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虎 时间:2010-06-01
【因为新找到一些网友拍摄的实拍图,所以对文章做一些增补。
红色字体为增补部分,欢迎各位指正
此外,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于网路,仅供网友参考
因原始出处大多不详,故无法一一注明,敬请谅解】
从去年十月日本本土新一代Mark X上市以来,国产的消息此起彼伏。怎料年初的刹车门严重打击了偷油獭的品牌声誉。或许想让新锐志避开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刻,原定上半年北京车展首发上市的新锐志,其国产排期一直延宕至今,仍然没有确切的生产发售时间表公布。
从另一个角度看,倘若偷油獭真的能注意到大陆消费者对其信心丧失的严重程度,或许在新车型的配置、定价上,能够表现出比以往更多的诚意。然而,从目前得到的讯息看,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这两天陆续有零星的国产锐志谍照放出,但仍缺少内饰照片。正好在网上看到几张日版的内饰照片,放出来供大家参考。顺便说说日版的做工、用料与配置,比上代进步了多少,在风格上有无变化,在国产后又能保留多少。
【第一部分 中控台·驾驶区】
中控台大照片在原厂的广告图中出现过很多次了。与现款简洁、朴素而颇具设计感的风格相比,新一代Mark X中控台的风格明显像豪华、大气靠拢。这种风格也许会进一步拓展锐志面对客户群。
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
1. 导航
上一代Mark X导航版的中控台风格类似Hi-Fi,很少的几个条形按钮,大部分操作都直接在触摸屏上进行。实体操控面板异常简洁。这一代略显繁冗的设计,强化了科技感和豪华感,是设计风格的一大转向。比如屏幕两侧的旋钮和下方圆盘式集成控制区(应该是空调功能区)。如果说上一代仍然是比较纯粹的和风设计,这一代就太主流了
无论如何,这一代做工仍然有所提升。从下面的一些细节做工看,不会比四环素差。只是国产之后是否能够保持这样的水准,要打个问号。
中控台导航区的细节图
可以看到,在导航区,现款中大部分在触摸屏进行的操作,转变为实体按钮,分布在两侧及下方。圆盘处为空调功能区。
2. 杯座和波棍
上一代杯座和波棍是前后纵列排布,这一代改为左右排布,造型接近佳美和汉兰达的设计。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手肘不会碰到杯座里的水杯,二是可以充分展示中控台宽度的豪阔,显然也是出于豪华大气的考虑
上一代波棍短小精悍,这一代取消圆形挡把座,改用真皮包裹,一切都在向豪华靠拢。
增补两张张挡把和杯座的图
3. 方向盘
仍然是四幅方向盘,造型更紧凑。观感上较上一代略粗,三点和九点处做出贴合手型的凹陷,两点和十点处则有加粗,实际握感应该较上一代好。至于炮筒式仪表只能说是设计上一个小修饰。
豪华版的方向盘有木纹装饰的
日版Mark-X的方向盘是电动四向调节的
虽然实用性不大(个人使用时觉得手动调节更方便快捷),但能增加豪华感。
增补几张更清晰的中控及驾驶区实拍图
以上这两张是豪华版与运动版的对比,二者的配色方案分别是:
a. 豪华版:米色内饰+深红色木纹装饰,油门刹车左脚休息三个踏板无铝合金装饰;
b. 运动版:黑色内饰+棕色栗木木纹装饰,踏板有铝合金装饰
豪华版踏板的细节
下面这张照片是方向盘左下方的一个控制区细节。
右起第一个按键是自动泊车系统。在车头右前方的探头在车辆低速行驶时,会自动扫描车位。这项配置基本无可能国产。毕竟百万级别以上的雷车LS系列才配备。
中间和右边的按键不太清楚。推测起来,可能是:右起第一个按键专指侧方停车,中间按键指垂直车位的自动泊车,左起第一个按键指倒车摄像头。
以上均为无责任推测如有朋友知道,欢迎指教~
4. 仪表
看到表底就知道是日版了180的表底
上一代电子显示的油量表和水温表改为更传统的指针式,并且从转速表和时速表之间挪到了两旁。中间的行车信息表面积明显较上一代缩水。原本分布在转速表和时速表四周的油电信息指示灯则统统放进两表之中。总之这个设计实在让人摇头:既无新意,又显凌乱,还有过度成本控制之嫌。
增补中央液晶屏的信息显示
可续航里程
瞬时油耗
经济模式关闭
平均油耗
加油后的平均油耗
车门开启提示
外部气温
行驶时间
平均时速
5. 换挡拨片
拨片可能是上一代客户最口水的装配之一。这一代终于出现了。但这一价格区间的车,换挡拨片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操控感,延迟就是最大问题,目前尚不知这款锐志拨片表现如何。从国产后至少有豪华版和运动版两种前脸来看,拨片很可能在豪华版上取消,以便降低成本与售价,让车型更具竞争力。换言之,豪华版可能着重于强调豪华大气和性价比,抢夺主流B级车市场,运动版则通过全面的配置,争夺高端运动B级车的细分市场。目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一众2.0涡轮增压车,就是它的对手。
如此看来,豪华版在价格上给预期消费群的惊喜度可能更高。它的消费群,应当是不满足于雅阁、凯美瑞、天籁、Passat B6这些主流B级车略显老气的外观,但又不愿为了运动而放弃豪华的群体。换言之,豪华版是要用来走量的。而运动版的定价,要维持锐志的高端定位,很可能偏高。高到什么程度,也许会与东本的思博锐相当。总之,我也狗血一回,大胆预测,新一代锐志运动版的定价,将会是一个被骂得很惨的定价
P.S.这个拨片看上去很像是金属材质,但联想到这是偷油獭出品…如果材质是塑料,我只能说,丰田的表面处理工艺真是NB
6. 主动巡航和蓝牙电话
日版Mark-X有两种前中网,一种是常规的立体X中网,另一种则是搭配主动式巡航的X中网。后者中网X字样为平面,与配备主动式巡航的新皇冠车标类似。
普通版
主动巡航版
【第二部分 驾驶区·更多细节】
1. 挡把和杯座的细节
偷油獭很难得地放弃了蛇形换挡,改为更常见的序列式换挡。同时,杯座和挡把处的木纹装饰明显增多,没有了上一代此处的塑料感。
挡把座哑光银的质感很好,像是铝制品,但很可能是塑料材质。
P.S.需要注意的是,日版木纹装饰有两种配色,一种是光面深红色,一种是光面的栗木色。第一种类似现款锐志,第二种有点类似Benz的雀木配色,后面有图片。
配色上,深红色木纹搭配米色内饰,用于豪华版;
栗木色木纹搭配全黑内饰,用于运动版。
运动模式和雪地模式整合为一个键,新增加了经济模式
经济模式的选项我看好国产能够保留,毕竟这一代Mark机械规格上的亮点实在太少。何况,现在与上一代锐志2005年上市时情况大不同,油价高企已经成为用车成本中不可忽视的一块。尽管上一代锐志的油耗可称得上够经济(当然,开着Power键就是另一回事儿了),但Eco Mode最低限度可以增加一个销售的亮点。我想,以“销售的丰田”著称的偷油獭,应该不会为了减配的一点成本,放弃这样一个机会。
P.S.这个就是光面栗木色,很明显是网格印刷的塑料木纹板,典型的偷油獭成本控制风格。但不可否认的是,用料廉价,做工很好。
补充一个信息。关于Eco Mode的减配
在之前发布的几张谍照中,可以看到Eco Mode(经济模式)已经被减配了。由于被摄谍照的车型是运动版,而目前尚无豪华版内饰详细谍照放出,所以不能确定是部分车型减配,还是全系均减配,亦或列为选配。但结合一汽丰田以往的吝啬作风,这一配置很可能与我们无缘。
2. 手枕箱与前排座椅
扶手箱与上一代的差异很小,容积似乎也相当。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手枕箱内部前壁似乎增加了USB口和AUX接口。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高度发达的日本,这个接口已经是必备配置了。国产时应会予以保留。
杯架中间的隔板增加了限位器,不再像上一代是固定的两个杯座,没有限位器。
座椅是布料和真皮的双拼,中间浅灰色的是布料,侧翼是真皮。布料的摩擦力高,真皮透气性好。但在国内,这个双拼座椅保留的可能性很小。毕竟,大多数人还是单纯的相信全真皮座椅才是高档的。
P.S.这个仍然是栗木色
3. 驾驶侧门板
与现款区别在两处:
1. 门板拉手改用真皮包裹,握感肯定比现款硬塑料更好。现款硬塑料的模具及合模工艺非常糟糕,合模线突出且粗糙拉(念二声)手。握住的时候,正好摩擦手指第二节指肚,很不舒服。
2. 终于,终于…增加了门板杯座,同时取消了上一代好看而不实用收折式门板储物格
3. 保留了上一代四门电窗一键升降的功能
P.S.我有个疑惑:左右外后视镜的选择和电动折叠功能都在,但上下左右的十字方向调节键跑哪儿了
4. 关于外后视镜控制键的补充
出现在方向盘右下方,控制模块与上代相同。国产改为左舵后,有可能放在方向盘左下方。
刚才看到网友“dc“的留言,他已经提前指出了这一错误。车门上四个电窗前面的两个键,分别是车门和车窗的闭锁键。现款国产锐志与此布局相同,所不同的是把后视镜控制键放在了车门内拉手边上。
5. 踏板
油门、刹车、左脚休息、驻车制动,四个踏板和上一代如出一辙,连踏板上的铝合金饰板都一模一样。电子驻车制动是没有了,其实扫把佬的新力狮和新傲虎上的模块完全可以搬过来嘛…
【第三部分 机舱、后排及尾箱】
1. 发动机防尘罩
换了个发动机防尘罩,换汤不换药,发动机舱格局几乎完全一样。就连发动机舱盖的锁扣也是和现款如出一辙。当然了,偷油獭把六缸后驱车卖到这个价位,在大陆至今仍然是独一份,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惟一接近的是扫把佬的新力狮,全时四驱更安全,操控更安定,但也少了锐志这份轻易就可以催到转向过度边缘的乐趣)
2.5的防尘罩
3.5的防尘罩
2. 前后排座椅及车门
车门的整体造型和工艺仍然同现款
车门脚灯、密封条、车门厚度,均同现款
有一个小变化:后门板仍然没有储物格,但增加一个杯座。这样,前后排都各有四个杯座了,现款前后排都各只有两个。
这个角度看得更清楚;门板上有个杯座。
前后排座椅及空间
3. 前排座椅靠背
此外,前排座椅的靠背明显削薄。削薄的部分,并非真皮包裹的海绵,而是承托座椅后背的塑料背板。现款造型是U型的承托板,新一代则改为内凹式,增加后排膝部空间。这也是现款时常为人诟病的地方,也是我经常被朋友抱怨的地方(为啥俺的朋友们都高过182cm。杯具)
补充前排靠背后部削薄的细节
上面这张照片是乞丐般Mark,全织物座椅
4. 后排
后排仍然是标准的三头枕,三后座均为三点式安全带(BS某些无良厂家只给中间座椅配两点式,虽然我的车后排中间从未坐过人)
补充一张后排扶手的照片,与现款几乎完全相同
5. 电动后窗遮阳帘
现款只有3.0V版装备,其实完全可以做成手动,把这个装备下放嘛。在夜间高速上,这东西挡挡大货的远光还是很管用的
仍然是实用的四六分割放倒后排座椅。这一实用的设计也就意味着锐志仍然是一台前排取向的车型,后座的乘客不得不忍受从后轮拱及未完全封闭的尾箱传来的胎噪、路噪,以及多余的杂音和振动。
6. 尾箱
此外,行李箱空间肯定无法规整。这也是高规格的后五连杆悬挂造成的,没办法。后塔顶附近的行李箱形状略有变化。行李箱板更贴近车壳了。
请注意右上角。现款外置式的液压挺杆改成了内置式。虽然外观类似,但这可不是廉价的弹簧式。
行李箱槛板同现款
纠正一个错误。网友“速度机器”指出后备箱盖的支撑确实为廉价的弹簧扭杆式,而非所谓“内置液压挺杆”,相比现款的外置液压挺杆式,是一个退步。感谢指正~
【第四部分 小结】
相比上一代较为纯粹的本土设计,这一代的锐志试图以更为多元化的定位,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面向更为主流的对手和消费群。表现在外观上,出现了专门的豪华版前脸与运动版的区分;在内饰上,改用更主流的设计,突出豪华感,提升用料与做工。
这一定位,或者说营销策略,能否在大陆取得成功。或者说,在上一代还算不错的稳定销售基础上,更进一层楼,取决于丰田的定价。毕竟,这一代锐志缺少机械规格上的亮点,而大陆市场拥有对价格高度敏感的消费群,因此,丰田对国产新锐志的定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代锐志的销售前景。
P.S.更详尽的内饰及外观图片可以参考下一篇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