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记:开车别喝酒,喝酒别开车!

作者:somebody(all4somebody)  时间:2009-03-06

一到周末就难免应酬,你说有时候你就真的那么重要吗?喝不喝那杯酒又能怎么样呢?可是上过酒桌的人都知道,中国的酒文化是根本不讲道理的!

为了其他车友平安幸福,想在这里告诫大家:开车别喝酒,喝酒别开车!

切记:开车别喝酒,喝酒别开车!

切记:开车别喝酒,喝酒别开车!

切记:开车别喝酒,喝酒别开车!

切记:开车别喝酒,喝酒别开车!

切记:开车别喝酒,喝酒别开车!

切记:开车别喝酒,喝酒别开车!

切记:开车别喝酒,喝酒别开车!

切记:开车别喝酒,喝酒别开车!

世界各国都明令严禁驾驶员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因为酒精对人的大脑既有短时间刺激作用,使人“假兴奋”,又有麻醉作用,使人反应迟钝,甚至行为失控。而机动车是一种速度快、冲力大的交通工具,它要求驾驶员行车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道路上瞬息万变的交通情况,要在0.75秒内做出迅速的判断,并采取恰当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交通安全。在这里 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但酒类饮料中含的酒精(乙醇),却正是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的麻醉剂。驾驶员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发现前方有危险情况,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的动作中间的反应时间为0.75秒,饮酒后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要减慢2-3倍,同速行驶下的制动距离也要相应延长,这大大增加了出事的可能。据研究表明,人呈微醉状开车,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为没有饮酒情况下开车的16倍。所以,饮酒驾车,特别是醉酒后驾车,对道路交通事故交通安全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一、什么是饮酒后或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饮酒后或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是指机动车驾驶员饮用白酒、啤酒、果酒、黄酒、汽酒等含有酒精的饮料后,于酒精作用期间(一般为8小时以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根据血液中酒精含量的高低,分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与醉酒后驾驶机动车两种行为。

  二、交通法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六)项规定:机动车驾驶员饮酒后不准驾驶车辆。

  《公安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若干条款的解释》第九条指出:“饮酒后”,是指驾驶员饮用白酒、啤酒、果酒、汽酒等含有酒精的饮料后,在酒精作用期间驾驶机动车的。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凡发现驾驶员有酒精反应的,均可按酒后开车予以处罚。

法律链接: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章第九十一条的规定,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处罚: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
     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33号)第二条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并具有酒后驾驶机动车辆情形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3、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阀值与检验(GB 19522-2004)中规定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临近值,饮酒驾驶的临界值为20 mg/100ml,醉酒驾驶的临界值为80 mg/100ml
 

结语