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作者:汽车之奴  时间:2014-08-31

正如上次在尾巴里说到,硬盘杯具了,系统报销,不过还好啦数据打捞回来了,但已完全没心情加工,七篇一次过发了吧,可惜时效性牺牲了。话说回来,戒撸了一个星期车评,感觉如获新生啊,本来我就不太在意汽车的事,就好像娶了乌克兰老婆之后,其实也没必要去关心别人的越南老婆波兰老婆怎么样、每年偷渡人数有多少了……

美式牛扒吃厌了,今儿换顿袋鼠肉尝尝,全部评测来自同一个澳洲车评网TheMotorReport,排版和条理还挺清爽的,作为一个被列强支配瓜分的汽车市场,还真像某处啊,消费口味应该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吧。不过不知是不是澳洲人民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问题,通常一段就一句话,我要替他们节约一些回车才行。

【译注:本文配图全系盗用,中国市场上实车出来有可能表现跟西方的不一样,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你懂的。文中出现的$符号是澳元,要比美元不值钱一点,涉及汇率请与本文发表日期对号入座——话说就这几天里澳元币值一路在飙高,昨天刚算完今天又不准了……】


第一辆,Lexus NX,一款非常重要的车,却并非因为市场和产品力,而是它的意义,史上首次,在同一平台完全相同的起点下,同时有着较小排量涡轮增压和较大排量自然吸气混合动力两条不同路线的“未来”,而且来自享有盛誉的凌志基本可以抛开质量因素,十年之后从此车上就可以得到不可抵赖的两边使用成本与可靠性数据。
那时候不知还有没人在乎这点破事就是了。


原文:http://www.themotorreport.com.au/59297/lexus-nx-review
作者:Connor Stephenson

卖点:奇幻的锋利外形、独特的“金发姑娘”尺寸、全新2.0 T发动机和一些精致的科技
槽点:两台发动机都属于中下水平,偶闻胎噪
亮点:对雷克萨斯来说,里里外外的设计都鹤立鸡群
【注:《金发姑娘与三只熊人》,不不不,这不是什么奇怪的片子,你没买过童话书吗?明明是个关于进错民居上对床的温暖故事】

车型:运动中型SUV
价格:未定,预计在$55000-$60000之间【约31.5-34.4万人民币】
动力:2.0涡轮增压,175kW/350NmCVT多模式变速箱
油耗:未验证,估计百公里8出头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概述
交到雷克萨斯设计师手上的NX可是个大工程,它们要把一坨长得像冰箱的玩意儿改造成近似B&O音响的格调。处于中小尺寸的NK是雷记的关键车型,他们的出发点是平平无奇的RAV4,所以他们做了任何人都会做的选择:把它尽数抛弃。

雷克萨斯号称NX身上90%都是全新或重头设计的

从设计上来讲,NXRAV4它俩的区别就跟蝴蝶与蛤蟆差不多,雷记几乎完全保留了概念车的锋利线条,这点对于吸引美国和咱这里对造型挑三拣四的顾客很重要,他们大概会直接入手顶配的F-Sport版吧:只有它的前脸才有纺锤格栅,其它都是梯形的哈欠嘴。

喜欢挖配置的人会发现保留节目混合动力版——在本地似乎被定为入门型号,售价大约$55000-$60000之间——激动人心的新2.0T发动机在最新技术帮助下可以拖动这台一点七、八吨的SUV(而且还保留了相当乐趣)。澳大利亚雷克萨斯称十一月混动版到来之后有望成为他们第二或第三畅销的车型,照理说最受欢迎的带T版则要等到明年三月,到那时应该就是雷记销量冠军了。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内饰★★★★
*世界首个车内无线手机充电装置(iPhone除外)——使用一套叫做“Qi”的系统【气的拼音……】
*无钥匙进入/点火及自动启停功能
*双区恒温空调
*前后泊车雷达
*雷达定速巡航
*倒车摄像头及全景摄像头
*自动声音控制(仅限F-Sport车型),允许自由调节车内引擎声浪
*触摸式遥控器,比它们现款的弱智鼠标好用N
*彩色抬头显示器(某些车型可选)

雷记典型的简约内饰令人感觉牢靠又高档。手工缝线以及条纹木饰增强了豪华氛围——它们被打磨光滑如钢面一般(显然是受雅马哈钢琴的启发)。座椅当然也是雷味十足,入门型的座椅表现良好,F-Sport的简直优秀,这说的是豪华抛光真皮,特棒的前后舒适度,还有考究的缝线,挡杆和按钮的表面材质也非常美观结实。

雷克萨斯的设计和触感还没到奥迪的水平,但至少已经与宝马看齐了。

后排腿部空间对这级别车而言意外宽敞——NX实际大小在奥迪Q3Q5之间,它是紧凑而非小型,就是“金发姑娘”的情况,大一点嫌大、小一点嫌小,对于不想搬台坦克回家的富人家庭恰到好处。

正如上面配置表所述,NX不缺标准配置,世界首个无线手机充电装置是真正的谈资——苹果用户可能会很不爽就是了。另一处低科技的小心思是杯座下面的防滑垫,这样你单手就能拧开矿泉水瓶了。所以,新NX的内饰真不错。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安全
安全配置:全速域主动定速巡航、盲点监视器、车道偏离预警、转向头灯、预碰撞安全系统

另外还有主副驾驶气囊、驾驶席膝部气囊、副驾驶坐垫气囊、前排侧气囊、后排全长度气帘和保护行人的冲击缓和车身设计。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驾驶表现★★★☆
*涡轮增压2.0直列四缸:175kW @ 4800-5600rpm350Nm @ 1650-4000rpm
*多模式选择6AT(混动版使用CVT
*悬挂:前麦弗逊线圈弹簧,后拖曳臂双叉臂线圈弹簧
*电动助力齿条齿轮方向盘
*刹车:前17英寸通风盘式,后16寸盘式带电子驻车
*轮圈:18×17.5

NX300h hybrid2.5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后轴还会有一台电机制造出等效于四驱的效果,除非买家指明只要前驱),它要9.2秒才加速到100km/h而且在上坡时偶尔会发出轻微的躁郁声,因为CVT在犹豫着合适变速比。

NX200t
相比就好得多,它的驾驶特征几乎如外表一样锋利,该车取得操控成功的关键是车身刚度,号称比共用平台的RAV4提高了20%,一上路马上就有一种舒服的扎实感。这种硬度加上底盘的隔音涂层还让NVH等级变得很低,只不过北美水泥路上的一些轮胎咆哮还是潜入了我们的车厢。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不像其它某些雷车上的超轻方向设定,NX做得正好,重量和力度平衡得很完美。此车过弯灵巧平顺,可惜安排给我们的试驾路线虽然景色绝赞但急弯和颠簸都偏少了点。于是我们开了个小差去一条羊肠小道上,高兴地发现它的吸震效果一流,虽然急转时NX会有一点侧倾,但它既没有推头也不会左右晃荡。

这台全新的2.0发动机的增压涡轮是直接连在缸盖上的,完全没有排气歧管,带来平顺浑厚的动力。它还使用一套VVT-iW可变气门正时-智能开度的系统,可以在传统的奥拓循环和阿特金森循环之间切换,带来更宽厚的扭矩平台。结果对这么大台发动机这么重辆车来说令人惊喜,它起步漂亮,加速到100km/h只需7.3秒(AWD版是7.1秒)。但代价还是有的,高转区段会发觉到衰竭,高转超车时只见转速表欢快地窜高,却没有多少力气出来。其实在大多数情况,尤其考虑到买家群体,我们觉着完全够用。

唯一真正让人失望的是200t6挡自动变速箱,在这年头显得有点落后了,而且软件也偏向于节油多过乐趣来设置——雷克萨斯预计百公里油耗为8。综合以上,NX在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里不失为有力竞争者之一,它结合了设计触觉,独到尺寸和驾驶动态,大卖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如果能换上更好的变速箱,也许还能拿到满四星。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性价比★★★☆
与其跟宝马奥迪的X3/Q5X1/Q3双线作战,雷克萨斯采取了田忌赛马策略。在价格公布之前,很难说它会瞄准德国人的哪边软肋,小道消息说起步价会在$55000附近,这贵过$483002.0X1但便宜过起价$60900X3NX比它们都更快,里面一样舒服,外观却更有新意。宝马也许仍然是驾驶者之选,但在这一级别里影响因素未必比得上样子。NX500后备箱无疑会锦上添花,只不过看着显得浅。

奥迪Q3 2.0版的起步价是$47500,但带了Quattro四驱。Q5汽油2.0版要价$63600,而且零到一百加速也慢了那么一点,但数到外形和内饰档次,它要远甩雷克萨斯。
【看来南半球跟我们反过来的不只是季节和科里奥利力啊】

你肯定不会去买RAV4做替代品就是了。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结论★★★★
谈论雷克萨斯NX能不能干掉德国车还为时尚早,我们需要在本土拿到车好好开过才知道,但毫无疑问的是,NX的外形设计、内饰质量和可操控性都让它在中型豪华SUV市场极具竞争力。没错也许它不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但至少到明年它还是很抢镜的迷之转校生,在这个极受追捧的SUV世界里。

巧妙的科技处理——例如“自动声浪控制”、新涡轮发动机、无线手机充电什么的都给了它的主人吹牛资本,混动买家更是不容忽视。价格将会决定成败,雷克萨斯现在还捂得很严实,但只要甩开X3Q5它一定会是销量赢家。


========================================================================
第二辆,2,没错它的名字就叫做2我有什么办法。因为品牌弱、身处一个当前最血流成河的市场区间而且取向明显小众化,还摊上倒霉名字,已经注定销量不成气候。没所谓啦,有魂就可以了,对了坐等神翻译。


原文:http://www.themotorreport.com.au/59635/2015-mazda2-review-the-japan-drive
作者:Mike Stevens

卖点:车厢高大上、先进的驾驶员辅助、高效率发动机
槽点:车厢矮短窄(没错就这点)
亮点:同级里面全新层次的精致与科技感会让2不容忽视

车型:小型五门掀背车
价格:未定(预计在$15000-$16000之间)【约8.6-9.2万人民币】
动力:1.5四缸汽油自吸,81kW/131Nm6AT
油耗:未公布,但马自达承诺减少25%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概述
超过一年的猜测、传言、谍照和泄露之后……它来了,马自达的新2,这对马自达是重要的车,而且它的担子很大。现款在推出7年之后仍然长年霸占欧洲小型车销量榜首,直到最近才被现代i20【瑞纳】拉下王座,但也紧咬着不放。不过是时候了,清风已经吹遍马自达车系,SUV CX-5、中型车6和紧凑型车3全部更新,就缺2了。

它的前景明朗,全新造型、全新平台、全新发动机和全新变速箱,马自达说这一切会让这部小两厢更精致更具产品力。作为证明,马自达邀请了TMR到日本老家老家品尝他们的2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内饰★★★☆
*澳洲地区的完整配置表还有待确认,但本周的高配试驾车装有新的MZD Connect信息娱乐系统,包括全彩7寸触摸显示屏带卫星导航和中控上的控制旋钮。

精致是这里的核心词,因为新2的车厢比我们即将要挥别的老2那股便当级的塑料味精致多了。在设计方面,Hazumi概念车的大多数流畅高级线条都保留到了量产车中。分区简明的仪表板效仿了概念设计并更进一步,显示屏自豪地矗立在紧凑的中控上方,方向盘后面完全被大胆的表盘组和仿战斗机抬头显示器所支配(正如马自达3那样),我们在日本开到的高配型号还有成片的镀铬点缀和关键部位的高质量*。【那个词是*对吧……】

于造型与观感而言,这款车感觉显著地比略带贬义的“走量车型”要造得高级。新2还比上代要大不少,总长增加160mm到了4060mm,轴距也增加80mm到了2570mm,虽然宽度维持1695mm不变,高度也增加25mm到了1500mm。有趣的是,这个成长却没有直接反映到车厢里头,前后排头部空间反而分别小了20mm15mm,前后排腿部空间也分别小了5mm4mm,前排肩部空间多了11mm的同时,后排肩部空间也暴减了30mm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凭我们的第一感觉,这些尺码变化对车内舒适并无明显影响,大概是多亏“视觉”空间的增长。前风挡要更大、倒后镜挪了位置、A柱更细而且前移了100mm,这都创造了更开扬的感觉。舒适性还收益于方向盘前后上下各50mm的调整距离。当然,只有到完整试车和满载的那天才能对这部车的实际舒适性盖棺定论。

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弊端是车尾行李空间,因为新款比现款从250缩减到了220,这让新2更被大肚量的对手抛离了,嘉年华屁股有281、本田飞度更是350之巨。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驾驶表现★★★★
动力:1.5四缸汽油自吸,81kW/131Nm6AT
油耗:未公布,但马自达承诺燃油经济性提高25%,现款1.5L+4AT的百公里油耗是6.8

我们在马自达的日本老巢北海道最北角的十胜赛车场搓了几圈,虽然不是实地的满载路试,这是媒体所能接触到的最接近上市版本的一次了,虽然是独此一家的转向与底盘调校,这些试装车仍然展示出了它们的希望。当天所有马自达2都是高功率版的发动机,但也为配合国外市场进行过微调。澳大利亚版的这台‘F-P51.5四缸发动机将有81kW141Nm的输出,使用普通无铅汽油;本次测试车则使用RON 95号汽油,可以挤出多一点功率和扭矩。

这台新引擎和它动力稍弱但更先进的兄弟‘V-P5’的油耗还未公布,但马自达说根据规格它的总体燃油经济性已经达成了“最高25%”的提升。对油耗有直接贡献的还有这台新的更紧凑的SkyActiv-Drive六前速自动变速箱,马自达称它对节省燃油就有6%的贡献。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一开上去就知道这台新2是好东西。它不是赛车,也不该是,但它就像前代一样灵敏扎实得出人所料。本作者不是轻量级人物,但新2小小的1.5引擎和6AT完全没被拖慢的迹象,一边在引擎盖下面咕隆着,一边积极响应着指令,在每个转速区间都带来平顺的动力。

扭矩是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虽然只不过比未来澳大利亚的型号多了几牛米,但毫无疑问从135Nm拉高的扭矩让2的起步动作有了显著变化。类似地,替换掉4AT的新6AT也很灵,它的程序以最大发挥引擎扭矩与马力为目的,反应快换挡顺。近几年小型波箱在看不见的地方持续进步着,这一台就是其中佼佼者,它机警、自在而且似乎挡位总是能总能对上你的步伐。而且很注重日常经济通勤的节油(只不过在赛道上很难测量)。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把新2拨到竞速模式,这小两厢突然展现出气魄来了,扭矩响应和换挡速度明显变干脆,尤其是用高配换挡拨片的时候。它没快到双离合那程度,但还是足够满足你,大脚油门也很愿意降挡。

就像3哥那样,新2基于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架构,对车身动态的提升非常清楚。北海道为我们的短试打开了水龙头,但小家伙的新加坡规格东阳轮胎几乎没受到影响。(澳大利亚会用哪个品牌还未被证实,但马自达告诉我们驾驶体验应该接近)
就像绝大多数同级车型,新2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结构。马自达貌似“牺牲”了老2的部分悬挂紧致度来换取舒适性——事实上工程师也是这么承认的——新款在弯角会出现更大侧倾。

转向——电子助力齿条齿轮——感觉轻巧而硬朗,有连贯的回中感和转动比例“加重”感。马自达告诉我们澳大利亚会跟欧洲版本调校更为一直,这意味着悬挂和转向都会更硬些。但根据本次测试来说,这部车做得不错,在舒适通勤和激烈运动之间取得了良好折中,这也是小两厢所应当的。更重要的是,新2貌似在路面还比新3更少受到路噪侵袭呢。(但这只有在澳洲开放道路上试驾才能证实)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安全
2的配置还未被证实,但它的先进安全科技包括盲点监测、车道偏离预警、雷达定速巡航、后方横向来车警报和自动远光灯调节。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TMR结论|总评★★★★
从许多方面来看,全新马自达2都会轻松热销。

里里外外的设计,我们认为这妥妥的就是小型车里最帅的,甩得第二名影都见不到。
做工近乎完美,内饰排布与马自达的“挑战传统”口号相符,同级罕见的安全与便捷科技也一样。
乘员与储物空间比上代少了,对某些人这将是实打实的缺点,但新2的舒适性得分很高。

开起来,全新2015马自达2身上的新科技是否如承诺那样有着飞跃性进步?
在湿滑的日本赛车场里绕几圈并不足以对它的驾驶品质构成有说服力的判决。但是小处见真章,包括新6AT和聪明的内饰布局在内,这是一部比老2更好的车。
清楚知道的是马自达把2打造得更富日常吸引力,但并没有牺牲它太多的运动、好玩特质。
要完全肯定,我们得等到十月份新2的澳洲上市。

Mike Stevens
由马自达澳洲分部出资邀请至日本。



========================================================================
第三辆,锋范还是什么来着,反正是那个样子问题总是记成吉列某产品的大屁股飞度。


原文:http://www.themotorreport.com.au/58889/2014-honda-city-review-vti-and-vti-l
作者:Tony O'Kane

卖点:入门价低低低、配置多、尾箱大
槽点:引擎没有突破、后排头部空间紧张
亮点:想要一台给力的小型轿车?本田的答案就是换代City

车型:小型五门轿车【澳洲人的算术不科学啊】
价格:落地价$15990-$21390【约9.2-12.3万人民币】
动力:1.4四缸汽油自吸,88kW/145Nm6MTCVT
油耗:官方宣称5.7/100km|实测6.2/100km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概述
小型三厢车总是卖得不如两厢好,要证据么?本田澳大利亚去年卖了5726辆飞度、679辆上一代锋范。【壮哉澳村!】

现在本田店里有了新锋范,应该会有点起色了。虽然今年上半年小型车市场略有萎缩,本田称新锋范预期月销量能有250台。为什么不信呢?它的对手包括平庸的日产Almera【阳光近亲】、古板的丰田Yaris轿车【老威驰】、现代Accent【雅绅特/瑞纳】,而且$15990的锋范VTi起步价秒杀它们。

而且,车里的情况也不糟。没错作为廉价四门车它的确有某些穿帮的地方,但新锋范一看就比老款让人高兴多了。TMR来到了堪培拉试开了几手2014款锋范,以下是我们的想法。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内饰★★★★
*VTi可视化音响系统、7英寸触摸显示屏、手动空调、电动窗、电动后视镜、驾驶席高度可调、方向盘四向可调、布质椅面、定速巡航、倒车摄像头、四扬声器音响
*VTi-L追加:自动恒温空调、外部尾箱开关、无钥匙进入及点火、雾灯、电动折叠后视镜、真皮方向盘与挡杆、八扬声器音响
*尾箱容积:536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新锋范VTi的售价比老款便宜了$500,但内饰更为细致、设计更为怡人、配置更为丰富。硬又黑的仪表板被一长条银色装饰割开(奇怪的是却跟门板上的装饰完全对应不上),可视音响系统的7英寸彩色触摸屏位于其正中。与相容的iPhone以数据线相连(并怒砸$50购入所需app之后),乞丐锋范就能自豪地用上高画质的卫星导航,对于小型车来说这是独有的卖点,也许能再拉拢一拨消费者。不幸的是,这个蛋痛系统要求iPhone同时以两条数据线与汽车相连,而且程序设计也不够傻瓜化。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舒适方面,前座椅比较适合乘坐,光秃秃的尿烷方向盘也不讨人厌【常见塑料原料的一种,字面意思为尿烷】(高配的VTi-L会有真皮方向盘),搁脚的位置也充足,所有棍状物都容易把弄。
要是前门扶手也用些软塑料包裹就好了。

尽管本田说后排三围增加了,头部空间却明显不足,至少腿部还是够的,乞丐版就已经有了中央扶手。本田在扩大尾箱这事上真是花大力气了,536公升不仅傲视同级,比CommodoreFalcon都大了【雪佛兰SS和福特野马的近亲】。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驾驶表现★★★
* 88kW/145Nm自然吸气1.4四缸汽油发动机
* 6ATCVT变速箱前驱
*前麦弗逊后扭力梁悬挂
* VTi使用15英寸钢轮毂、VTi-L使用16英寸合金轮毂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2014
锋范的1.5四缸机没有突破【喂喂你们注意审稿啊!】,机械上几乎跟老款的一模一样。

输出维持88kW145N不变,只不过在选配的CVT变速箱帮助下新锋范的油耗下降到了平均百公里5.7CVT预计将会是销售主力,但锋范VTi标配的是MTVTi-L以上才是标配CVT,我们在发布会没能摸到MT,但CVT表现良好——没啥驾驶乐趣就是了。

它能把引擎保持在理想转速,只不过遇到陡坡还是会犹豫一阵才选定比例。变速箱和油门的反应有点过敏,如果你不温柔加速的话可能会抽搐。发布会的市区/高速路线对锋范的悬挂就没什么挑战性,但我们敢对舒适性打包票。长波路面上的车身动作被很好地把持住,但更小更高的凸起有可能会导致车厢内的跳动——即便是乞丐版的15英寸轮子。锋范的转向倒是没什么可抱怨的,虽是电子助力但重量感和比例感都很好。

安全
ANCAP
成绩:尚未受测
安全配置:ABSEBD、刹车辅助、稳定性控制、牵引力控制、倒车摄像头和六副气囊都是所有锋范上的标配。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参考对手
新锋范比上代有竞争力多了,而且是基础款就特别吸引,不仅从价格上还有标准配置上完爆对手一通。

丰田雅力士
日产Almera
福特嘉年华
现代雅绅特

TMR结论|总评★★★☆
新锋范比上代有了长足进步,妥妥的是小型车级别最有吸引力的选择之一,如果你想买小型车又不经常装后排乘客(尾箱装货倒是不怕),新锋范就是实惠之选,如果你只想买最便宜的轿车但又不想牺牲质量或配置但这也会对你胃口。2014锋范在许多个层面都是成功的,而且不像它让人打瞌睡的前辈,我们会非常乐意推荐你去详细接触。

定价(不包落地)
VTi手动- $15990【约9.2万人民币】
VTi自动- $17990【约10.3万人民币】
VTi-L自动- $21390【约12.3万人民币】



========================================================================
第四辆,当我们觉得某些车的名字其烂无比的时候,可以尝试感恩的心态,因为有些车的外国名字还难记。

原文:<a href=http://www.themotorreport.com.au/59390/nissan-qashqai-review-2014-tl-diesel-cvt>http://www.themotorreport.com.au/59390/nissan-qashqai-review-2014-tl-diesel-cvt</a>
作者:Ian Crawford

卖点:档次感、家用空间和舒适性、不错的柴油发动机
槽点:过于复杂的泊车辅助系统、这部高配要价太贵
亮点:可以赢得新朋友的除了线条,还有品质、配置和聪明的科技

基本资料
原产国:未知【你们的调查能力也太那个了吧,还是说这部英系日本车让你们很迷糊?】
售价:$37990包落地【约21.8万人民币】
发动机:四缸
输出:96kW / 320Nm
变速箱:CVT

安全资料
ANCAP
成绩:五星
气囊配置:主副驾驶前气囊、前排侧气囊、前排头部气囊、后排头部气囊

燃效资料
百公里油耗:4.9
每公里碳排放:129

载重资料
行李容积:未知
拖运能力(带刹车):1400公斤
拖运能力(不带刹车):未知


车型:小型前驱SUV
价格:$37990【约21.8万人民币】
动力:1.6涡轮增压柴油,96kW/320NmCVT
油耗:官方宣称4.9/100km|实测7.4/100km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概述
日产现在已铺设完毕SUV产品线,从独一无二的Juke开始,到中间的新逍客,到样子差不多的新奇骏。再算上楼兰、Pathfinder和途乐,日产在这个爆炸性市场的每一级都填满了车型。

六年以来,Dualis在这个国家累计销量50000台【这个老款的名字啥意思?决斗者?】,但老商标要在全球面前让路了,它现在叫Qashqai,来源于中东一个游牧部落的名字。它是欧洲最畅销的紧凑型SUV,日产希望这个名字在这里也能火起来。(别忘了,日产有起傻名字的传统,包括现在的Pulsar就改名成了T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da

日产澳大利亚老总RichardEmery倒是自信满满,他在最近的逍客媒体发布会上说道:“我们确信新车对得起这次改名。”我们觉得他也有道理,新逍客是一台面面俱到的好车。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内饰★★★★
品质:这是一套高品质的内饰,在这部TL顶配试驾车里你看得见看不见的每一处都会发现优质材料和饰件,而且做工严丝合缝。整体来说,塑料件有高级的观感和触感,皮质部位柔软平滑,镀铬或铝拉丝点缀也用得恰到好处,最讨巧的是有珍珠光泽的钢琴烤漆中控面板和门把饰件,整车做工一流,你对$37990的标价会真心觉得一分钱一分货。

舒适:前面两张座椅用了很厚实的坐垫,提供不错的支撑和很大调整空间,司机侧还有电加热和电动腰托,中控两侧贴心地用软垫包裹防止摩擦膝盖。虽然后排像张板凳缺乏对两侧乘客的支撑,头部空间却很充裕,腿部也过得去,高个子乘客也不用愁。
另有双区自动恒温空调。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装备:逍客TL是属于堆料型的,事实上,这我是开过的同价格车里面配置最广泛的。除了一大堆驾驶员辅助系统,其它还包括一个巨型全景天窗、行李架、扰流尾翼、LED日间行车灯和自动前大灯。
你还会找得到智能手机连接、后视摄像头、七英寸彩色触摸屏、带实时路况的卫星导航、六扬声器音响系统和定速巡航。
下方是帅气的19英寸合金大脚穿着225/45R19的马牌ContiSport鞋子。
再数数,菜单上还有电动折叠后视镜、隐私玻璃、雾灯、自动雨刮、智能钥匙一键启动。

储物:后座在使用的时候,尾箱还有430行李空间,放倒6/4比例的后座的话还会扩充到1585,加上一个高明的双层隔板双层地台系统总共可以变幻出16种不同的储物布局。

前后都有杯架和门板格子、非常深的中控扶手箱、不小的手套箱、数个小抽屉以及前座椅背面的储物网袋。

比较奇葩的却是在这年头没留个眼镜盒。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驾驶表现★★★
操控性:没多少SUV,尤其是小的,会被看作驾驶者之车。虽然逍客在更软的普通模式下会有些动态短板,把它切入竞速模式加强方向回馈与灵敏度的话,它立即变得“驾驶者之车”多了。而有赖四向调节真皮多功能方向盘,找到舒服的驾驶坐姿易如反掌。但它并不完美,不足之一是A柱和C柱太粗,限制了前后视野

329Nm的扭矩,TL柴油版爬坡超车不费吹灰之力,这是台非常棒的发动机,源自日产雷诺联盟的血统转化为了逍客的性能。CTV变速箱——日产叫它xtronic——也是优点之一,它与小而强大的柴油机婚姻美满,而且如同现代大多数CVT,并不会在深踩油时突然暴走。它只有前驱,但动力总成令人惊喜,说真的,这就是逍客这类车应有的驾驶表现——既有足够的年轻风味,又满足小家庭舒适需要。

驾驶席人机工程方面,各种旋钮按键布局合理,不过资讯屏摆得低了些(你不得不双眼离开路面才能看见它)。另一样让人挠头的东西是自动泊车辅助,不像其它类似那样简单,你连用9个月大概会上手了。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静音:刨除怠速和起步时略明显的柴油机咯咯声,新逍客意外地静。一旦跑起来发动机声音就不再扰人,风噪和路噪也被日产工程师所最小化。我们试驾的顶配TL用的是19寸轮子,它们似乎比低配的17寸轮子要不安分一些。

乘坐与操控:有着多种电子辅助系统、强大制动和服帖底盘(即便是急弯)的逍客的操控表现得分很高。侧倾有一些,尤其是普通模式下,悬挂行程也很长。敏锐的司机会发现普通模式指向有点虚无,中间虚位也有好几度。但即便是前驱布局,新逍客的过弯也足够好,尤其是在竞速模式,操控易于预测、令人放心。

刹车:前通风后实心的刹车碟,加上电子手刹和CVT变速箱的主动发动机制动系统。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安全★★★★★
ANCAP
成绩:五星
安全配置:6气囊(前面两个、侧面两个以及前后一体式侧气帘两个)、稳定性控制、ABS、电子制动力分配、刹车辅助、带负荷限制及预张紧装置的前安全带

后排有ISOFIX儿童安全座椅接口和儿童安全锁。
因为欧洲型号有自动紧急刹车系统而本地被阉掉了,日产受到不少批评,但驾驶安全辅助系统绝对不少,像360度摄像头、倒车摄像头、前后动物侦测【不是那种动物】、泊车辅助、驾驶员注意力支持、车道偏离预警、盲点警报和坡起辅助功能。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质保与服务
保修期:三年/10万公里
养护费:日产有六年/12万公里保养折价政策,逍客是每1万公里一保。视乎每次保养的彻底程度,价格从$240$705【这……兑过来要伤感情了】

性价比★★★★
尽管澳洲市场遍地小型SUV,使用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却不多见,更别说$40000以下的了。其它柴油SUV你也许会考虑的是:

*
斯柯达野帝户外版103TDI AWD - $33590【约19.3万人民币】
*服侍瓦罐踢馆大洋版103TDI 4Motion - $38890【约22.3万人民币】
*现代ix35精英AWD柴油版- $38590【约22.1万人民币】

(以上报价为厂商建议零售价,不含运费及落地费用)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TMR结论|总评★★★★
信不信由你,小型SUV市场上共有70多款不同型号及配置的车可以选择。
竞争激烈?这简直是角斗场。
事实上,2008年那会儿$40000以下的小型SUV年销量才12000台左右,去年这数字已经窜到了70000,消费者显然喜欢它们。而且,$40000以下的细分区间里没一台能装的,现代ix35、斯巴鲁XV和大众途观就是例子。
新的日产逍客会让它们打醒十二分精神了。它似乎注定会重现欧洲市场的成功,因为从装配质量、标准配置、科技和家庭实用性,它就是咁掂。



========================================================================
第五辆,别以为我看来看去都日本车,那是因为最近上市的欧洲车都是些……往下看就懂了,尽管这篇似乎只是在吹嘘宝马的砸钱术而已。

原文:http://www.themotorreport.com.au/59611/bmw-m3-review-2014-dct-automatic
作者:Tony O’Kane

卖点:性能牛B、扭力充沛,操控大美
槽点:赚编辑的薪、操土豪的心
亮点:史上最强M3?考虑到它的操控全面性,就决定是你了!

基本资料
原产国:姐们尼
售价:$156430包落地【约90万人民币】
发动机:6
输出:317kW / 550Nm
变速箱:竞技型双离合自动变速箱

安全资料
ANCAP
成绩:未知
气囊配置:主副驾驶前气囊、后排头部气囊、前排侧气囊、前排头部气囊

燃效资料
百公里油耗:8.3
每公里碳排放:194

载重资料
行李容积:540
拖运能力(带刹车):未知
拖运能力(不带刹车):未知


车型:高性能轿车
价格:落地$156430、试驾车价值$165990【约90万、95万人民币】
动力:317kW/550Nm3.0涡轮增压汽油机;7DCT
油耗:宣称百公里8.3升;实测12.1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概述
宝马是那种“男人一生必须开的XX辆车”之一,至于哪一款没所谓,它们都是传奇而独一无二的,从最初四缸E30M3的完美平衡及轻量车身,到E46E3的直六嚎叫,到最后一代E90M3高转V8的美妙……每一代M3都有着独特魅力。

但是最新的F80又会怎样呢?

首先,这是第一号只有四门版的M3,如果你想要双座的,人家现在叫M4了;
第二,这是第一号涡轮增压的M3,老款的4.0自然吸气V8已经被新的3.0直六所替代,原教旨主义者可能会觉得遗憾,但这是一台马力和扭矩都超棒的发动机;
第三,它比上代更轻、更高科技——许多都来自于猛货M5;
所以改变不可不免,但是否意味着都往好的方向呢?新M3是否仍然提供爽到爆肝的快感和稳如泰山的操控?还是说这头怪兽的内在已经被从引擎到车厢花里胡哨的科技所侵蚀?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内饰★★★★☆
*带黑色镀铬点缀的碳纤维装饰
* Merino真皮、带M标识的运动方向盘
*加热电动前座椅、驾驶座记忆功能
*标准配置包括:无钥匙进入及点火、双区恒温空调、定速巡航、电子限速、前后泊车雷达、360度环视摄像头、双氙气大灯、伸缩后遮阳挡
*信息娱乐:8.8英寸LCD显示屏、iDrive控制器、数字收音机调频器、整合蓝牙手机及音乐、USB音频接口

虽然左看右看都是3系的设计,但M3专属的碳纤维装饰、Merino真皮和支撑力神奇的前座给了它浓厚的性能车气息。M运动型方向盘也是我们摸过手感最好的,为配合众多按钮和拨杆而重新设计的中控台也是唯我独尊。

顺便说句,前排座椅简直无敌,除了加热和电调,它们可调节横向支撑力,那样任何体型的驾驶者都可以牢固而舒适地坐稳。后座也用了奢华的红皮包裹,但座椅偏硬、大腿承托不足,腿部空间还被宽厚的前排靠背所侵占,中央扶手同样缺失。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标准配置列表很长,应该很少人感觉还需要增加选配项目了。车厢正中是M3的8.8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屏,由中控的iDrive控制器操作(包含手写输入触摸板),它会显示从导航到马力扭矩读数到手机屏幕当然还有收音机和外部媒体等一切信息。显示效果清脆易读、非常好用。

蓝牙音乐、USB音乐输入和数字收音机调频器也是标配之一,从16扬声器Harman/Kardon音响里播出来的音效棒极了。

事实上我们唯一有意选配的只有抬头显示器($1700),考虑到M3的加速能力,直接把时速显示在眼睛前方没准能让你省却一次驾照吊销的麻烦。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驾驶表现★★★★★
* 317kW/550Nm双涡轮增压3.0升直列六缸汽油发动机
* 7前速双离合变速箱后驱
*前悬挂:麦弗逊式电控减震合金支杆
*后悬挂:五连杆式电控减震合金支杆
*增强声浪的可调排气管
*前轮9×19英寸、后轮10×19英寸合金轮毂
* VTi使用15英寸钢轮毂、VTi-L使用16英寸合金轮毂,米其林Pilot Super Sport轮胎
*前刹车碟:四活塞固定卡钳、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如果你好奇汽车记者们吹嘘的人车合一是怎样的操控,开开M3就知道了,它在马力推动下的侧滑方式、击剑般锋利的转弯和从容不迫的稳重,至少会让你大开眼界。就算在狂飙之中,要把它开到推头都是很难的事。它在推头和甩尾之间所呈现的平衡就是M3人车合一的秘诀。
如此平衡有一部分功劳要归于新M3减重60kg和前后50:50配重,碳纤维车顶、底盘支架和传动轴,铝制前保杠、引擎盖和悬挂臂。
悬挂标配就是电子调节的,舒适模式在市区驾驶非常平顺,在颠簸山路的表现也不差,但这样的路还是留给中间那档“Sport”吧,Sport+则是为赛道存在的,它对于日常道路太硬了。

1560kg可不算轻若无物,但凭着317kW动力和550Nm扭矩,M3可以在任何道路飞驰,但要小心选择关闭稳定控制程序,那么多扭矩在1850rpm到550rpm都会持续输出,随便给点油后轮就要甩起来了。反过来,电子辅助全开的时候牵引力控制又会过频地干预动力输出。幸好中间的“M动态模式”取舍得正好,在保证抓地的前提下允许充分滑移。

主动限滑差速器(来自M5)也能创造奇迹,在加速时锁定后轮而减速时解锁来帮助过弯。当然了,涡轮存在一些迟滞需适应,我记得开过的每一辆涡轮增压车都有延迟,M3也不例外,但你们这些原教旨可以淡定些,持续时间可以用微秒来算,而3000转以上的油门响应几乎是瞬时的。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低转油门感有那么点绵软的换来的是有弹性得多的动力输出,因为在那么宽广的转速范围都都能输出最大扭矩,推力完全不缺,只要你把转速保持2200转以上,M3就会疾驰如飞。直到7600转的红线之前,你都可以像开高转自吸前代M3一样开这部车,峰值马力在5500转到来并一直持续到7300转(峰值扭矩恰恰也在此开始衰落),有效动力平台从1850转延展至7300转,所以新M3的涡轮六缸才显得比被取代的自吸V8更游刃有余。

M3的7速双离合(与M5的变速箱大同小异)与这台引擎是绝配,在最舒服的自动模式(共有三种),它换挡平滑,将转速保持在省油的低转区间;切到最竞技的模式,它会把挡位保持得更久、刹车时会提前减挡;在手动模式,换挡来得猛烈直接。

F80 M3上经历剧变的并不止发动机,转向终于从液压助力彻底转变为全电动助力――这能有效降低引擎负载。宝马的电子助力尝试一直不尽如人意,X5的模糊指向就是个低谷,谢天谢地M3表现得好多了,虽说这依然不是回馈最丰富的方向盘,但反应够快够直接,还是能交待一些前轮情况的。不过对Sport或Sport+模式就别报太大希望了,它们仅会增加重量,并不会加强路感或转向比。凭着19寸米其林Pilot Super Sport轮胎的抓地力,M3打方向容易得让人目瞪口呆,巨大的打孔刹车碟带来的制动力则会让你的眼球飞出眼眶(规格请看上面)。【你们自己写到一半烂尾的那行就不要指人去看了吧……】

所有这些元素加起来,造就了M3的与众不同,从加速到刹车到拐弯到再次加速的过渡是如此流畅如此自然,你会感觉车是你身体延长的一部分,你会感觉到在运动型轿车里并不总是有的一种联结,这不仅仅是一辆跑得快的四门车而已,它简直是性能车的活教材。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安全★★★★★
ANCAP
成绩:五星――这辆车获得了36.76/37的高分
安全配置:稳定性控制(可调节)、牵引力控制(可调节)、ABSEBD、刹车辅助、前气囊两个、前侧气囊两个、全尺寸气帘两个,所有座椅配备三点式安全带和后排ISOFIX儿童安全座椅接口

参考对手
除了奥迪和奔驰的例牌对手,本地还有改装品牌HSVFPV的一些性能车,沃尔沃的北极星也可以纳入范围。请记住奔驰的C63 AMG四门轿车还未换代,ga公司现在只有双门V8的版本。

奥迪RS4 Avant
奔驰C63 AMG
HSV GTS
FPV GT F
沃尔沃S60北极星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TMR结论|总评★★★★★
信不信由你,小型SUV市场上共有70多款不同型号及配置的车可以选择。M3粉丝可以松一口气了,虽然出气口下面多了一对涡轮,它们半点也没有冲淡这台超级性能车的野性,非要说的话,更大的马力还让它变强了。没错,E90V8是台劲爆的发动机,但F80 M3的直六又上了一个层次。

除了发动机舱出现了一些变化,宝马并没有去动M3的核心属性――它的操控平衡、敏捷和日常适用性原原本本地被保留了。新M3是否比老款更好?绝对的。而且不仅如此,它或许是整条血脉中最出色的。

定价(不包落地)
宝马M4M3现已接受预定,M4敞篷版也即将投放澳大利亚市场,但价格与时间尚未明确。
宝马M3四门轿车- $156900【约90万人民币】
宝马M4双门轿车- $166900【约96万人民币】



========================================================================
第六辆,奔驰新C级,跟M3一样我翻完那天国内还未上市的呢。德系的宣传火力,大家有目共睹。

原文:<a href=http://www.themotorreport.com.au/59649/mercedes-benz-c-class-review-2015-c-200-and-c-250-road-test>http://www.themotorreport.com.au/59649/mercedes-benz-c-class-review-2015-c-200-and-c-250-road-test</a>
作者:Tony O’Kane

卖点:典型的奔驰质量、长长的标配列表、神奇的低油耗
槽点:柴油机低转有些吵杂、19寸轮子较颠
亮点:世上最精致的C级设计,得到了全面进步,驾驶表现非常不错

车型:中型豪华轿车
价格:$60900C200汽油版)到$70400【约34.9万、40.4万人民币】
动力:
C 200 - 135kW/300Nm2.0四缸汽油机;7AT
C 200 BlueTec - 100kW/300Nm1.6四缸柴油机;7AT
C 250 - 155kW/350Nm2.0涡轮四缸汽油机;7AT
C 200 - 150kW/500Nm2.1四缸柴油机;7AT
油耗:
C 200:百公里6
C 250:百公里6
C 250 BlueTec:百公里4.5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概述
奔驰的常青树C级是2014年最受热切期待的新车之一,试驾一遍之后,我们有好消息汇报。从质量上来说这是C级的一次重大飞跃,造型上也活脱脱一台小S级,不仅看着养眼,里子也是以外地华奢。
还有加强的是尺寸,轴距长了80mm,总长增加95mm4686mm,车厢内增加14mm横向空间和31mm头部空间。要感性理解这些数字的话,W205 C-Class的三维已经压倒了1995年的W210 E-Class
它不仅比以前更轻——感谢48%是铝质的车架——还有着更多的标准配置及科技,发光二极管头灯、数字收音机调频器、防追尾自动刹车、前座椅电调现在会出现在所有车款上——如果你相信奔驰的话,这堆加上去的东西就价值$10000。

高端装逼装备如抬头显示、触摸板控制和空气悬挂也是首次C级首次运用,但需要另外付费。不过这些新科技不是免费馅饼,入门款C 200的起价就达到了$60900,比之前贵了$1000。

我们试驾过除了基础C 200之外还有中档的C 250柴油/汽油版,它们在W204那代C级贡献了90%的销量,奔驰期望在W205重现辉煌。也许未来的C63 AMG(明年第一季度上市)更性感,但C200和C250对奔驰的底线重要得多,下面是具体情况。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内饰★★★★【宝马四分半、奔驰四分……】
关键配置:电调前座椅、发光二极管头灯、电折叠后视镜、双区恒温空调、定速巡航、电子限速、感应头灯、感应雨刷、倒车摄像头、前后泊车雷达、无匙点火。
信息娱乐:卫星导航7英寸液晶显示屏、触摸板控制、AM/FM/DAB+调频器、2 USB音频输入接口、蓝牙电话和音乐。
C 250追加:真皮座椅、19寸铝合金轮毂、无匙进入、驾驶员辅助包。
尾厢容积:480升
这也许是奔驰最便宜的后驱轿车,但新C级拥有如同旗舰S级一般长脸的内饰,圆形空调出风口跟S级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倾斜的中控台和信息娱乐系统的触摸板控制也直接沿袭自老大哥。你甚至还可以选配奔驰的“空气平衡”功能,用你选择的香水味道调和气味,至少,你可以把那山寨工艺品扔了。
我们必须承认,标准的钢琴黑中控和门板装饰平平无奇,但如果你选配AMG套装的话(C 200加$4490、C 250加$3490),它们会被黑灰木纹贴片所取代。“专属套装”($1990)会加入高光或哑光的亮棕色木饰,AMG套装和专属套装都会有真皮包裹中控和门板上部。这都非常高档,如果你开始看厌旧W204型C级那干净但无趣的座舱,你会被新W205爽死的。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另外你也许还会被它的内部空间所打动,全新的W205平台解放了更多车厢容积,后座在长途旅行中要舒适得多。后排膝部、头部和肩部空间充裕,有可折叠中央扶手和高位空调出风口。据奔驰说,更长的轴距解放了26mm后排腿部空间,但主观上远远不止这么少。,可以像以前不可能那样大伸懒腰。因为前座椅较低,后排乘客的脚趾空间会紧张些,但这真的是我们这次初试唯一能挑的刺了。
另一方面,前排很宽敞,倾斜的中控台和改良的信息娱乐控制键让一起重要操作触手可及。只不过如果你已经习惯了老C级的按键布局,要有心理准备刚上车不知手指往哪点好,许多关键按钮相隔甚远,整个布局也需要时间适应。
最后,可以享受更大空间的不止有乘客,480升尾箱加上4/2/4分割放倒后座,新C级的装载潜力远胜上代,这也是加长轴距的红利。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驾驶表现★★★☆
*
C 200 - 135kW/300Nm2.0四缸汽油机
C 200 BlueTec - 100kW/300Nm1.6四缸柴油机
C 250 - 155kW/350Nm2.0涡轮四缸汽油机
C 200 - 150kW/500Nm2.1四缸柴油机

* 7
前速自动变速箱带换挡拨片后驱
*前后悬挂多连杆式,可选装空气悬挂($2490)
*通风盘式刹车

我们的试驾从C 250 BlueTec柴油开始,走了一段高速巡航和山路激驶的综合道路,有着150kW500Nm动力的2.1升涡轮增压柴油引擎的推动C 250100km/h不费吹灰之力,超车也相当轻松,毕竟1600转就输出最大扭矩了。只不过峰值扭矩从2000转开始就急剧衰减,C 250并不会随着转速提升而等比加速,幸好7AT有合理的齿比分布,最大限度利用了引擎狭窄的扭矩高原。
移师C 250之后,我们发现它转速更活跃,但却未必比汽油版更快。奔驰的宣称数字证实了我们的第一臀心得,柴油和汽油版C 250的0到100公里每小时加速时间是毫无二致的6.6秒。汽油机器比柴油机平顺安静倒是真的,在BlueTec里面会听到隔板那边透过来不止一点的柴油机轰隆,怠速时也会有少量震动。但至少BlueTec比汽油版有油耗优势,综合油耗循环做出的百公里4.5升成绩大胜后者的6.0升。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参考过往的话,C 200汽油才是销量大头,买家对性能也不会有啥怨言。0-100加速7.3秒,油耗跟C 250是一样6.0升。如果你老久没开过“现代欧洲车”,你会被这些相对小的现代发动机所产生的不绝动力所震惊的,但无论你选了哪样,有件事是不会变的:搭配的只有奔驰悉心调校的7G-tronic七速自动变速箱。

它会正确预测动力需求并换至所需挡位,所以尽管方向盘后面还安了一对换挡拨片,你会很少想用到它们的。有一个可能会导致不爽的方面是悬挂,它无疑变得更硬了,我们经过小坑洞和小突起的时候感到处理生硬。当然这可能只是因为我们开的C 200增配的AMG套装把标准18寸轮子换成了19寸,虽说C 250就是全部带19寸,但我们忍不住又小试了一台18寸轮的标准C 200,它的悬挂表现就舒适得多,如果你向往轻松自在的驾驶请切记这点。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我们另外还体验了选装的Airmatic空气悬挂,它试图兼顾舒适和性能,调到舒适或经济模式时悬挂轻柔顺服,竞技和竞技+模式则会显著增加硬度抵抗侧倾。在注重性能的一面它工作理想,但舒适的一面我们就不是很确定了,没错它是比标准的钢圈弹簧软,但过坎时并不是那么安定。

这一代的转向设定也被改变了,因为现在标配的是可调电子助力方向盘,它的手感不错,多连杆前悬挂(取代了W204的麦弗逊)过弯干脆利落,但回馈感只属一般。不过毕竟是奔驰C级,手感什么的不要在意这种细节,综合驾驶表现出彩才是王道。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参考对手
主要对手包括宝马3系,奥迪A4和雷克萨斯IS,近年来3系的销量稍微抢在C级前头,新鲜出炉的新C级能逆转形势吗?梅赛德斯澳大利亚当然希望。
宝马3系
奥迪A4
雷克萨斯IS
英菲尼迪Q50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TMR结论|总评★★★★
我们猜到它会是一辆好车,但没料到这么好。对奔驰这样的品牌来说,期望值总是高的,而新C级就算入门的C200都感觉异常高端。新款拔高了豪华品牌的标杆,即便身处竞争激烈的区间,当下我们却想不到另一台豪华轿车能有C级的闪亮感和豪华感。在接下来数月,我们会与C级全系进行更紧密的接触,包括扩展到年内推出的C 300 BlueTec混合动力和C旅行。
我们十分期待,不如,您亲眼证实更好?

定价(不包落地)
C 200 $60900【约34.9万人民币
C 200 Bluetec $62400【约35.8万人民币
C 250 $68900【约39.5万人民币
C 250 Bluetec $70400【约40.4万人民币
C 300 Bluetec Hybrid $74900【约43万人民币


========================================================================
第七辆,某七。

原文:http://www.themotorreport.com.au/59551/volkswagen-golf-r-review-2014-dsg-auto
作者:Tony O'Kane

卖点:超快、高档(但超级黑)的内饰、一流的悬挂
槽点:有点暴躁、失去了一些坏小子性格
亮点:没有条纹或尾翼,快速成熟的高尔夫R是路上最低调的两厢战车。

基本资料
原产国:哥们尼
售价:$54490包落地【约31.3万人民币】
发动机:四缸
输出:206kW / 380Nm
变速箱:竞技型双离合自动变速箱

安全资料
ANCAP
成绩:五星
气囊配置:前气囊两个、侧气囊两个、全尺寸气帘两个,驾驶员膝部一个

燃效资料
百公里油耗:7.1
每公里碳排放:164

载重资料
行李容积:未知
拖运能力(带刹车):1600公斤
拖运能力(不带刹车):750公斤


车型:五门紧凑型性能两厢车
价格:落地$54490【约31.3万人民币】
动力:206kW/380Nm2.0涡轮增压汽油机;6DCT
油耗:宣称百公里7.1升;实测11.7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概述
五万五千大洋买台高尔夫可是十分叠水,不过高R跟你家那台买菜车可不是一回事。脚下206kW加四驱系统,这样的高尔夫是史上最快,而且由于WRX STI退市,这也是你用五万五能买到的最快的两厢车了。比起上一代它也强出不少,因为马力更大、底盘更精心调校、内饰更是大跃进。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内饰★★★★
*纤维/微纤维面料,手调前座椅
*带银色缝线和换挡拨片的真皮方向盘
*R专属的蓝色装饰与氛围灯
*标准配置包括:双区恒温空调、行车电脑、定速巡航、自动感应双氙气头灯、无钥匙进入及点火、前后泊车雷达、倒车摄像头
*信息娱乐:带卫星导航的5.8英寸彩色触摸屏、AM/FM调频器、CD机、SD/USB/蓝牙音乐输入、蓝牙手机

黑,这里面真黑。要不是有座椅Alcantara面料的一抹灰色,这车厢里简直就是钢琴漆黑一片,整体单调得很。布局倒是做得不错,非常舒适(上面提到的座椅……完美),高R专有的装饰和发亮门把及踏板,让它看起来比普通高尔夫更拽一点。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车车厢空间对成人也十分充足,后排还有独立高位出风口、中央折叠扶手和相当不错不错的腿部空间。配置等级也很劲,包含卫星导航、AM/FM收音机、CD/SD卡/USB/蓝牙音乐播放的信息娱乐系统由5.8英寸彩色触摸屏控制,蓝牙电话也是标配,还有前后泊车雷达、双氙气头灯、无钥匙进入及点火、双区恒温空调和巡航控制,作为高尔夫品牌的旗舰,高R肯定不差配置的啦。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驾驶表现★★★★
* 206kW/380Nm涡轮增压2.0升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
* 6前速双离合变速箱,四驱
* 0-100km/h5.0
*悬挂:前麦弗逊后多连杆
*电动助力齿条齿轮方向盘
*前刹车:340mm通风盘式,滑动卡钳
*后刹车:310mm通风盘式,滑动卡钳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也不差性能。
206kW/380Nm的2.0升涡轮直四发动机、双离合变速箱加上抓地力高强的四驱,这样的高尔夫R开着异常痛快。标准起步的性能是放水的(DSG倾向于让离合打滑、引擎也没有增压),但如果你想要正经的比赛起步,高R还有弹射控制功能不是么,用上它的话,高R会在整5秒弹到100km/h。一旦动起来,换挡就变得炒鸡快,自动模式几乎不会选错挡,在竞速模式则会更久地保持挡位和更早降档。它永远做不到的则是在红线维持挡位——即便是手动模式下,有些人会痛恨这样的设计,但事实上涡轮也就在扭矩峰值之间强力,到了红线早衰减得没影了,所以这样才是做圈速的理想设定,更别说有助于延长发动机寿命了。渴望完全控制的人,等稍后上市的手动版吧。


市区驾乘品质,如果你把减震调到舒适模式,那就很难出现不适,硬得多的普通模式和比赛模式就难说了。四驱的抓地力——尤其是在直线冲刺中——各种威武,我们在墨尔本的试驾适逢暴雨,但这样的天气却似乎丝毫没让高R的性能变水(双关无限好)。只有在特别湿的弯角,高尔夫R的推头倾向才会暴露出来,干燥路况的高R可是非常难追的。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转向比可变的方向盘也很好,只不过有点缺乏直接感和回馈感,它的指中精确度很好,你的圈数打得越多,它的比例会变得越快,这样过急弯就不用手舞足蹈了。
作为一辆小钢炮,它当然是快的。奇怪的是,我们却必须坦诚我们更享受开着便宜(也只有前驱)的高尔夫GTI性能版的时光。也许是GTI更低的抓地极限让它感觉更有生气,又或者是更低的净重让它感觉更敏捷。然而37kW的差距决定了高尔夫R才是家族中最臭屁最疯狂的

安全★★★★★
ANCAP
成绩:五星――这辆车获得了35.92/37的分数
安全配置:稳定性控制(可调节)、牵引力控制、ABSEBD、刹车辅助、7气囊(前气囊两个、侧气囊两个、全尺寸气帘两个,驾驶员膝部一个)是高R标配。

参考对手
五万五价位的性能车多到吐血,但细化到涡轮增压四驱性能车的话说真的就只有另外两种了:斯巴鲁WRX STI和三菱的懒一窝。还有零钱?$59990的奥迪A3有着跟高R完全一样的馅,但观感豪华得多。
斯巴鲁WRX STI
三菱Lancer Evolution
奥迪S3 Quattro
海外车评翻译——澳洲集锦,七连发(多图)
TMR结论|总评★★★★
高尔夫R有着相当的口碑,206kW带来的性能也爆了上一代,加上神七领先同级的内饰,它比以前开着怡人多了。此种便利与性能的结合是高尔夫最让买家激动的地方,它的性能也许不如Evo或STI火爆,但高尔夫R无疑是平日买菜周末约战的第一选择。

定价(不包落地)
* Golf GTI手动- $41990【约24万人民币
* Golf GTI自动- $44490【约25.5万人民币
* Golf GTI性能版自动- $48490【约27.8万人民币
* 2014 Golf R6MT - $51990【约29.8万人民币
* 2014 Golf R - 6 DSG - $54490【约31.2万人民币

 

 

 

现在的车库终于能认Word的排版格式了真是可喜可贺,不过我好累感觉不会再写了呢,是车的事对我失去吸引力了吗?也不一定是XCP的原因啦,毕竟在之前一年里国内外车坛真是精彩纷呈、佳作频出,恐怕在将来的任何一年想维持这么有质有量的更新都是十分困难的吧?在这一年的互动里我除了汽车知识,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一直愿意相信的那件事情——人总是选择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比如前几天我的一个长回复又在无视原提问和前后文的情况下被拉了出来鞭尸,是说ESP的心理用处的。尽管我在同一天还翻了一篇ESP的维基百科,里面有说官方调查宣称ESP能减少每年35%车祸,而单套ESP的成本约250美元,这么看起来是超级划算的。但这样是不是说有ESP的车比没ESP的车安全54%,我认为不是的,因为汽车最重要的是动力刹车底盘(包括轮胎)三大件,只要这三大件不坏汽车就是相对安全的(假设同一品牌同一价格有一辆车毫无电子辅助系统但前十年几乎不出major故障,和一辆装备复杂但开了几年之后有一定几率开着开着死火的车你选哪辆?),假如说美国有2亿辆车,每年车祸损毁10万辆,全部车从没ESP升级为有ESP后损毁数下降到6.5万,那么每年汽车安全性实际是从9995/10000上升到9996.75/10000,而一部2.5万元的新车加装250元的ESP,成本要上升100/10000,何况ESP通常是以配置级别形式捆绑销售的,这又变成亏本消费了吗?不,这还没完,假如你考虑到自身数以百万计的生命价值的话,这个比例又会逆转,而美国公布每年车祸导致直接经济损失2300亿美元,减少35%又是一笔了不得的帐。还没完,数据又显示90%的车祸是人的原因,酒驾啦、吸毒啦、冲红灯啦,请恕我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说:会出车祸的人几乎都属于本来就危险驾驶的极少数,也就是说人为因素的加权系数要大于ESP的加权系数……

我得出了什么结论?我得出了很多结论,但我日后会拿来用的必然是对我有利的那些。说到尾,对我自己本来就掌握不了本质的东西,随便看看就好,一旦因为电脑坏了的客观原因从粉黑大战中抽身,我就失去了在乎任何一种车的主观理由,不需要预设观点了,真是无脑一身轻啊。

最后,编辑时又崩溃了,内牛满面。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