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尘外风景 时间:2009-05-06
自打开上捷达后,逐渐养成了自驾游的爱好。每逢长假,约上三俩好友携家带口,周边三五百公里范围内差不多的景点放心的转。晚上入住北方很普遍的农家乐,品农家饭、唠农家嗑,对我们这些天天关在城市钢筋水泥里的大人孩子来说,无异于一次次的外出放风,紧张的身心能很好的放松。这次五一,原本计划再去邻省河南看山水,但天气预报一二号有雨,于是更改线路,到洛阳向北上晋城长治,看看久负盛名的太行峡谷。
为省时间,三十号晚饭后出发,当晚住晋城;次日经长治到壶关太行峡谷景区。巍巍太行,峡谷幽深,驾车穿行在谷底,山穷水复的感觉很浓,看来老天爷很厚道,给不了黄土高原青山碧水,但一眼看不到顶的巨大峭壁刀砍斧削般直立,长峡瓮谷见首不见尾,反衬出跟前的车辆行人何奇渺小,如此奇景也绝对算得上是天设地造了。
因为人多没有停车位,我们先开到最远的青龙峡游览。这是太行峡谷最东端的一个景区,近处的峭壁、流泉、飞瀑、深潭没太多的惊喜,因为去冬今春的干旱,峡谷里流水细细,少了很多沁人心脾的舒畅。
但往峡谷后部走,随着两侧山势的展开,眼前峡谷的上方开时出现一层层陡峭的断崖,每一层都堪比眼前峡谷的高度,而且层层叠叠不断向后向上延伸;更让人惊异的是,在视线尽头的断崖根部,在那似乎遥不可及的天
宇下,你竟然可以看到山路和梯田,在那样的地方也也有人居住?
在青龙潭的附近,开始有当地孩子抓螃蟹卖,一问果然,山尽头的悬崖下有村子,而且那山路能绕过悬崖,后面还有村落。仔细打量这些孩子,消瘦的身形,黢黑的肤色,不太干净的脸庞上透出孩童的稚气。他们抓的螃蟹个头有婴儿巴掌大,一个卖五元。山里的孩子啊,没有肯德基、没有网吧,却有着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快乐和童年。
当晚没再驾驶,住在青龙峡景区口外的一户农家乐。户主四十来岁,家里刚把两层的房子加盖了三层,我们朋友四家刚好包了三层,被褥都是新置的,塑料拖鞋都没拆包装,房里每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设施虽然简单却很干净。其实中国农民都是很聪明的,接受能力很快,只要放开手脚,每个人都能发家致富。晚饭不用说,棒子面糊糊煮野菜,家常炒菜手工馍,对我们这些办公室一族来说再对胃口不过了。
次日清晨起来,站在农家小院三楼阳台上放眼山景,薄雾轻饶,远山青翠,这份悠闲心境是住农家乐最顶级的享受。近处涧底,一处红墙小院隐约露出一个“寺”字。一问才知那是村里明朝年间留下的一处观音寺,并且今天四月初八,寺里中午开斋饭,全村人都可以去吃,户主今天也要帮厨去。民风淳朴啊,这样一个山村,条件并不富裕,小小寺院竟能坚持佛家法事,也算难得。
第二个景区红豆峡开发的成熟多了,山门、水坝、竹筏、小径,多了一份整齐划一,少了很多自然淳朴。最有名的三叠瀑景点因为干旱,震天瀑布变成了细细流水,而且后面很有韵味的溪谷栈道也变成了干河。看来人算
不如天算,我们本为避雨来此景区,最大的遗憾却在少了这点水上!
不过太行风光本来就不靠水做文章,一路喘气上到山巅,层峦叠嶂的感觉十分震撼。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感慨抗日战争时日本人走到这里会是什么想法,怪不得很多场合把太行山比作中华民族的脊梁,这巍巍大山无穷无
尽,任你千军万马又能奈我何?
和昨天在青龙峡看到山尽头悬崖下的人家一样,太行山的性格就在这种坚忍不拔的生存意志上,它与生俱来谁也拿不走,是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中最坚硬的部分。
因为假期孩子们都有作业,第三天还要留点时间返程和休息,第三个景点十八盘就没去。看来五一三天假期确实有点短。返程路上经过晋城济源高速,短短30余公里路海拔从1200多米突降到200多米,其中有18公里的连
续隧道和桥梁,最长的单个隧道近14公里。
驾车穿行那仿佛悬在半空的高速路上,忽明忽暗的隧桥擦肩而过,伴着壮丽的山景带给孩子们的阵阵惊呼。。。。。。
自驾游的乐趣又何止这些呢?游览美丽壮阔的祖国河山,体验异地的生活方式,品味人生的曲折悠长——这份珍贵的生活馈赠,让我们好好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