辆菲亚特派力奥轿车“两厢撞成一厢”,紧接着又撞上了639路公交车。事故造成菲亚特车内一家三口中,司机和其女儿颅内弥散性损伤,生命垂危,其妻子双腿骨折。
此视频在网上热传。一时间议论纷纷。很多人认为两厢车由于比三厢车少了后备箱的缓冲作用,而尾部的防撞机构不如三厢结实等设计因素,在尾部受到碰撞冲击时,车内乘客好像更容易收到伤害。还有更多人认为,派力奥没有后防撞横梁起到初始吸能的作用,是罪魁祸首。有些大网站甚至做了专题来宣传有尾部防撞横梁的两厢车型。
当然,也有人觉得以上论断都比较片面。
我更感到真正的祸首还是那些所谓的监管机构,他们给厂家在尾部安全上去偷工减料创造了环境。目前国内C-NCAP的测试项目来看,碰撞测试主要设计正面和侧面的项目,而专门针对车辆尾部的碰撞测试就没有。实际上这种高速追尾事故在中国发生几率最高。因为国内驾驶人员普遍安全意识低下,没有保持足够车距;货车超载严重,造成的车祸太频繁太惨烈。有关数据是,2008年,追尾事故占高速公路车祸比例达68%
隶属于中汽协的C-NCAP作为汽车产业的“自己人”很难于和只面向各保险公司的美国高速公路保险协会IIHS一样客观公正。测试正面撞击的速度降低了,追尾测试没有,更不可能有顶部强度测试,仿佛就害怕增加制造商的生产成本。“追尾力度一般不大”只是个借口,面对大量鲜血淋漓的事故显得太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