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车员之十四:来谈谈3000KM的ATSL。

作者:ycvon  时间:2016-06-24

写在前面:希望新车评越办越好,办成那种朋友找我咨询买车,我只让他看这里就可以了的那种好。我十多年前错过一个做车评人的机会,后来就把写车评当成业余爱好来做。以后想到什么车就写什么车。


    正文开始,先说结论:如果你在宝马3和ATSL之间纠结,那很简单,钱多就3系,钱少就ATSL。两个都是好选择。从驾乘感受上来讲,3系的确是高出一筹的。

    接下来就谈谈这个车,目前两个月,3000KM的里程。我会有大量跟宝马3系的对比,主要是因为我是个宝马粉,而且接触宝马车相当的多。最新款的316LI,我已经试过,所以印象挺新,也值得一比。

    16款28T技术型,全办好比裸车指导价低3万多,几乎等于316LI裸车的价格。我喜欢高配的红色真皮坐椅和电磁悬挂,真喜欢,但是没那么多钱。但假设有近40万的预算,进口的520i也这个价,怎么办办?所以说到底都是钱的问题,钱不管是多少,都会有问题。土豪会纠结揽胜还是卡宴,而我纠结316I还是ATSL,幸好纠结的时间很短。就像某个段子里讲的,选妹子是选北大毕业还是清华毕业——选胸大腿长的那个。B跟C,在我心目中品牌地位相差不大,所以我就选动力大的那台。

    为了显得有点条理,我打算写个一二三(主观的,仅代表我个人的)。

    第一,外观。我不接受外观不好的车。自主品牌且不说,国外大品牌也有设计欠妥的地方,比如说改款前的1系前脸,比如说拉长的A6,3系。凯迪拉克自从使用钻石切割风格设计出CTS在黑客帝国里狂飙了一把之后,就算是走出了一条新路。如果它还造原先Fleetwood这样的大船风格估计也就完蛋了。ATSL的外形我相当可以接受,包括那个L,加长得比较节制,我甚至觉得原版ATS就应该设计成现在加长的样子。总之Nice.

    第二,发动机。给好评,指标不错,开起来也可以体会得到。由于采用了大涡轮发力比较靠后,lag也不明显,有E300这种大排量自然吸气的感觉,转速越高越有劲,声音也还可以。

    第三,变速器。1换2,2换3档,有可以察觉的顿挫,3档以后平滑如丝。舒适模式跟运动模式区别相当大。舒适模式下轻踩,转速基本不超过1500,很温柔,升档很早。超车时,如果不是很急,那踩下一半以内行程,车子会悄悄降一档,稳稳地把速度提起来。但若是急一点想见缝插针,那不免要踩下一半多行程,这时变速器就思考半秒钟后车子猛地窜出去,因为没有档显我估计在那半秒钟里降了至少两档。那种动力中断的感受并不愉快。所以舒适模式下要这个变速器降档就好像要你免费加班一样不情愿,它希望你慢悠悠地开最好,心态放平,这样油耗也比较友好。运动模式下升档区间在1500到2000转,相同车速下应该比舒适模式低一个档位,所以深踩时既便不马上降档动力也来得更快,而需要降档时果断得多,表现在行车上就是跟脚,基本不会出现动力延迟。所以我更喜欢用运动模式,开起来平顺性好得多。ATSL这个8AT变速器算是可圈可点,性能上肯定是够的,模式的不同带来性格的不同,正可以说明它能力的强大。对比316LI的8速ZF,有差距但很小。316LI开运动模式,深踩油门降档更快,冲的感觉更猛,但一松油门就有非常强的拉扯感。我觉得主要还是两家公司性格调较的不同。再多说一句,现在自动变速器最好的是ZF和马自达,真的分不出它们俩哪个更好,我两年前试CX-5的时候就有这一结论,现在仍然是。 

    第四,刹车。20几万的车配B家的刹车,凯迪拉克还是厚道的。316LI刹车初段力量来得更快,ATSL渐进性更好,我比较喜欢后者。不激烈驾驶的话,这套刹车几乎就是闲庭信步,满意。唯一的问题是,刹车踏板的位置偏左,偏高了,是为了照顾美国人的大脚么?

    第五,转向。听说ATSL是以宝马E90为榜样的,尽管我不理解凯迪拉克用意何在,但好歹我也开过E90,所以有一点点对比。我觉得好的转向设定应该是让人适应了助力的轻重之后便不再注意到它。但ATSL的方向盘太有存在感了。跟E90的液压助力差不多重,但输就输在人家宝马的液压助力就像你用手直接掰两个前轮,沟通感无可比拟,转过去之后不会急忙给你回正。ATSL的转向是特调的鸡尾酒,尤其加了点故意的回馈力——但是又不像英菲的G35那样又重又假。路感一般但不是坏事,因为我马上就要讲这车的避震,如果路感像E90那么好,开不了几分钟手就会麻。

    第四,隔音。噪音方面双层玻璃必须第一个赞。外面人不喊我是听不见的。BOSE音响当然比我原来所有的车都好一大截,但在如此之好的隔音效果之下,可以听出中高音的弹性不足,整体音效是厚实而干——好吧我自认不是木耳,要求高了些。 乘坐的舒适性方面:座椅稍硬,是我喜欢的,宝马E90的也硬,或者说是硬中带Q。主动降噪有多少作用很难说,反正如果去掉这个功能可以省点钱,我是愿意的。然而车内噪音并不小,主要来自于防爆胎,这也没办法。

    第五,避震。要好好说一下。车门框上写的标准胎压是冷车250,我打到冷车240。开起来底盘硬是预料之中的,但是没有想到避震系统是硬而散,尤其前轴。车上只有我一人的情况下,40到50的速度过减速带,前轴哐啷一下,好像是整个被弹起来又重新落地了,我从来没有在任何一部车上有过这种感觉。直到写这篇文章我还在想应该怎么描述这个现象? 似乎是前胎碾压到减速带之后,避震太硬来不及被压缩,于是连同车头就同时被颠了起来,然后等轮胎整个滚过之后,它才反应过来极快地做了一个压缩回弹,与车头同时重新落地。当车子满载时,同样速度过减速带,发出的和感受到的便是老老实实的咚咚声。这说明什么? ATSL车身刚性很好以及凯迪拉克非常希望你带着它去下赛道。听说有ATSL车主为了避震柔和一点去换了KW V3,你想象一下比绞牙还要硬的原厂避震。。。。

     第六,空间。 纵向够大,高度差一点,宽度也一般。因为窗线高,坐车里开扬感差,跟跑车似的。当然如果纯为空间也就不选这车了。

     第七,其他。 中控以触摸键为主,不喜欢,不好用,要经常擦指纹。技术型没有关于音响系统的任何调节选项,我那8万块的嘉年华都有好吗!中央扶手就不说了,是那种设计师不想熬夜随手画了一个然后说管它什么人体工程学反正老子自己不用你就拿去做吧的反人类设计,堪比嘉年华09款的车窗按键。说来也怪,欧洲跟日本品牌里(法国车除外)我真没见过这么少根筋的设计,难道样车做出来没人提意见的?左右后视镜壳设计不好,太挡视线。

    

     暂时说这些,以后再更。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